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为什么不能忽视人体中的噬菌体和古细菌-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为什么不能忽视人体中的噬菌体和古细菌

发布时间:2020-07-13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为什么不能忽视人体中的噬菌体和古细菌?

今天是第584期日报。


Science:每天或有300亿噬菌体影响着人的健康

Science[IF:37.205]

① Barr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培养皿中,人上皮细胞可摄取噬菌体;② 估算人体每天通过肠道吸收300亿噬菌体,但培养皿不同于活体动物的肠道,且部分细胞为癌细胞,其噬菌体摄取率可能不同于正常细胞;③ 稳定的噬菌体流入,产生“体内噬菌体组”,可调控免疫应答,可能警示免疫系统存在潜在的病原体;④ 噬菌体组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系统而影响生理学;⑤ 噬菌体生物学范围狭窄但非常艰深,采用噬菌体操控体内的菌群甚而控制体内细胞,任重而道远。

Do bacteriophage guests protect human health?

2017-11-24  DOI: 10.1126/science.358.6366.982

Science:人体内的古细菌,不可忽视的菌群成员

Science[IF:37.205]

① 古细菌不仅位于温泉、碱性湖和废水处理厂,亦存在于房屋,人类的鼻子、肺、肠道和皮肤中;② 既往菌群分类研究遗漏了这些微生物,人类菌群研究不应仅限于细菌;③ 身体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古细菌,部分可重叠,史氏甲烷短杆菌等产生的甲烷,减缓食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引起便秘,可能参与炎症和肥胖;④ 目前古细菌的相关研究不全面,未来需研究人类古菌组;⑤ 靶向古细菌比靶向人类自身的副反应可能更少,有望成为新药研发的方向。

Survey of archaea in the body reveals other microbial guests

2017-11-24  DOI: 10.1126/science.358.6366.983

TI:长寿命浆细胞在维持肠道菌群稳态中的作用

Trends in Immunology[IF:13.287]

① 分泌型IgA可直接结合肠腔中的细菌,在免疫系统-菌群互作中起到关键作用;② 菌群特异性IgA反应在婴儿时期与肠道菌群共同发育,在2岁时与成人类似;③ 表面结合较多IgA的细菌可能表现出致结肠炎特性,另一方面,IgA可通过抑制分裂而控制侵入性致病菌;④ 提出假设:婴儿时期产生的可分泌菌群特异性IgA的浆细胞,可存活数十年,并促进了菌群群落的稳定性;⑤ 肠道菌群中的某些细菌可诱导持久性IgA反应,这些细菌可作为治疗的潜在靶点。

Do Long-Lived Plasma Cells Maintain a Healthy Microbiota in the Gut?

2017-11-20  DOI: 10.1016/j.it.2017.10.006

TM:革兰氏阳性菌中的抗菌性分泌系统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0]

① 具有抗菌效应的5型(T5SS)及6型(T6SS)分泌系统仅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② 在结核分枝杆菌中存在的7型分泌系统(T7SS)可分泌约100个氨基酸大小的毒力因子,属于WXG100蛋白家族;③ 类似的小WXG100蛋白也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中,但尚未鉴定出抗菌活性;④ 革兰氏阳性菌的T7SS可能分泌一类具有WXG100蛋白结构域及C端延长部分的假定抗菌毒素;⑤ 包括芽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中具有与分枝杆菌类似的T7SS。

Antibacterial Toxins: Gram-Positive Bacteria Strike Back!

2017-11-21  DOI: 10.1016/j.tim.2017.11.003

FI:NKG2D受体及其配体在粘膜上皮炎症中的作用(综述)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6.429]

① NKG2D是自然杀伤细胞、CD8+αβT细胞、γδT细胞及iNKT细胞等先天性和获得性淋巴细胞表达的、C型植物血凝素样活化/共刺激受体;② NKG2D受体的活化参与免疫系统识别应激细胞,驱动效应性CD8+T细胞的细胞溶解功能,直接激活NK细胞,释放细胞溶解颗粒、分泌IFN-γ;③ 菌群调控NKG2D轴,NKG2D及配体在塑形先天性和获得性淋巴细胞群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粘膜免疫系统的稳态调控;④ 病毒及细胞感染、慢性炎症、吸烟等可调节NKG2D受体的活化。

How Mucosal Epithelia Deal with Stress: Role of NKG2D/NKG2D Ligands during Inflammation

2017-11-20  DOI: 10.3389/fimmu.2017.01583

FM:与干酪乳杆菌Zhang的庆大霉素耐药性相关的碱性休克蛋白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分离出庆大霉素耐药性干酪乳杆菌Zhang,分析其耐药机制;② 在抗生素环境下培养干酪乳杆菌Zhang的亲本及子代细胞,72个蛋白在子代中显著上调,32个蛋白显著下调;③ 某些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嘌呤代谢通路表达提升,某些压力相关蛋白差异表达;④ 一种碱性休克蛋白(asp23)在庆大霉素耐药性菌株中上调倍数最高(21.9倍),asp23基因被破坏的突变体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高于野生型菌株。

Adaptation of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to gentamicin involves an alkaline shock protein

2017-11-23  DOI: 10.3389/fmicb.2017.02316

FM:如何清除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综述)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乳酸菌(LAB)发酵产生乳酸,胞膜上未解离乳酸的溶解度和解离乳酸的不可溶性,致胞浆酸化和质子动力势能耗散,影响跨膜pH梯度,减少用于细胞生长的能量;② 终产物抑制致LAB的产量减少及生物量浓度下降,影响其作为益生菌的应用;③ 克服终产物抑制的萃取发酵方法包括溶剂萃取、电渗析、双水相系统(ATPS)和吸附;④ 从培养中清除乳酸,并作为发酵和分离完整过程中的乳酸纯化步骤,可望提高细胞浓度,同时以最低的代价原位复原乳酸。

Extractive Fermentation of Lactic Acid in Lactic Acid Bacteria Cultivation: A Review

2017-11-20  DOI: 10.3389/fmicb.2017.02285

Microbiome:牛的上下呼吸道菌群特征

Microbiome[IF:8.496]

① 样本来自6个牧场的19头断奶皮埃蒙特牛,其中8头临床表现有呼吸疾病,并对上呼吸道(NS)和下呼吸道(TTA)菌群进行16S测序分析;② 共鉴定出29个门305个菌属(NS与TTA分别有29、21个门,289、182个属),③ 在NS与TTA中,支原体属均是占比最大的菌属(60.8%),而占比最大的菌种分别是嗜冷菌血和多杀巴斯德菌;④ α和β多样性分析都显示NS和TTA的菌群有显著性的差异;⑤ 但牧场来源和临床症状对NS/TTA菌群似乎没有影响。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microbiota in Piedmontese calves

2017-11-21  DOI: 10.1186/s40168-017-0372-5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花开,沈志勋,兵兵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126 重估食品添加剂:又一常用品种或伤菌促慢病!

1125 狼狈为奸:大肠癌的细菌帮凶!

1124 被忽视的真菌说:保护肠黏膜的细菌倒下,我上!

1123 涨知识:人体肠道中丰度最高的病毒

1122 临床应用呼之欲出:检测菌群以预测感染是否复发!

1121 务必注意:小鼠上做的人体菌群研究,真未必靠谱!

1120 益生菌菌株特异性被挑战!该如何建立促健康因果关系?

1119 炙手可热:靶向群体感应系统的新药

1118 大势挡不住:人工智能用于肠镜,将大放异彩!

1117 请充电:超级干货日,Nature新文就有6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713809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