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谨防科普变伪科学~ 热心肠日
谨防科普变伪科学~
今天是第474期日报。
8月3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出了关于“罗伊氏乳杆菌代谢色氨酸的产物促进特定免疫T细胞增殖”的研究论文。
很多科普自媒体对此进行了介绍,提供了一些有价值也准确的信息。但令人感到担忧的是,部分自媒体人或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或者因为知识面不够,过度或者错误解读了这篇文献:
有人说这是第一次发现调节免疫的肠道细菌,说很逆天,甚至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潜力。事实上在2013年,Immunity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就发现罗伊氏乳杆菌代谢色氨酸的产物维持肠道免疫平衡,而后续有众多相关研究发表,新的研究只是一篇Report,虽然发表在Science上,但意义完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有人说这意味着粪菌移植变得不必要。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相关临床试验研究,证明色氨酸、罗伊氏乳杆菌等对肠道炎症患者有效(当然,未来可能会有证据),反而是粪菌移植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效的证据越来越多。
有人说这意味着富含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和免疫平衡。事实上新研究和很多之前研究一样,只是提出了“富含色氨酸”饮食能控制炎症的可能性,而没有任何高蛋白饮食潜在益处的描述;因此而引导一些患者选择大量高蛋白饮食,可能有加重病情的风险。
有人说这说明商业化的罗伊氏乳杆菌有了绝佳卖点。事实上,我们要很遗憾地告诉你,研究中涉及到的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菌株并不是任何被商业化的菌株。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我们仍处在肠道菌群研究的初级阶段,低调而客观理性地去看待一切所谓“逆天”的研究,或许是知识传播者的重要坚守之一。
为此,我们特别呼吁
避免过度和错误解读新文献,谨防科普变伪科学!
热心肠先生和小伙伴们也在此郑重承诺,我们未来的科普工作会越发小心谨慎,避免主观错误,准确传播知识。
请读者们监督!
为此,今天的日报就是关于色氨酸、菌群(尤指罗伊氏乳杆菌)、芳香烃受体以及免疫调节的12篇科学文献,包括Science上的最新文章。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cb/cy/20200724820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