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想要研究更靠谱?不要冻着-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 想要研究更靠谱?不要冻着

发布时间:2020-07-26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想要研究更靠谱?不要冻着小白鼠!

今天是第450期日报。

Nature Reviews:饲养环境升升温,小鼠模型更靠谱!(必读综述)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18.318]

① 人类喜欢生活在温度舒适或适中的环境里,为此通过建住所、穿衣服和调节环境温度等策略,用最小能量消耗以维持恒定体温;② 研究者通常将小鼠饲养于温度不高(通常20-22℃)的环境中,这会限制对疾病进行建模和研究的能力;③ 当小鼠处于温度适合的环境,一些较低温下的心血管生理学、代谢紊乱、感染和肿瘤免疫学相关表型会消失,而其他表型更符合人类生物学特征;④ 将小鼠饲养于温度更适宜的热中性区,可让对人类疾病和疗法的建模更可靠。

Warming the mouse to model human diseases

2017-08-01  DOI: 10.1038/nrendo.2017.48

Nature Reviews:特定类型IBS应可明确与微生物有关!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IF:13.678]

① 2016年的罗马IV指南,提出肠易激综合征(IBS)为肠-脑互作失常,越来越多证据支持部分患者的发病有微生物学基础;② 急性胃肠炎是IBS和热带口炎性腹泻(TS)的危险因素,感染后IBS(PI-IBS)与TS临床表现、发病和治疗相似;③ 既往PI-IBS的研究未排除TS患者,因此PI-IBS、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TS三者可能互有重叠;④ 若三者间相互关联,则有助于研究IBS的可能的微生物学基础,开发可能的治疗和预防方法,甚至可能需要修改罗马标准。

Post-infectious IBS, tropical sprue and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the missing link

2017-05-17  DOI: 10.1038/nrgastro.2017.37

Cell子刊:小鼠得了糖尿病,口腔菌群更致病!

Cell Host & Microbe[IF:14.946]

① 糖尿病是牙周炎的风险因子,对肠道菌群有显著影响,但其对口腔细菌组成的影响尚未明确;② 糖尿病可改变小鼠的口腔菌群组成,通过将口腔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发现糖尿病小鼠的口腔菌群更具致病性;③ IL-17抗体处理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口腔菌群致病性,IL-17抗体处理过的小鼠的口腔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后,中心粒细胞招募、IL-6及RANKL降低,骨吸收减少。

Diabetes Enhances IL-17 Expression and Alters the Oral Microbiome to Increase Its Pathogenicity

2017-07-12  DOI: 10.1016/j.chom.2017.06.014

COR: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微生物组与感染组(综述)

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IF:4.475]

① 多数自身免疫反应或起始于病原体感染,感染组和自身免疫感染组的概念或利于更好理解微生物组与自身免疫病的联系;② 微生物感染及其代谢产物可能通过分子模拟等机制,触发宿主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应答;③ EB病毒通过分子模拟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自身抗体,并与干燥综合征相关,并可能介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产生抗瓜氨酸化自身抗体;④ 巨细胞病毒(CMV)则可能与系统性硬化相关,大肠杆菌与克罗恩病患者体内的糖蛋白2自身抗体相关。

From microbiome to infectome in autoimmunity

2017-04-07  DOI: 10.1097/BOR.0000000000000394

FM:抗生素预处理,或增强粪菌移植效果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使用粪菌移植(FMT)重建肠道菌群可纠正肠道和生理紊乱;② 比较三种临床预处理肠道的方法(抗生素,清肠液或无预处理),发现用抗生素预处理后可增加粪菌移植中的外源菌群定殖;③ 抗生素处理可破坏小鼠的肠道菌群,清除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而清肠液预处理后或不进行预处理,大多数初始菌群可维持;④ 抗生素耐药性细菌在抗生素处理后增加,但FMT后减少;⑤ 对FMT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如何改善肠道菌群重建效率需要进一步研究。

Preparing the Gut with Antibiotics Enhances Gut Microbiota Reprogramming Efficiency by Promoting Xenomicrobiota Colonization

2017-06-28  DOI: 10.3389/fmicb.2017.01208

JAFC:氧化三甲胺的故事,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IF:3.154]

① 肠道菌群代谢含有磷脂酰胆碱、胆碱、L-肉毒碱等的食物(红肉、蛋、奶酪等)后产生三甲胺(TMA),TMA被肝脏吸收并被黄素单加氧酶 (FMO)转化为TMAO;② 血液中的高TMAO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功能、加剧炎症、负面影响胆固醇代谢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病;③ 相关机制研究很深入,但有两个问题待解,一个是是否有合适的益生菌可用于降低TMA的产生;④ 另一个脂类、蛋白、碳水化合物等宏量营养素,多酚类物质以及医用营养品等对TMA的产生有何影响。

What Are Missing Parts in the Research Story of Trimethylamine-N-oxide (TMAO)?

2017-06-26  DOI: 10.1021/acs.jafc.7b02744

Nutrition:氧化三甲胺或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有关

Nutrition[IF:3.420]

① 选取189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恶化的患者,长期跟踪随访(中位数6.1年);② 6年后的全因死亡率为55.6%,相比于生存者,死者表现出更高的氧化三甲胺(TMAO)中位数水平,然而经过多变量校正后,上述关联不再显著;③ 非肺部COPD恶化患者与肺部COPD恶化患者的TMAO中位数水平相似;④ 在线性回归分析中,更大的年龄、更高的BMI、糖尿病、慢性肾病是血浆TMAO水平增加的预测因子。

Gut microbiota-dependent Trimethylamine-N-oxide (TMAO) 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exacerbat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17-07-06  DOI: 10.1016/j.nut.2017.07.001

FM:小韦荣球菌的外膜蛋白组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小韦荣球菌是人体中的共生细菌,可发展为条件致病菌,韦永氏球菌属与婴儿的免疫系统发育相关;② 虽然韦永氏球菌属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但其也具有类似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及LPS,其外膜中的OmpM代替了Braun's脂蛋白,与外膜中的肽聚糖结合;③ 对小韦荣球菌DSM 2008的基因组中的1844个预测蛋白进行分析,鉴定出78个外膜蛋白;④ 包括了TonB依赖性转运受体(外膜生物合成BAM系统中的主要成分),以及Lpt系统组分LptD(负责将LPS插入外膜中)。

Outer Membrane Proteome of Veillonella parvula: a Diderm Firmicute of the Human Microbiome

2017-06-30  DOI: 10.3389/fmicb.2017.01215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小扣啊,花开,沈志勋,鑫鑫鑫女开~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15 超强3文,突显闪耀在致病/耐药基因领域的中国人!

0714  横空出世:新方法检测菌群,像验血般快速又准确!

0713 方法学重大突破:看见和分辨活体里的肠道细菌!

0712 科学带娃:母乳管够,减肥上心!

0711 “王牌”益生菌BB-12 + LGG,仍是无效!

0710   权威杂志罕见诟病:美国儿科学会与奶粉公司走太近!

0709 2篇超强菌群综述,鲜明宣告营养科学迈入革命!

0708 谜题终有解:满月娃的肠菌,到底几成来自母亲乳房?

0707 57分豪华综述,彰显人类应对耐药菌的聪明才智

0706 益生菌的十字路口:无效的BB-12和持疑的医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wb/mlxwy/20200726822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