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健康体魄,从娃娃抓起 母婴之声
健康体魄,从娃娃抓起 母婴之声
“母婴之声”由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出品。
今天是040期。
预防心血管疾病从娃娃抓起(综述)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IF:16.834]
① 研究发现,儿童期已有很多心血管疾病的高危的因素,包括吸烟、肥胖、运动缺乏、不健康饮食、血压升高等;② 这些因素与成年期各种疾病的发生密不可分;③ 在青春期-成年期的过渡时间改变不良行为,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方式;④ 因此,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干预策略,以及立法和公共卫生政策的支持是有必要的;⑤ 目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儿童经济背景和就读学校的差异,会导致干预效果不一,缺乏长期的随访数据支持干预效果研究。
Children Present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Promoting Health: JACC Review Topic of the Week
2018-12-06, doi: 10.1016/j.jacc.2018.10.031
【主编评语】心血管疾病(CV)是人类死亡或者残疾的重要病因,其许多危险因素都是可通过行为改变的,而培养和改变一个人的行为的最佳时期便是儿童期。本综述重点阐述了3方面问题:为何儿童是健康促进干预的重点人群?如何对儿童进行健康促进?目前儿童健康促进项目面临的挑战。(@Epi汪)
JAMA子刊:女性儿童期感染性疾病或增加饮食紊乱风险
JAMA Psychiatry[IF:16.642]
① 纳入并随访丹麦国家队列525643名女性,随访到平均16.2岁;② 随访期间2132名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711名诊断为神经性暴食症,1398名诊断为非典型性饮食紊乱;③ 儿童期因感染性疾病而住院治疗的女性,随后被诊断为厌食症的风险增加22%,暴食症增加35%,饮食紊乱增加39%;④ 儿童期因感染性疾病而服用抗感染药物的女性,随后患上述疾病的风险分别增加23%、63%、45%;⑤ 儿童期感染性疾病与随后饮食紊乱之间的关联性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Association of Exposure to Infections in Childhood With Risk of Eating Disorders in Adolescent Girls
04-24,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9.0297
【主编评语】已有研究发现,儿童期经历过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增加其随后精神疾病、自杀行为的风险。而本研究关注女性儿童,发现儿童期经历感染性疾病住院或者治疗的,其青春期有更高的风险被诊断为饮食紊乱(厌食症、暴食症等)。其中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Epi汪)
重视“暴力循环”,给女性多点爱
Psychological Medicine[IF:5.475]
① 检索有关女性儿童期经历各种虐待事件(CM)与成年后各种侵犯行为(aggressive acts)关联的研究;② 最终纳入34篇文献,总体来看,女性儿童期经历各种CM与侵犯行为呈弱的正相关(Cohen系数0.30);③ 不同的CM类型(如身体0=虐待、忽视等)与成年后侵犯行为的关联没有差异;④ CM与成年期身体侵犯行为、心理侵犯行为关联密切,而与性侵犯、暴力犯罪的关联较弱;⑤ 女性儿童期经历CM可能会导致暴力循环,应加强干预。
Is there a female cycle of violence after exposure to childhood maltreatment? A meta-analysis
04-17, doi: 10.1017/S0033291719000680
【主编评语】心理学上的“暴力循环”学说认为,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 曾经遭受暴力者, 将来更多地对配偶或子女实施暴力, 由此形成了一个家庭暴力循环。女性的家庭暴力循环问题一直是公共卫生、心理学界所重视的问题。本系统综述整合了部分研究结果,提示女性在儿童期如果经历更多的虐待事件,成年后“侵犯行为”的概率更高。(“侵犯行为”是心理学术语,指的是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了他人的行为)(@Epi汪)
女性儿童期情感压力,或将影响下一代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IF:4.357]
① 纳入268名年轻妈妈(14-23岁),调查其儿童期经历的生活压力;② 在其后代婴儿3-9个月时,接受“面无表情试验”(静止脸试验),根据婴儿试验前后的情绪反应(微笑、大笑、挑剔、哭闹等)以及强度,分为5组:积极反应、弱消极反应、中等消极反应、强消极反应、最高消极反应;③ 母亲经历过儿童期情感虐待,后代儿童在静止脸试验中更倾向于出现弱消极反应;④ 母亲经历过儿童期情感忽视,后代儿童在静止脸试验中更倾向于出现最高消极反应。
Transgeneratio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maternal childhood stress exposure and profiles of infant emotional reactivity
04-26, doi: 10.1017/S0954579419000324.
