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1.2亿胃病患者在中国,小心这六种“变形胃
1.2亿胃病患者在中国,小心这六种“变形胃”
在我国13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同时,我国胃癌的发病率目前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死亡率高居第三位。更为严峻的是,目前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占到全球新发病例总数的42%,居全球首位。尤其是近年来,胃病发病年轻化,越来越多的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胃病。数据显示,19岁~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胃是一个讲原则的器官,工作讲究“朝九晚五”和“规矩分明”,比如,进食得定时、定量、有顺序等。
一旦节奏打乱,胃就会发生“变形”,胃部疾病随之找上门来。
小心这6种“变形胃”
弹簧胃
“饿扁了”、“吃撑了”是不少上班族的饮食常态,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进食规律,使胃该休息时没休息,该运动时不运动,而是像弹簧一样被不断“挤压”。饿得太久,胃酸增多,会损害胃黏膜,导致胃糜烂甚至胃溃疡。吃得过饱,会加重胃负担,导致胃下垂,出现消化不良。“弹簧胃”的胃内感知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还没吃就感觉饱了,从而影响正常进食。
压力胃
胃肠道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的情绪中,会引起神经调节紊乱,削弱胃粘膜保护屏障功能,造成胃功能受损,导致慢性胃病。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很容易触动消化系统的“神经”,渐渐招来胃病。在中青年群体中,因精神压力大导致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占绝大多数。
烟酒胃
酒精中的乙醇能对胃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久之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发生胃炎、胃出血。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和其他化学物质,会刺激胃黏膜,使盐酸分泌增加,导致胃炎或溃疡的发生。
垃圾胃
瑞典一项研究显示,食用过多加工的肉类食品,例如咸肉、香肠、熏肉,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大鱼大肉、油炸等高脂肪食物,会给我们的胃造成巨大的消化负担。
相比水果蔬菜而言,高脂食物更难消化。一旦消化不了,就会出现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等情况。
熬夜胃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平均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这个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熬夜,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此外,有些熬夜的人还喜欢吃些宵夜,这些食物停滞在胃中,会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等。
药物胃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许多药物会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和溃疡。
比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药物,如果不经医嘱长期大量使用,会对胃肠造成刺激、损伤,逐渐引起急性胃粘膜病变。
大连胃肠病医院李晓明主任提醒:“养胃”的关键在于日常生活细节。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三餐定时、定量,避免饥一顿饱一顿;同时,若出现胃肠不适,应及时就医检查,对症治疗。
图文 / 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