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大连春柳中医院

推荐文章

结肠息肉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发布时间:2012-08-20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结肠息肉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大连胃肠病医院专家谷月新医生告诉:家族性肠息肉病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布不带蒂的小息肉。
  
  结肠息肉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大连最好胃肠医院专家万筱玲医生指出:如直肠病变轻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
  
  结肠息肉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
  
  结肠息肉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大连胃肠病医院专家陈树清医生解答: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性息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
  
  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
  
  日本纳米肽胃肠超声系统检查——人性化诊疗全程无痛
  
  大连胃肠病医院在全省率先引进的“日本纳米肽胃肠超声系统检查”,是代表目前最新胃肠疾病检测发展趋势的先进仪器,它具备了许多传统检测技术设备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wb/qtwb/20120820391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