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揭秘具核梭杆菌大肠癌背后的“凶
揭秘具核梭杆菌大肠癌背后的“凶手”
今天是第973期日报。
Nature Reviews:一文+一图读懂具核梭杆菌(必读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1.851]
① 梭杆菌门包括一些人体共生菌,主要分为两个科,具核梭杆菌(FN)属于梭杆菌科;② FN是口腔中的常见共生菌,在口腔生物膜中起整合作用,可通过多种黏附素桥接生物膜中的不同微生物;③ FN也可作为致病菌,引起口咽部和口腔外的多种感染性疾病;④ FN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富集,可影响CRC进展中的多个阶段,促进癌细胞增殖、肿瘤免疫逃逸、复发和化疗耐药性等;⑤ FN可作为潜在的标志物用于CRC诊断和预后评估,也是治疗CRC的潜在靶点。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symbiont, opportunist and oncobacterium
12-13, doi: 10.1038/s41579-018-0129-6
【主编评语】具核梭杆菌大概是近年来变得“臭名昭著”的细菌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具核梭杆菌可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和进展,但同时这种菌也是人体中的共生菌和机会致病菌。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本月发表综述,对具核梭杆菌的多面性进行了详细介绍,重点讨论了其在大肠癌中的作用,以及潜在的诊断和治疗应用,值得好好读读。(@mildbreeze)
长按二维码查看一图读懂
清华大学程功:蚊子带不带“毒”,跟肠道菌有关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用抗生素削减埃及伊蚊的肠道细菌,可减少虫媒病毒对蚊子的感染,从蚊子的21种肠道细菌中鉴定出粘质沙雷氏菌可增强蚊子对虫媒病毒的易感性;② 粘质沙雷氏菌分泌的蛋白SmEnhancin,可特异性降解伊蚊肠上皮表面的粘蛋白,从而破坏其肠道屏障,促进虫媒病毒的感染和扩散;③ 携带粘质沙雷氏菌的野生伊蚊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上升,给不带该菌的野生伊蚊定殖粘质沙雷氏菌,可增强其对虫媒病毒的易感性。
A Gut Commensal Bacterium Promotes Mosquito Permissiveness to Arboviruses
12-27, doi: 10.1016/j.chom.2018.11.004
【主编评语】蚊子在吸血的同时可将人体携带的病毒一并吃进肚里,这些病毒突破蚊子的肠道屏障感染蚊子唾液腺,从而使蚊子成为病毒的传播者。清华大学程功团队本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研究,发现蚊子肠道内的共生菌粘质沙雷氏菌,可增强伊蚊对虫媒病毒的易感性,并揭示了背后的机制,为防控蚊媒病毒提供了新思路。人体肠道内可能也有类似的宿主-菌群-病毒互作机制,这些发现也为防治肠道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带来启示。(@mildbreeze)
Nature Reviews:脂肪组织微环境在肥胖相关癌症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20.265]
① 肥胖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随着体重增加,脂肪组织微环境(ATME)发生了实质性变化;② 与ATME相关的代谢和炎症变化有助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③ 通过药理学或生活方式干预靶向脂肪组织功能障碍,可能有助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④ 鉴于BMI用于测量肥胖的局限性,需要找到新方法来识别代谢不健康的肥胖个体,以鉴定出可能从减肥或其他个体化干预中受益的风险人群。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02767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