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我查出来幽门螺杆菌阳性,但没有症状,-大连春柳中医院

推荐文章

大连我查出来幽门螺杆菌阳性,但没有症状,

发布时间:2020-09-08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我查出来幽门螺杆菌阳性,但没有症状,会不会得胃癌?要不要治疗?

关注并标星「长春中西胃肠病医院」

没有症状=没有病吗?


研究表明,HP感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感到有症状,但是100%都会在组织学上发生活动性胃炎。

所以,没感觉到不适症状,不代表就没有问题!

反过来也一样,有症状也不一定就有感染。

目前的研究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病人当中,只有30%左右的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觉,比如胃胀、胃痛、反酸、烧心等。

剩下的70%的患者基本没有什么症状。


研究显示,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杆菌,100%都会有活动性胃炎,胃黏膜都会存在炎性反应,包括慢性和活动性炎性反应,慢性炎性反应表现为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增生、淋巴滤泡形成,活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

这些表现在内镜下,或者在病理切片下,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但是感染者并不一定感觉得到。

李兆申院士曾说过:“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

许多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有的中重度的异型增生、胃癌,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者即使有一些症状,也大多没有特异性,不容易鉴别。

临床上胃癌的癌前病变,比如肠化、异型增生,严重萎缩,大多是没有症状在胃镜检查时发现的。

再者,我国胃癌70%-80%发现时候都是中晚期,也是在早期没有症状才被忽略的,等到有症状,火烧眉毛了,才来做胃镜,很多人活不过5年(进展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30%)。

总之一句话,感染了hp,你没感觉到症状,并不表示它对你很友好,只是还没到时候。


幽门螺杆菌有哪些危害?


1、破坏胃的正常结构及功能;

2、目前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80%的胃溃疡都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3、减少人体对铁质及维生素B12的吸收。增加肠道感染的机会;

4、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旋杆菌列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并明确为胃癌的危险因子;

5、导致胃酸减少或缺乏。

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具有的传染性、致癌性、普遍性和隐蔽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早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十分重要和必要。



不根除幽门螺杆菌,何谈预防胃癌?


Hp已定性为一类致癌因子,Hp感染引起慢性胃炎,进而导致胃黏膜萎缩、肠化也已经被公认为胃癌发病的前期病变。所以2014年在日本京都,全世界的医学专家达成共识,预防和根除Hp感染,应该作为预防胃癌的首要手段。

在日本,通过根除Hp而达到了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病率的目的。

2013年2月21日,日本开始实施消灭胃癌计划,对12~20岁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并将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纳入医保范畴。

实施该策略后,预期至2020年日本胃癌患者死亡率可下降约40%。

日本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很高,但因胃癌死亡的比率却很低,五年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

反观中国,据2017年中国癌症中心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度新发胃癌68万例,因胃癌死亡49.8万例,5年生存率不足30%。

日本双率持续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胃镜的普及,和全民消灭HP计划的实施!这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日本逆天的治愈率得益于全民根除Hp


中国是Hp感染的大国,有7-8亿感染者,假如只有1%的人最终罹患胃癌,那么也将是六、七百万的恐怖数字!所以,预防和根除Hp任重而道远。


以下是权威统计数字,可见中国的一句俗话“十人九胃”,并非空穴来风!

  • 目前我国约有7亿人感染此病菌,约占总人口50-56%;
  • 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左右;
  • 50岁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
  • 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几乎为80%,十二指肠溃疡几乎100%;
  • 萎缩性胃炎患者检出率更高达90%;
  • 在我国,60%的胃病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有些专家甚至把胃癌称作“传染病”;
  • 儿童青少年感染率大约在30%-40%左右,尤其卫生条件差的集体生活的儿童Hp感染率更高,达64.39% ;
  • Hp阳性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


如此庞大的感染人群,加上我国的家庭结构、就餐模式,从源头上避免口口传播,难度很大,全面推广分餐制,难以实现。

那么就要在确认感染后,及时根除,以防后患!



40岁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受益最大


40岁前根除受益最大,萎缩、肠化前根除可完全消除胃癌风险。


胃癌的发展模式叫做Correa模式:


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可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所以,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Hp,阻断了Correa模式"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

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Hp,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因此,根除Hp的最佳年龄为18~40岁。

近期一项来自中国香港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60岁以上人群中开展Hp根除也可获益,但其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效果要在根除10年后才能显现。

日本的一项针对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10年内罹患胃癌的患者比例,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罹患率为0%,而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则为2.9%。

研究结果


另一项研究显示:早期胃癌治疗后根除幽门螺杆菌除菌的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未除菌的患者相比,3年内发新发胃癌的几率明显降低,数值统计结果相差了三倍。

研究结果


那些人必须根除?


目前国内关于无症状是否根除,还有两派意见。

“鹰派”以李兆申院士为代表,建议成年人,只要没有抗衡因素,一经发现,都建议根除,而且越早越好。

而“鸽派”却担心会破坏菌落平衡、抗生素耐药、医疗资源浪费等等,一直比较保守和谨慎。

但两派的共识一般如下:14岁以下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除非有必要,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以下人群建议检测并根除:


1、年龄大于等于40岁;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6、有长期服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


我国最新出台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给出了更为客观的建议:所有成年人,只要没有抗衡因素,无论有无症状,都建议根除治疗!

该《共识》认为:



1、幽门螺杆菌不是益生菌,是传染病,根除之是预防胃癌最为重要的可控手段;

2、根据日本的经验,18-40岁之间,根除受益最大;

3、在浅表性胃炎或无症状阶段根除,受益最大,几乎可100%预防肠型胃癌;

4、根除hp利大于弊;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对某些疾病呈正相关;

5、在根除方案的选择上,摒弃此前的标准三联疗法,推荐使用含有铋剂的四联疗法;

6、建议无抗衡因素的所有成人都检查并根除。


小结


  • 检查是否感染,一般常用的检测手段是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简单、快捷、无创、无痛、准确;
  • 治疗一般推荐含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10-14天;
  • 治疗后一个月复查呼气试验,此时,最好连胃镜一起做;
  • 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会得胃癌,但毕竟是一个高危因素;
  • 根除后,还要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公筷、公勺,最好分餐,防止再次感染。


本文首发:胃肠病




温馨提示:

点击底部左侧「阅读原文」,或者拨0431-85519120电话可立即预约进口无痛胃肠镜(半价),C14幽门螺杆菌呼气检测,DR钡餐胃肠一体机等胃肠检查

「长春中西胃肠病医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协作单位

点击底部左侧「阅读原文」,向今日值班医生咨询病情。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xjsb/20200908833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