【主编评语】“静止脸试验”或称“面无表情试验”是研究婴儿心理学上著名的试验。大致的试验步骤为:首先,妈妈和婴儿有交流,妈妈的表情十分生动,孩子也特别活泼的和妈妈交流;第二步,妈妈被要求在3分钟内面无表情的面对孩子,不论孩子怎么反应,妈妈都不笑不怒不说话不反应。通常我们会发现孩子很快就意识了妈妈脸部表情的不同,会尝试用各种方式来引起妈妈的注意,试图让妈妈有所反应。而不同婴儿的反应正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结局。本研究提示,女性在儿童期受到的精神压力,可能会有“代际传递”作用影响下一代的情绪反应。(@Epi汪)
JAMA:如何干预减少孕妇产期经历“伴侣暴力”行为?
JAMA[IF:44.405]
① 在孕期经历亲密伴侣的暴力行为(IPV)可能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② 将所有加入“护士家庭探访”项目的孕妇分为两组,试验组额外添加“亲密伴侣暴力”意识、自我效能感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干预措施;③ 两组孕妇相较于基线水平,其产后24月的生活质量评分(WHOQOL量表)均有所提高,但两组提高的幅度没有统计学差异;④ 其他次要观察结局,包括IPV发生率、创伤后应激障碍、饮酒、身体/心理健康等指标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Effect of addition of a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ntervention to a nurse home visitation program on maternal quality of lif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04-23, doi: 10.1001/jama.2019.3211
【主编评语】近期,《JAMA》发表了一篇产妇孕期干预项目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试验组增加针对“伴侣暴力”行为的宣教和干预,旨在降低亲密伴侣的暴露行为,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但结果并没有提示这样的干预措施有效。该研究暂不能支持需要在孕妇群体中花费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开展伴侣暴力相关的干预。但需要注意的是,孕期伴侣暴力问题仍然不容忽视。(@Epi汪)
成年期炎症因子水平或与儿童期家庭条件有关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306]
① 检索并纳入35篇原始研究,分析儿童期的社会经济地位(SES)与成年期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关联;② 无调整的相关分析提示,儿童期SES与总体炎症因子水平呈弱的负相关(r=-0.07);③ 调整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这个关联(r=-0.06),其中父母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收入都与其炎症因子水平相关;④ 基于横断面的研究结果提示相关性,但基于队列的研究如果调整了成年期的SES,则儿童期的SES与炎症因子水平无关联。
Childhood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Inflamm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2-07, doi: 10.1016/j.bbi.2019.01.018.
【主编评语】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慢性病的高发(包括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肿瘤等)与机体长期受到慢性应激源的刺激有关。而社会经济地位(SES)低下被认为是一种人们的应激源,从而使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保持在较高的状态。本meta分析通过综合前人研究后发现,儿童期的SES低下与成年期的炎症因子水平存在弱相关,但是这种关联如果调整了参与者成年期的SES,则关联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进一步探索成年期SES与炎症因子的关联,从而为慢性病防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Epi汪)
如何看待儿童社会经济地位与成年期炎症因子水平有关这样的研究结论?(评论)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306]
① 针对Milaniak&Jaffee的荟萃分析,本文进行3方面解读;② 虽然该研究的效应量很小(r=-0.07),但在人群中的归因危险度能达到12%;③ 1/8的高炎症因子的人可归因为儿童SES低下,所以该结论具有公共卫生意义;④ 由于原始文献报告的数据不完整,导致在做荟萃分析的模型调整中存在许多难以解释的结果;⑤ 父母的教育、收入等只能反映儿童SES的一个方面,儿童本人的同伴关系地位可能更加重要;⑥ 儿童SES可能只是一个间接反映其周围环境的指示变量。
What's the meaning of this? Childhood socioeconomic status, inflammation, and meta-analysis
03-13, doi: 10.1016/j.bbi.2019.03.013
【主编评语】本篇评述从3个方面对上一篇Meta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解读,回应了人们最关注的3个问题。由于Meta分析本身需要整合不同的研究结果,在回答一个临床问题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需要人们关注。对上一篇Meta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结合该评论一同阅读,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研究意义。(@Epi汪)
