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阴道菌群:为什么只有人类是乳酸菌占-大连春柳中医院

推荐文章

大连阴道菌群:为什么只有人类是乳酸菌占

发布时间:2020-07-18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阴道菌群:为什么只有人类是乳酸菌占优?

今天是第539期日报。

FM:相比其他动物,人类阴道菌群为何独一无二?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人类的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超过70%,而其它哺乳动物的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占比仅为1%;② 对26个哺乳动物物种的阴道pH值或阴道乳酸杆菌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发现非人哺乳动物的阴道pH值显著低于人类;③ 阴道pH值或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与性传播疾病或出生损伤风险无显著关联;④ 提出假说:饮食因素可能造成了人类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的优势地位,摄入高水平的淀粉造成阴道中的糖原水平增加,促进乳酸杆菌的增殖。

Lactobacilli Dominance and Vaginal pH: Why Is the Human Vaginal Microbiome Unique?

2016-12-08  DOI: 10.3389/fmicb.2016.01936

FM:人类阴道菌群独特性的成因或很复杂!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阴道菌群可以保护阴道不被各种病原菌感染,乳酸杆菌处于统治地位,并通过产酸和细菌素发挥重要作用;② 女性阴道中含有大量糖原,可以作为乳酸杆菌的能量来源,而其他哺乳动物并不具备这个条件,这可能与人类饮食中富含淀粉有关;③ 雌激素的水平、饮食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惯都会对阴道菌群产生影响;④ 这些假设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类阴道菌群的特殊性,但它们之间互有交集,试图只用一种假设来解释这个问题并无可能。

COMMENTARY: Lactobacilli dominance and vaginal pH: Why is the human vaginal microbiome unique?

2017-09-25  DOI: 10.3389/fmicb.2017.01815

Immunity:细菌定殖于新生儿皮肤,或对免疫耐受至关重要

Immunity[IF:22.845]

① 通过在小鼠模型中研究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原特异性反应,发现细菌在新生儿时期的皮肤定殖,对于建立对共生菌群的耐受性是必需的;② 在这一关键窗口期,随着细菌在皮肤处的定殖,一群高度活化的调节性T细胞(Treg)进入新生儿皮肤;③ 选择性移植Treg细胞向皮肤的迁移,可使对共生菌群的免疫耐受完全受损;④ 皮肤上的宿主-共生菌群关联依赖于发育窗口期Treg介导的对细菌抗原的耐受。

A Wave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to Neonatal Skin Mediates Tolerance to Commensal Microbes

2015-11-17  DOI: 10.1016/j.immuni.2015.10.016

Nature Reviews:皮肤免疫耐受建立的窗口期,稍纵即逝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39.932]

① 构建了一株转入肽抗原2W(Epi-2W)的皮肤共生表皮葡萄球菌,能够稳定地定殖在小鼠皮肤上而不导致局部炎症;② 相比于在成年阶段才初次接触Epi-2W的小鼠,出生后七天接触Epi-2W的小鼠成年之后再感染,皮肤炎症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减轻;③ 在新生小鼠接触Epi-2W之前,即时性地阻断Treg细胞迁移到皮肤,会导致在成年阶段感染Epi-2W之后皮肤炎症增加;④ 对皮肤共生菌的免疫耐受有赖于新生早期皮肤上细菌的定植和Treg细胞的富集。

Immune tolerance: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2015-11-30  DOI: 10.1038/nri.2015.6

Science:从“静态”数据获得肠道菌群“动态”信息

Science[IF:37.205]

① 通过宏基因组测序难以获取生态系统中的高度动态变化情况;② 发现对于不同细菌物种的基因组,宏基因组测序的覆盖范围包含了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波峰与细菌复制的起始对应;③ 测序数据覆盖范围的波峰与波谷的比值,可用于定量分析某个物种的生长速率;④ 在体内及体外、不同的生长条件下、复杂的细菌群落中均可重复上述发现;⑤ 对于某些细菌物种,峰/谷的比值,而非相对丰度,与IBD及2型糖尿病相关。

Growth dynamics of gut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inferred from single metagenomic samples

2015-07-30  DOI: 10.1126/science.aac4812

Microbiome:真菌在居住环境中如何传播

Microbiome[IF:8.496]

① 室内菌群会影响居住者健康,对同一住宅和居住者中的真菌群落进行研究,确定了影响其多样性、组成、分布和分散模式的因素;② 居住者的真菌群落结构主要受个体影响,而触摸频率塑造了居住环境中的真菌群落结构;③ 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皮肤样本呈正相关性;④ 一些真菌可以在表面和皮肤之间双向转移,但细菌分散潜力更强,室内空气中的细菌组成与全市的地理距离有一定关联,而真菌无此关联;⑤ 气流等因素可驱动室内空气中真菌的空间变化。

City-scale distribution and dispersal routes of mycobiome in residences

2017-10-04  DOI: 10.1186/s40168-017-0346-7

FM:鸡的肠道菌群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分别以鸡的胚胎、小鸡和母鸡为研究对象,发现在胚胎中盐单胞菌属处于优势地位(79%);② 三个时期的肠道菌群分别富含与物质代谢、感染性疾病、环境适应性相关的细菌,共有的65个菌属为核心菌群;③ 在科水平,胚胎与小鸡(0.40)、胚胎与母鸡(0.52)的肠道菌群之间均有中等程度的关联;④ 在相同条件下喂养的3个不同品种中,94%的菌属是相同的;⑤ 鸡胚胎的部分细菌来源于母体,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受到环境因素及自身基因的影响。

Inheritance and establishment of gut microbiota in chickens

2017-10-10  DOI: 10.3389/fmicb.2017.01967

New Biotech:理解微生物组互作,更好实现工程化(综述)

New Biotechnology[IF:3.813]

① 混合微生物群落不是随机的个体组合,而是相互作用的微生物体系,利用分子(筛选)技术获得结构和功能信息,通过微生物工程工具减少能量输入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②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实现实时监测和控制微生物,并获得理想的产品;③ 自上而下的策略体现在微生物资源管理中,将微生物群落作为结构良好的网络考虑,通过分子技术进行监控并开发出准确快速的决策工具;④ 自下而上的策略可基于实际过程的需求从无污染培养开始。

The microbiome as engineering tool: manufacturing and trading between microorganisms

2017-07-06  DOI: 10.1016/j.nbt.2017.07.001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杨展,chant,小扣啊,鑫鑫鑫女开~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012 贾伟、贾伟平等,纵论胆汁酸和肠道菌群的对话!

1011 环境太干净,或真的伤菌群促慢病!

1010 过就是犹不及:果糖摄入要适量,否则伤菌促肝病!

1009 斗致病菌,赢战役易,赢战争难!

1008 必答题:肠道菌群到底如何pk致病菌?

1007 代糖无害?要小心它们或伤菌促糖尿病!

1006 发酵果蔬汁里有什么?为何健康?

1005 瘦子便便里的细菌,真能拯救胖子?

1004 金砖兄弟已占先,巴西微生物组计划启动!

1003 草药里淘宝:有23种或可治疗炎症性肠病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wb/jmxwy/20200718813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