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想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从饮食入手才靠
想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从饮食入手才靠谱
今天是第795期日报。
Cell子刊:饮食决定宿主与细菌的共生关系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宿主的营养环境而不是宿主本身,是决定植物乳杆菌维持有利于宿主的共生机制的主要因素;② 植物乳杆菌醋酸激酶基因(ackA)的点突变可以增强植物乳杆菌的适应性,并促进宿主果蝇的生长;③ ackA基因突变的维持主要受宿主饮食的影响,与宿主本身无关;④ ackA基因突变促进N-乙酰化氨基酸的产生,其中包括N-乙酰基谷氨酰胺;⑤ 植物乳杆菌产生的N-乙酰基谷氨酰胺,足以提高该菌对果蝇生长的促进作用。
Bacterial Adaptation to the Host's Diet Is a Key Evolutionary Force Shaping Drosophila-Lactobacillus Symbiosis
06-28 DOI: 10.1016/j.chom.2018.06.001
Immunity:肠道菌群如何保护肠道免疫稳态?
Immunity[IF:19.734]
① 肠道菌群被抗生素破坏的小鼠感染沙门氏菌时,肠道内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3CR1的单核吞噬细胞(MNP)驱动Th1细胞增殖,促进肠道炎症;② 而肠道菌群存在时,CX3CR1+ MNP可生成抗炎细胞因子IL-10,限制促炎症的Th1和Th17细胞扩增、促进Treg细胞分化,从而抑制对肠道中食物和菌群抗原的炎症性应答;③ CX3CR1+ MNP的这些作用,依赖于其抗原呈递功能;④ 在清除菌群的小鼠肠道内定殖能粘附于肠上皮的大肠杆菌,可以诱导CX3CR1+ MNP的抗炎作用。
Critical Role for the Microbiota in CX3CR1+ Intestinal Mononuclear Phagocyt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T Cell Responses
07-03 DOI: 10.1016/j.immuni.2018.05.009
一类有祖细胞特性的T细胞,可能是引发慢性肠炎的元凶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0.79]
① 小鼠结肠炎中,CD4效应T细胞有不同的分化状态,与其致病能力有关;② 小鼠过继转移实验表明,不生成IFN-γ的CD4 T细胞中存在具有祖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可引起和维持肠道炎症;③ 这类致病性CD4 T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与干细胞相似,可自我更新和抵抗细胞凋亡,糖基转移酶ST6Gal-I在这些细胞中表达上调,促进表达与细胞干性相关的转录因子TCF1;④ 这些细胞可持续生成分化的IFN-γ+ CD4 T细胞,后者不能长期存留,无法独自引起肠道炎症。
Effector CD4 T cells with progenitor potential mediate chronic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06-18 DOI: 10.1084/jem.20172335
Nature子刊:用合成生物学方法设计多菌株群落
Nature Chemical Biology[IF:13.843]
① 合成生物学方法分别设计了六组具有不同互作类型的二菌株群落,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竞争、合作、捕食和共存等;② 设计使用了乳酸链球菌肽和乳球菌素A的生物合成通路元件,在乳酸乳球菌底盘上完成;③ 实验发现,在二菌株群落中,合成生物学模型预测与实际实验结果十分吻合;④ 特别是,将二菌株群落的模块组合成为三菌种和四菌种的系统时,系统的行为同样符合模型预期;⑤ 展示出合成生物学办法在设计菌群方面的光明前景。
Designing microbial consortia with defined social interactions
06-25 DOI: 10.1038/s41589-018-0091-7
炎症和动脉硬化间,肠道菌群可能是桥梁
European Heart Journal[IF:23.425]
① Menni等报道,动脉硬化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特定菌种的丰度负相关;② 肠道菌群组成对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作用,仅部分由CRP、HOMA指数、体脂和传统风险因素介导;③ 所有分析均进行了多因素校正,动脉硬化与传统风险因素无关或关系微弱;④ 菌群因素可能成为新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来源,慢性内毒素血症导致低度炎症可能是重要因素;⑤ 缺点是未检测内毒素血症的标志物、未研究膳食脂肪的作用和遗传学因素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 third player in the inflammation-arterial stiffness relationship
05-31 DOI: 10.1093/eurheartj/ehy300
用高通量方法研究肠道细菌特性
Molecular Cell[IF:14.248]
① Tramontano等人鉴定了96株肠道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揭示短链脂肪酸和粘蛋白等代谢物对特定细菌生长的影响;② Maier等人分析了非抗生素药物对肠道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揭示了耐药菌可能通过同样的机制实现对不同类型药物的耐药性;③ 引出共生菌在体外和群落内生长的关系、生长介质如何影响细菌的药物敏感性等新问题;④ 用高通量技术,在体外研究菌群中的单个成员与其它共生菌/环境的互作,有助于解析菌群影响健康和疾病的机制。
Cutting the Gordian Knot of the Microbiota
06-07 DOI: 10.1016/j.molcel.2018.05.034
造血干细胞移植引发的败血症,过半与肠道菌有关
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IF:4.484]
① 评估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期血流感染(PE-BSI)的发病率、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② 316名患者有43名发生了57次PE-BSI事件,分离出62种病原菌,其中30种是肠道细菌,6种是肠道真菌;③ 使用甲基强的松龙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急性胃肠道(GI)GvHD是发生PE-BSI的危险因素;④ GI-GvHD增加细菌移位和随后的败血症的风险,GI-GvHD患者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不足,可能与肠道失调相关;⑤ 与没有PE-BSI的患者相比,PE-BSI患者的预后更差。
Gastrointestinal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is a risk factor for post-engraftment blood stream infection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s
06-14 DOI: 10.1016/j.bbmt.2018.06.002
在基因组水平进行分类学和基因多样性分析的新工具
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1.561]
① MiGA是一个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分类学和基因多样性分析的在线工具;② 比仅用16S rRNA基因分辨率更高,支持分析原始测序数据、完整或部分基因组、宏基因组、不可培养微生物基因组等;③ 方法基于基因组集合平均核酸和氨基酸一致性的概念,通过构建中心参考基因组,确保能够在搜索>11000个基因组时高效运行;④ 针对相同或相似物种的基因组,提供了分辨率更高的分枝项目流程,可在基因水平计算多样性和演化关系以及进行泛基因组分析等。
The Microbial Genomes Atlas (MiGA) webserver: taxonomic and gene diversity analysis of Archaea and Bacteria at the whole genome level
06-14 DOI: 10.1093/nar/gky467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小肠君,mildbreeze,gaoch,花开,女巫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