如果通过营养干预预防儿童特应性疾病?(临床报告)
Pediatrics[IF:5.515]
① 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母亲在妊娠及哺乳期通过饮食限制可以改善后代儿童特异性疾病的发生;② 出生后3-4个月纯母乳喂养可降低儿童2岁前湿疹及哮喘的发病率;③ 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母乳喂养时长与其他特应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有关;④ 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部分/广泛水解的配方奶粉可以预防儿童的特应性疾病;⑤ 早期食用花生可以降低儿童花生过敏的风险;⑥ 辅助添加其他过敏源性辅食(如鸡蛋、鱼)的时间与儿童特异性疾病的关系不明确。
The Effects of Early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topic Disea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The Role of Maternal Dietary Restriction, Breastfeeding, Hydrolyzed Formulas, and Timing of Introduction of Allergenic Complementary Foods
03-18, doi: 10.1542/peds.2019-0281
【主编评语】该临床报告是针对美国儿科学会在2008年发表的相关报告的一次更新。其中详细介绍了儿童常见的特应性疾病的种类及定义。并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母亲饮食限制、母乳喂养、配方奶粉以及过敏源食品补充摄入等方面对于儿童特应性疾病的预防作用的研究,并客观地给出了相应的临床建议。不过报告最后强调,该报告只是针对儿童特应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建议,并不针对治疗方案。可以提供给相关领域的专家参考借鉴。(@Epi汪)
Lancet子刊:儿童坚果过敏,食用胡桃或可脱敏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IF:N/A]
① 纳入73名4岁以上的对胡桃过敏的儿童,并通过皮肤试验或IgE检测判断其是否对核桃、榛子、腰果等树坚果过敏;② 将其分为试验组(每天食用胡桃,并逐步增加到每天服用4000mg进行脱敏)和对照组(不接触过敏食物);③ 试验组的胡桃的脱敏率达89%,且原本同时对核桃过敏的均脱敏;④ 60%的原先对榛子/腰果过敏的人脱敏;⑤ 85%的参与者有不良反应,有8例需要肾上腺素治疗;⑥ 每天低剂量的胡桃(过敏原)可以维持脱敏,并与其他树坚果存在交叉脱敏。
Walnut oral immunotherapy for desensitisation of walnut and additional tree nut allergies (Nut CRACKER): a single-cent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03-27, doi: 10.1016/S2352-4642(19)30029-X
【主编评语】是不是还有很多宝妈为宝宝的食物过敏问题感到焦头烂额?本研究是一个有趣的临床试验。通过将坚果过敏的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长期低剂量地口服胡桃是否可以脱敏,结果提示,大部分的儿童可以对胡桃脱敏,并对其他树坚果(包括核桃、榛子、腰果等)具有脱敏作用。期待更多有关食物脱敏治疗的研究,早日让宝宝能够享用更多美食~(@Epi汪)
JAMA:孕期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并不能减低后代哮喘发生率
JAMA[IF:44.405]
① 纳入623名孕妇,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推荐剂量(400IU/d)的基础上,试验组额外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2400IU/d);② 随访后代至6岁,两组儿童哮喘发病率没有差异(8% vs 7%);③ 每年持续喘息的发生率两组间也没有差异;④ 两组儿童在6岁时的肺功能检查、支气管反应、呼气一氧化氮测定、变应性致敏以及鼻炎患病率等指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⑤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孕期补充维生素D在不同环境、饮食及遗传背景的作用是否不同。
High-Dose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and Asthma in Offspring at the Age of 6 Years
03-12, doi: 10.1001/jama.2019.0052
【主编评语】2016年的一项RCT研究(Chawes BL, B?nnelykke K, Stokholm J, et al. Effect of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during pregnancy on risk of persistent wheeze in the offspring: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6;315(4):353-361)报告了孕期补充维生素D与后代儿童在3岁时哮喘发生率没有发现关联。本Letter是继续随访了该队列,旨在观察孕期补充维生素D对后代儿童的长期效果,但结果仍然是两组间没有观察到差异。(@Epi汪)
感谢本期母婴之声的创作者:Epi汪
点击阅读过去10期的母婴之声:
0315 “起跑线”与“终点线”:童年生活条件与老年认知有啥关联?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