大连肠道共生真菌,如何成为酒精性肝病的
肠道共生真菌,如何成为酒精性肝病的幕后黑手?
今天是第1269期日报。
白色念珠菌产生的毒素,促进酒精性肝病
Journal of Hepatology[IF:18.946]
① 与正常对照和酒精使用障碍患者相比,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中,白色念珠菌和编码念珠菌素的ECE1基因增多;② 小鼠中,白色念珠菌产生的念珠菌素可加重酒精诱导的肝病,增加死亡率;③ 该作用不依赖于肝脏巨噬细胞等髓源性细胞的CLEC7A(识别真菌表面β-葡聚糖的受体)信号,也不影响肠道屏障功能;④ 念珠菌素对原代肝细胞可造成剂量依赖性损伤,表明其在酒精诱导性肝病中有直接作用;⑤ 酒精性肝炎患者中,念珠菌素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相关。
The Candida albicans exotoxin Candidalysin promotes alcohol-associated liver disease
10-10, doi: 10.1016/j.jhep.2019.09.029
【主编评语】酒精相关性肝病患者肠道中,白色念珠菌等念珠菌属真菌的比例显著增加,但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白色念珠菌是肠道菌群中的一种机会致病菌,可分泌一种被称为ECE1的多聚蛋白毒素,ECE1中包含一种多肽念珠菌素具有细胞溶解作用,可引起宿主上皮损伤。Journal of Hepat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临床样本和动物及细胞实验表明,白色念珠菌产生的念珠菌素可直接损伤肝细胞,从而加剧酒精诱导性肝病,在酒精性肝炎患者中,粪便中能检测出ECE1基因的患者有更高的死亡率。这些发现提示,念珠菌素或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潜在靶点。(@mildbreeze)
香港中文大学:炎症性肠病中的肠道真菌(综述)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731]
① 肠道真菌变化与IBD相关:克罗恩病患者的粪便真菌总负荷(特别是念珠菌属及马拉色菌属物种)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真菌多样性降低;② 鉴定出多个与IBD患者真菌易感性增加相关的SNP,如克罗恩病患者的CARD-9多态性S12N促进限制性马拉色菌的定殖并恶化肠道炎症;③ 一些临床试验正在探索靶向白色念珠菌或荚膜组织胞浆菌的抗真菌疗法,及真菌益生菌治疗IBD的效果;④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增加念珠菌属物种的丰度,高蛋白饮食则有相反作用。
Review article: fungal altera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10-24, doi: 10.1111/apt.15523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肠道真菌在IBD中的作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发表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Siew C Ng)团队的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IBD患者的肠道真菌变化、肠道真菌变化与IBD疾病进展的关联、抗真菌疗法在IBD治疗中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影响肠道真菌的饮食因素、IBD患者中的肠道真菌-细菌互作等。(@沈志勋)
Nature子刊:肝移植术后的多重耐药菌定植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② 共招募177例肝移植治疗患者,采集术前至术后一年的723份粪便样本,进行菌群分析,探究肝病终末期的肠道失调与MDRB定植之间的关系;③ 考虑潜在肝病、抗生素使用、临床并发症等因素后,MDRB定植预示着菌群多样性降低;④ 鉴定出多个术前微生物标志物,可预测之后的MDRB定植情况;⑤ MDRB定植是全新的持续性肠道失调的重要标志物。
Colonizing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d the longitudinal evolu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m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10-17, doi: 10.1038/s41467-019-12633-4
【主编评语】肝移植术后,患者面临多重耐药菌(MDBR)感染风险。MDRB的定植与肝移植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可能存在关联。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肝移植术后的MDBR定植与患者菌群多样性降低有关,并鉴定出多个可预测术后MDBR定植情况的肠道菌标志物。这些发现提示,临床上或许应将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失调的情况纳入考虑,来预测、减轻并最终预防移植手术后与MDBR相关的感染和不良结局。(@mildbree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