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热心肠先生:我给大学老师讲授的科普秘-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热心肠先生:我给大学老师讲授的科普秘

发布时间:2020-07-29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热心肠先生:我给大学老师讲授的科普秘笈 纯干货

7月14日,受华中农业大学邀请,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人民日报》资深记者蒋建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北京科技报首席记者洪广玉、京报集团高级记者暨中国科普记协会会长黄天祥、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大鹏等老师一起,为华中农大2016年度教师科学传播研修班”的100多位老师讲课。


我讲课的题目是:



话说在向你介绍讲课内容之前,请让我给华中农大点个大大大大大大的赞!


习大大在“科技三会上说的“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还犹在耳边,华中农大就已经有了实际行动,推动教师科普能力的提高。


农业院校,与食品行业紧密连接。


民以食为天,如何把科学的饮食和营养理念传播出去,如何提升食品行业的科学水平,如何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和反科学,都甚为重要。


所以,赞要先点!


给大学老师讲课,对我来讲,是史上第一次,机会难得,所以我下决心要讲好。接到邀请后,虽然异常繁忙,我还是尽量认真准备了内容,力求能分享靠谱的经验。


今天,我也通过互联网分享这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先广而告之:



如果你希望认识我,一起多探讨微生物特别是肠道微生物,请长按二维码加我个人微信,我还会拉注明单位的专业人士进微生物讨论群。


下面开始长长的内容,希望你能看完:


1



在华中农业大学,开场我还是亮明了自己的创业者身份,也表达自己能到大学为老师们讲课,很兴奋也很诚惶诚恐。


2


讲课时长90分钟,对我确实是个挑战。


3


第一大块,简单介绍我做的科普。


4


5


6


2015年4月,我注册了“热心肠先生”微信公众号;8月前后,我在多个平台开了自媒体账户;10月,我写的几篇文章获得大量阅读和传播,从此开始了我低产但只要产就有传播的科普历程。


7



我会写面向专业人士的科普。


8



我也会写面向大众的母婴、减肥、营养相关主题科普。


在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领域,“热心肠先生”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之一,而除此以外,我们还有面向专业人士的科普平台:


9



10



11



自2016年3月16日上线后,MC已服务近10万名独立用户,其中有近2万人成为微信服务号用户。


下面两张是MC的截图,大家可迅速划过:


12



13


14


作为一个退学生物,我是怎样让“热心肠先生”在短短不到一年就获得行业认可的呢?


下面是我的心得:


15



16



17



18



取名是核心重要的事,不仅是科普,任何商业产品和服务,都必须要充分重视取名的重要性。


要简单粗暴,容易记忆;不要难辨,更不要恶俗!


当然不排除可以在含有好名字的slogan中让人会心一笑:


19



20



“虾先生”是我在上海的好朋友开的,现在已经成为上海最知名的小龙虾店。


在品牌命名和传播中,我的朋友选择了容易识别和记忆的“虾先生”这个名字,而掌握有度有点污的“虾先生(下面)很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成功,从好名字开始!


当然,如果货不干、活不好,再好的名字也只是虚名:


21



22



23



24



用很多时间看文献和书籍,非常辛苦,但足够的知识储备让我在写科普的时候能应对自如,会总有新内容产出。


但知识储备只是第一步:


25



26



再“逆天”的科研进展,扔到MC系统用一两百字分享就是。


真正的科普文章,就像此刻你看到的这篇从演讲改造的科普,要认认真真写,内容要充分,论据要足够,行文要流畅,错字要避免!


而且,图要多:


27



碎片化时代,要迎合阅读习惯的改变,关于这一点,在第三大部分“技巧”中我还会仔细说。


28



排版要美观,段落要区隔,两边要对齐,标题和导语要能全部展示在手机屏幕上,再好的内容,都需要排版细节的支持。


“做”好一篇科普,你需要调配好细节。


29



用序号区隔内容,让人阅读舒服,也便于理解。


30



你真正用心写的文章,是一定会有传播的,一篇流传广泛的文章,会大大增加粉丝和品牌影响力。


当读者读懂了你的用心,他们会认你;而粗制滥造,没有出路!


内容上,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坚持和特色:


31



32



现在每天有几千人会访问MC,学习肠道菌群和肠道健康知识,而热心肠先生的科普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跟肠道有关的。


我们需要垂直和专业来支持媒体和个人的品牌积累:


33



而且,当优质的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内容就会升华为工具,MC已经成为很多人了解相关领域知识的必不可少工具。


34



不要吝惜你懂的,就如我甚至都把商业计划书的核心内容给分享了。


既然是做知识分享,一定不要自私,不要有所保留:


35



每当权威杂志有新文献放出,一般都是我第一个分享到群里。


36



从现在开始,你要随时提醒自己,要分享自己精心准备的知识,能为人所用,而不仅仅是传递信息。


这样读者对你的黏性会越来越大,你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强。


37



所以,我的最大心得就是要“用心”!


38



39



40


在科普工作中,时刻要注意过多的英文,过多的专业名词,是大忌讳


真正熟练掌握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人是很有限的,在母语环境中,请让平实好理解的语言成为科普文字的主角


42



43



专业名词能干掉就干掉,一般人不会关心,不要总想着把你在教科书中学到的都普及给大众,你写得累死累活,读者还不买账。


而关于标题和图的重要性,请看幻灯上的文字:


44



45



46



47


内容来源:覃流星《俞敏洪听完给了30万的微信分享


48


内容来源:覃流星《俞敏洪听完给了30万的微信分享


49


内容来源:覃流星《俞敏洪听完给了30万的微信分享


50


内容来源:覃流星《俞敏洪听完给了30万的微信分享


下面是我用肠道菌群科普中我经常用的几张图来说明图的重要性:


51



52



53



54



55


下面是我举例来说明在科普用的图片中,把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很必要:


56



57



58



59



60



61



62



尽量让读者能在不点击放大的情况下,就可以看清图片上的内容哈!


