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生讲解:肠息肉、胃息肉…该不该置之不理-大连春柳中医院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大连胃肠病医院 > 肠病 > 肠炎 >

大连医生讲解:肠息肉、胃息肉…该不该置之不理

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医生讲解:肠息肉、胃息肉…该不该置之不理?

  胃息肉、肠息肉属于消化内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很多人觉得息肉很可怕,但并不全是;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肿瘤的前期征兆,也有些可能是良性的,可以不用过多在意。


那么到底哪个该切,哪个可以置之不理?



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当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但是,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应立即到医院做肠镜检查。


       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大肠癌。 

      因肠息肉易复发,一定要定期复查。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远离烟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该2年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胃息肉:发现就得切


      胃息肉是生长在人体胃肠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不易被察觉,因此人们对胃息肉比较陌生。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消化不良,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



     胃息肉可以分为较为常见胃底腺息肉,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以及癌变风险较大的腺瘤样息肉等。


医生建议,一旦发现胃息肉,即使是小腺瘤,也要及时切除。

      因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所以建议及早的进行切除。


目前,对胃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多数胃息肉多出现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推荐对40岁以上人群进行大便潜血和内镜检查。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胃息肉的发生。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


      特别是对于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增生性息肉,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尽量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




关于我们:如果您还有疑问与困扰,发送“问题”至微信对话框,将有专人为您解答,还可以发送“姓名+联系方式”,至微信对话框,在线预约挂号。



阅读原文,专业在线答疑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cb/cy/20201231906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