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人虫战争2. 被“策反”的寄生-大连春柳中医院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大连胃肠病医院 > 肠病 > 直肠炎 >

大连人虫战争2. 被“策反”的寄生

发布时间:2020-08-01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人虫战争2. 被“策反”的寄生虫

在热心肠先生这一个系列的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在人类与寄生虫的战争中,拥有着主角光环的人类,开始屡屡利用自己的高智商作弊。既然寄生虫难以强攻,那么我们就放弃完全消灭它们的想法,另辟蹊径对抗敌人吧。

于是乎,“策反”寄生虫,让它们为人类效力的努力开始了。

故事的开始,我们先介绍几种寄生虫(图片来自维基百科),注意,它们可是第一批即将被“策反”的反派。


Trichuris suis: 猪毛尾线虫,寄生在家畜的大肠(主要是盲肠)中,引起毛尾线虫病。




Trichuris trichiura: 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引起鞭虫病(trichuriasis)



Necator americanus: 美洲钩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中,引起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




Ascaris lumbricoides: 似蚓蛔线虫,传说中的蛔虫,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物之一,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蠕形住肠线虫,又称蛲虫,儿童感染较为普遍,可以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



啊,这些寄生虫个个装备精良,都能引起疾病啊,对人类都是不小的威胁,怎么能够“策反”它们呢?

你寄生虫不是能致病吗?现在,我们要让你们为人类治病!

啊??热心肠先生,以及科学家和医生们,你们都在逗我们么?!这些东西看起来这么恶心,躲都来不及躲,还能治病???

呐,你们都说这些虫看起来恶心?我们偏一下题,先不讨论科学的问题,而是再向大家介绍另外一种虫。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对于上面这张图,肠粉们的感觉还是恶心么?是不是看起来就像放大版本的寄生虫们?那么,难道它也能治病?

那位在脸上写着“我是吃货”的同学,举手举了半天了有什么事吗?沙虫?嗯嗯,没错,这玩意儿叫沙虫,又叫方格星虫,可是非常美味的哦。来来来,让我们换一种画风: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所以呢,虫子长啥样,不影响口味就好;所以啊,寄生虫长啥样,不妨碍它可以治病就好。

有肠粉又要问了,好吧,我们不计较寄生虫的外貌了,可是,寄生虫是能致病的啊,我们怎么能用它来治病?还是不太能接受啊。

肠粉们记不记得热心肠先生之前的一篇文章介绍过的“粪便移植”疗法(详见《抗生素毁灭的,吃便便召回来》)?大家都知道,便便不干净,而感染了便便中带有的细菌包括某些病菌,也是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

不过,经过了科学家们的不懈研究,不干净的便便貌似也有了新的用处。近年来,粪便移植在针对某些由于滥用抗生素而造成的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已经有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似乎,这也是一个反派被“策反”的故事)。

类似神奇的粪便疗法,虽然,寄生虫的感染的确会造成一些疾病,不过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对寄生虫的合理使用,也许将会成为了一种对抗另外一些疾病的武器。如今,寄生虫疗法(helminth therapy)已经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那么,肠粉们可能首先要问了,寄生虫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哪些疾病呢?

根据研究者们近年来的发现,寄生虫疗法可能适用于一些与免疫系统紊乱相关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过敏性疾病(allergic diseases),以及其他慢性炎症疾病,例如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等等。

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时刻准备着防御并消灭入侵机体的外来敌人(病毒、细菌等有害外来物质),并且监视着体内的“良民”(正常细胞),抓捕机体内部蠢蠢欲动的、可能由原本“良民”变成的“不法分子”们(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癌细胞等等)。免疫系统对体内的有害物质精确而迅速的攻击,是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不过,当这支军队开始攻击一些错误的军事目标,甚至误伤“良民”时,机体就会深受其害,从而可能导致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当免疫系统开始防御外来刺激,或者开始攻击外来入侵的有害物质时,机体可能产生炎症反应。通常情况下,炎症反应对于人体是有益的。不过,当炎症发生在某些组织或器官,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后果。例如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可能诱发炎症性肠炎。

当免疫系统错误地把自身体内的正常成分当做有害物质并攻击时,就有可能诱发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I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1)等等,都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或者被认为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

当免疫系统过度“尽职尽责”地把进入机体的正常物质当做有害物质进行攻击时,就有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肯定有不少肠粉深受其害吧:春天的花粉、餐桌上的海鲜、常用的药物等等,都有可能称为过敏原。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哮喘(Asthma)、鼻炎(Rhinoconjunctivitis)、湿疹(Eczema)等等。

上述这些疾病,就是寄生虫疗法可能适用的对象。

是不是很神奇呢?那么科学家们到底是如何脑洞大开,想到可以用寄生虫治疗免疫系统紊乱相关疾病的呢?

这要从以下两类研究中的发现说起了:

在第一类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感染了某些寄生虫的人,患上某些免疫系统失调相关疾病的概率明显比那些未感染寄生虫的人发病的概率低。例如:1. 毛首鞭形线虫感染与多发性硬化很少同时发生,并且,感染了不同寄生虫的多发性硬化病人相比于未感染寄生虫的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较低;2. 对于特异症(atopy,一种与遗传密切相关的过敏疾病)患者,美洲钩虫、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等寄生虫的感染,都被发现与过敏反应呈负相关;3. 在印尼的一项研究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体内均未发现微丝蚴(microfilariae,一种寄生于淋巴结、淋巴管、心脏及大血管中的寄生虫),而40%的健康人体内发现了这种寄生虫。

在第二类研究中,研究者们注意到,使用了抗寄生虫药物的人,相对于未使用抗寄生虫药物的人,患上某些免疫系统失调相关疾病的风险更大些。例如:1. 在加蓬、越南等不同国家的研究中,接受了不同抗寄生虫药物的学龄儿童都显示出了更强的过敏反应;2. 在一项针对2507位乌干达的孕妇的研究中发现,在孕期接受了抗寄生虫药物的孕妇的孩子有着更高的湿疹发病的风险。

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系统紊乱相关疾病的负相关性,提示科学家和医生们,是否可以利用寄生虫感染来治疗这些疾病呢?如果可以,这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

事实上,已经有数十种的寄生虫疗法在进行临床实验了,而寄生虫疗法背后的原理,也在慢慢被揭示。在热心肠先生的下一篇文章《人虫大战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将详细为大家介绍:科学家们如何利用寄生虫疗法来治疗一些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寄生虫为何能够起到治疗作用、寄生虫疗法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当然,还有肠粉们都非常关注的,寄生虫疗法对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参考文献:

Khan, Adnan R., and Padraic G. Fallon. "Helminth therapies: translating the unknown unknowns to known know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 43.3 (2013): 293-299.

Wammes, Linda J., et al. "Helminth therapy or elimination: epidemiological, immunological, and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14.11 (2014): 1150-1162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cb/zcy/20200801827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