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的中医治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2-03-16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十二指肠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本原则,但还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邪盛者应以法邪为急;虚证应以补虚为先;若虚实夹杂,当扶正法邪,并根据正邪盛衰,或以扶正为主,兼以法邪,或以法邪为主,兼以扶正。十二指肠的中医治疗有哪些?大连最好的胃肠医院为您解答:
(1)胃阴不足:治法:养阴益胃。
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滋养胃阴;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敛阴止痛;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又可防止养阴药的腻隔之弊,诸药合用,共凑养阴益胃之功。如兼有气虚,症见食纳减退,倦怠乏力,可加入太子参,甚则西洋参;如胃脘灼痛,固定不移,舌暗少津有瘀斑,或见呕血、便血者,为阴虚夹瘀;如胃脘痞闷,纳呆作呕,大便不爽,为阴虚夹湿,加砂仁、厚朴、苡米,以燥湿和胃健脾。
(2)瘀血阻络:治法:化瘀通络和胃。
五灵脂、蒲黄、没药活血化瘀止痛;元胡、香附理气止痛。诸药相伍,有化瘀通络之功。如痛甚如针刺刀割,可加入丹参、檀香、九香虫等活血止痛。
(3)湿热中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黄茶、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和胃,积实、竹茹、陈皮理气降逆。如舌苔厚腻,湿热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增强化湿理气和中之功;胸脘胀闷者,加全瓜蒌30g,以宽胸理气;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通便导滞。
(4)脾胃虚寒:治法:温中健脾。
黄芪、甘草益气补中;饴糖益脾气而养脾阴,温补中焦;桂枝温通阳气,白芍补益阴血,配甘草缓急止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益脾气,诸药相伍,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共凑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5)寒热错杂:治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黄芪、黄连之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辛开苦降以调其气机;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诸药相伍,寒热并用,辛苦并投,辛开苦降,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症悉平。
(1)胃阴不足:治法:养阴益胃。
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滋养胃阴;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敛阴止痛;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又可防止养阴药的腻隔之弊,诸药合用,共凑养阴益胃之功。如兼有气虚,症见食纳减退,倦怠乏力,可加入太子参,甚则西洋参;如胃脘灼痛,固定不移,舌暗少津有瘀斑,或见呕血、便血者,为阴虚夹瘀;如胃脘痞闷,纳呆作呕,大便不爽,为阴虚夹湿,加砂仁、厚朴、苡米,以燥湿和胃健脾。
(2)瘀血阻络:治法:化瘀通络和胃。
五灵脂、蒲黄、没药活血化瘀止痛;元胡、香附理气止痛。诸药相伍,有化瘀通络之功。如痛甚如针刺刀割,可加入丹参、檀香、九香虫等活血止痛。
(3)湿热中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黄茶、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和胃,积实、竹茹、陈皮理气降逆。如舌苔厚腻,湿热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增强化湿理气和中之功;胸脘胀闷者,加全瓜蒌30g,以宽胸理气;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通便导滞。
(4)脾胃虚寒:治法:温中健脾。
黄芪、甘草益气补中;饴糖益脾气而养脾阴,温补中焦;桂枝温通阳气,白芍补益阴血,配甘草缓急止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益脾气,诸药相伍,于辛甘化阳之中,又具酸甘化阴之用,共凑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5)寒热错杂:治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黄芪、黄连之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辛开苦降以调其气机;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诸药相伍,寒热并用,辛苦并投,辛开苦降,补气和中,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诸症悉平。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cb/cy/20120316109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十二指肠炎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下一篇:十二指肠白点综合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