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某益生菌:非RCT效果“显著”,RCT则表
某益生菌:非RCT效果“显著”,RCT则表明无效~
今天是第487期日报。
JPEN:短双岐杆菌M-16V,非RCT疗效显著,RCT则无效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IF:4.220]
① 选取5项随机临床试验(RCT,共包含482人)及4项非RCT(共包含2496人)进行系统性综述,分析短双岐杆菌M-16V对早产新生儿的功效;② RCT的meta分析显示,短双歧杆菌M-16V对2级以上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败血症、死亡率、产后胎龄无显著疗效;③ 非RCT的meta分析显示,短双歧杆菌M-16V对晚发型败血症、死亡率、产后胎龄有显著疗效;④ 未发现短双歧杆菌M-16V的副作用。
Bifidobacterium breve M-16V as a Probiotic for Preterm Infants: A Strain-Specific Systematic Review
2017-08-01 DOI: 10.1177/0148607117722749
JAC:欧洲国家抗生素使用及耐药性总览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IF:5.071]
① 分析欧洲29个国家的抗生素使用比率及抗生素耐药性比率之间的联系;② 抗生素使用比率最低的是爱沙尼亚、荷兰和西班牙,最高的是法国、希腊及罗马尼亚;③ 抗生素耐药性在芬兰、爱尔兰及瑞典的比例最低(不高于6.1%),在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及斯洛伐克的比例最高(高于37.2%);④ 抗生素使用比率与抗生素耐药性比率在19个细菌菌株中呈现出中等到强烈的相关性。
National dispariti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antimicrobial consumption in Europ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in 29 countries
2017-07-25 DOI: 10.1093/jac/dkx248
Nutrients: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综述)
Nutrients[IF:3.550]
①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促进心血管疾病(CVD)的2个主要风险因子(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参与CVD的进展;②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代谢依赖性及代谢非依赖性的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③ 代谢非依赖性途径为MYD88介导的TLR4信号通路,由循环中的LPS增加引起;④ 代谢依赖性途径包括胆汁酸、氧化三甲胺(TMAO)、丁酸盐相关的信号通路;⑤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增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引起血管收缩,促进高血压。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Gut Microbial Dysbios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7-08-10 DOI: 10.3390/nu9080859
FM:圈养降低安第斯熊的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收集野生(28只)及圈养(8只)安第斯熊的粪便样品;② 在野生及圈养的安第斯熊粪便中分别鉴定出5411个及838个OTU;③ 圈养安第斯熊粪便菌群中的细菌门更少,野生及圈养组的主要差异来自于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④ 在科水平,肠杆菌科是两组安第斯熊之间的主要差异;⑤ 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家族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的野生安第斯熊个体中相似,圈养改变了熊的食物来源,降低了菌群丰度及多样性。
Captivity Shapes the Gut Microbiota of Andean Bears: Insights into Health Surveillance
2017-07-13 DOI: 10.3389/fmicb.2017.01316
mBio:抗生素诱导猪噬菌体的基因转录
mBio[IF:6.956]
① 卡巴多司是美国常见的猪用抗生素,可在体外诱导噬菌体DNA转导;② 体内分析卡巴多司对猪肠道菌群的基因表达及噬菌体种群动态的纵向效应;③ 使用卡巴多司2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道菌群群落开始出现差别,卡巴多司的使用与菌群呼吸、碳水化合物利用、RNA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降低相关;④ 使用卡巴多司2天后,噬菌体裂解周期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提示卡巴多司介导前噬菌体及噬菌体DNA重组,7天后上述效应消失。
The In-Feed Antibiotic Carbadox Induces Phage Gene Transcription in the Swine Gut Microbiome
2017-08-08 DOI: 10.1128/mBio.00709-17
Microbiome:南极土壤中的病毒组
Microbiome[IF:8.496]
① 从南极Mackay冰盖区域采集14份土壤样品,分析其中的病毒群落结构;② 观察到病毒特征的高度异质性,且与地理距离无关;③ 有尾噬菌体在所有样品中均占主要地位,长尾噬菌体科与肌尾噬菌体科的存在呈负相关,提示两者的直接竞争关系;④ 藻类DNA病毒科及Mimiviridae病毒科在高多样性的土壤样品中高水平存在,两者倾向于共同存在,提示两者的竞争关系较弱;⑤ pH值、钙含量、海拔是病毒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素。
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vir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Antarctic soils identified by viromics
2017-07-19 DOI: 10.1186/s40168-017-0301-7
Microbiome:地衣菌群的组成与功能
Microbiome[IF:8.496]
① 利用多组学方法分析地衣相关菌群的组成与功能;② 通过不同组学方法分析得到的地衣菌群的群落结构高度相似;③ 鉴定出5中高丰度的细菌目:鞘脂单胞菌目、红螺菌目、粘球菌目、Chthoniobacterales及鞘脂杆菌目;④ 并鉴定出这些共生菌群的功能,包括提供维生素及辅因子、降解类苯基丙烷、二甲苯酚、甲酚等酚类化合物;⑤ 菌群的功能可能促进地衣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的存留。
Deciphering functional diversification within the lichen microbiota by meta-omics
2017-07-19 DOI: 10.1186/s40168-017-0303-5
Energy:沼气里的菌群及代谢通路
ENERGY[IF:4.520]
① 分析使用猪粪在15℃进行批量沼气发酵的过程中的非生物因素、代谢通路及微生物群落动态;② 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分解速率在第40天时达到最高水平,在门水平,厚壁菌门及广古菌门是丰度最高的细菌及真菌;;③ 微生物群落结构不断变化,但大多数优势物种的地位仍维持不变,沼气发酵达到峰值时,优势细菌的丰度上升;④ 优势细菌屋中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水解相关;⑤ 水解及酸化的微生物组成及代谢通路相似,但乙酸及甲烷生成中的两者有所差异。
Metabolic pathway analysis based 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in a batch biogas production process
2017-08-04 DOI: 10.1016/j.energy.2017.08.003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817 大事件:益生菌+益生元有效的临床试验,登上Nature~
0816 培养狂人:细菌/古细菌/病毒/真菌的培养,全面开花~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