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早期胃癌筛查标准流程(图文版
早期胃癌筛查标准流程(图文版)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发病率约为31.28/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
(即每10万人中有近31位胃癌患者)
每年新发病例约67.9万,死亡病例约49.8万。
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
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
血清学筛查
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检测:PG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可称之为“血清学活检”。PGⅠ浓度和( 或)PGⅠ/ PGⅡ比值(PGR)下降提示萎缩性胃炎,通常将“PGⅠ浓度≤70 μg/ L 且PGⅠ/ PGⅡ≤3. 0 ”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
胃泌素-17(gastrin-17,G-17)检测: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G-17 下降提示胃窦部黏膜萎缩 。G-17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
HP感染检测:
血清HP抗体检测: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的HP感染情况,HP抗体阳性提示现有HP感染或既往感染。
尿素呼气试验(UBT):UBT包括13C-UBT和14C-UBT,是临床最常应用的非侵入性试验。对于部分HP抗体阳性者又不能确定是否有HP现症感染时,UBT是有效的补充检测方法,适用于有条件的地区开展。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对于早期胃癌的筛价值有限,因此不建议作为胃癌筛查的方法。
血清学检测HP可与PG、G-17检测同时进行,广泛运用于早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既往将血清PG与HP 抗体联合法(即“ABC法”)用于评估胃癌发生风险,可筛查出胃癌高风险人群。
血清PG与HP抗体联合法
“PGⅠ≤70 μg/L 且PGⅠ/ PGⅡ (PGR) ≤3”界定为PG 阳性 (PG+),“血清HP抗体滴度≥30 U/mL”界定为HP阳性(HP+)。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wb/qtwb/20210101907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