63



我的科普中,图片一般设置为960px宽,这样保证在任何手机上都是清晰的;图上的文字内容,我会在3.5/4.0英寸的屏幕上预览,确保能看清。


所以,你会看到我还在坚持使用4.0英寸的手机,这是为了科普,当然也因为我穷…


而你或许会很关心,好的配图应该到哪里找,窍门是:


64



65



66



可惜啊,Google被盾了,这时候需要翻墙。


我推荐用MySSH来翻墙。


呃(⊙o⊙)…不会因为我推荐翻墙软件,这篇文章被盾了吧。阿弥陀佛,我是为了科普和学术,请行行好!


而你也需要能快速在本机搜索文件的工具,我也有好推荐:


67



68



在Windows上安装Everything,查找本地文件,要多快有多快;而MAC上没有类似Everything的工具,时常让我抓狂!


下面这个技巧,则严格说来应该成为行规:


69



70



71



下面这个技巧则很关键,关于构建好的内容:


72



73



什么是半翻译呢,就是不能只是翻译,你要翻译得生动有趣,还要加上足够多自己的想法,配上好的图。


《不懂这10个E,不是专业搞微生物组的!》就是这样写的。


74



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最经典的是《35张图,看懂肠道和大脑的魔性关系,绝对涨知识!》,我改写了Nature的一篇新闻,但我个人觉得可能比Nature写得吸引人,所以很快有了10W+的传播。


75



最近我流传得非常广的科普文是《什么是人类肠道健康第一杀手? 》,我参考了《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关于膳食纤维鸿沟的一篇文章的思路,再结合20多篇其他文献,写成了科普。


上面介绍的是内容产生的技巧,下面介绍传播技巧,请主要看幻灯文字:


76



77


内容参考:大尤《微信运营与营销实战集训》


78


内容参考:大尤《微信运营与营销实战集训


好的内容,在微信上撰写和传播,除了可能形成很大影响力,你还会收获足够多的互动。


新闻客户端往往带来的是:能麻痹你的、精神鸦片似的高阅读/展示数,但其实对传播可能并没有什么好处。


79



MC是用微信服务号做的账号系统,所有评论、点赞和下载文献的用户,都需要先关注我们的服务号。


这会很有价值,因为服务号的群发消息是展示在信息流中的!


所以,最近我们在“MicrobeClub”群发的文章,阅读数往往能超过“热心肠先生”。


你懂的?


80



当然,说技巧,道技巧,行动才是最大技巧,也是你最需要的技巧!


而关于传播,我也还有一些建议:


81



82



83



上图中间这篇我授权给“北京徐启明大夫”转发的文章,阅读人数目前已经超过100万!


好内容,要多跟其他公众号互动转发。公众号太多,好内容太少,你的内容好,何不一起传播?


84



85



上面我说微信是主战场,但其他平台,该有也得有,至少搜索引擎会带去读者和合作机遇。


86



87



目前,我们已经有了8个500人大群,群友超过3800人。


每次有好文章,我们会发发红包,鼓励群友帮忙转发。你要知道,群友普遍是专业人士,一次传播后能引起大量二次传播,这是很好的传播渠道。


88



群友间的交流互动很多,合作契机随时可能出现,这是群带给群友的价值。


而群友也可以参与热门内容的产生,我最近发的《SERES遭受重大挫折,大牛们怎么看?》,就集中了群友的讨论。


而适时的线下交流,让大家变得更熟悉更默契,也是群的巨大价值:


89



90



专业人士聚在一起,交流和合作机会都会暴增起来。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的群,别忘了我的广而告之:



如果你希望认识我,一起多探讨微生物特别是肠道微生物,请长按二维码加我个人微信,我还会拉注明单位的专业人士进微生物讨论群。


91



“热心肠先生是个大活人”,据说很多人看到我们的易拉宝,会会心一笑,然后默默扫上我的二维码加我为好友…呃(⊙o⊙)…


92



93



我在写书,也在准备翻译一本书,你期待么?


94



这里也小总结一下,我虽然介绍了很多传播技巧,但对传播最有用的,莫过于过硬的内容,好内容就是最大的传播要素


第五块内容,我介绍对科普的几个思考:


95



96



97



科普,一定要着眼于“普”,普及!把科学文献翻译了,绝大多数时候还是科学,普通人看不懂,就失去了普及的意义。


98



99



知识的传播一定有阶梯性,一级级走,一级级要降低门槛。


100



101



102



定位定天下,科普也是一样,你想写东西给谁看,就应该定好什么位。


而第六块内容是:


103



104



我致敬一下乔布斯,One more thing!


呃(⊙o⊙)…


105



106



别每次讲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东西,好好准备新内容,很重要。


107



除了未公开发表的数据,ppt就随便给听众吧,都公开演讲了,没有什么不能分享的。


反正在我这里,没有独享的自私知识。


108



而一切,有关于尊重,尊重自己,尊重读者,尊重观众,尊重听众!


109




这个呢,不是广告,是我幻灯片最后一张啦。


希望对你有用。


不用谢,我是热心肠!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wb/qbxwy/20200729824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