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 小爆发:3天,2强刊,8篇纯-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 小爆发:3天,2强刊,8篇纯

发布时间:2020-07-26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小爆发:3天,2强刊,8篇纯干货!

今天是第453期日报。

Microbiome:衰老的肠道菌群长啥样?(综述)

Microbiome[IF:8.496]

① 慢性炎症是衰老的特征,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组成及稳定性改变,多样性降低;② 变形菌门(含有许多条件致病菌成员)富集,拟杆菌属及梭菌属增加,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基因减少,糖分解能力降低,蛋白水解功能增强;③ 上述变化与IL-6、IL-8、CRP、TNF-α等炎症因子/标记物的血浆浓度升高相关,可能与认知衰退、身体虚弱相关;④ 通过使营养吸收能力退化、免疫系统慢性活化、肠道上皮屏障损伤起到致病性作用;⑤ 饮食调节、锻炼、益生菌等是潜在疗法。

(Dis)Trust your gut: the gut microbiome in age-related inflammation, health, and disease

2017-07-14  DOI: 10.1186/s40168-017-0296-0

Microbiome:重新定义“卫生”(综述)

Microbiome[IF:8.496]

① 在手部等皮肤表面,栖息着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它们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病原体只占极小比例;② 传统的“卫生”定义是指简单粗暴地清除皮肤上的细菌,而共生微生物相关研究提示,正确的“卫生”定义应该是减少致病菌的扩散或传播,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率;③ 清晰而一致的“卫生”定义,将避免科学文献中的概念混淆,对手部卫生、皮肤菌群、洗手、手部烘干等研究提供准确指导标准;④ 这也有助于提供更准确实用的卫生建议和监管标准。

Cleanliness in context: reconciling hygiene with a modern microbial perspective

2017-07-14  DOI: 10.1186/s40168-017-0294-2

TM:癌症治后易感染,或须重构强菌群!(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0]

① 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具有高感染性并发症风险,因上皮屏障破坏而导致菌群迁移至无菌部位;② 多样性的菌群促进对致病菌的定殖抗性,癌症及治疗导致的免疫失调及黏膜炎可造成致病菌易位;③ 粘膜免疫系统的维持依赖于共生菌群的产物(LPS、鞭毛蛋白等)被TLR及NOD受体识别,菌群产生的丁酸盐、多糖A等对免疫系统起调节作用;④ 案例报道提示粪菌移植或可用于治疗癌症患者的感染,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益生元对癌症患者感染的疗效仍需验证。

Impact of the Microbiota on Bacterial Infections during Cancer Treatment

2017-07-17  DOI: 10.1016/j.tim.2017.06.006

TM:基因组冲浪,驱动微生物基因组多样性(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0]

① 种群大小改变可通过基因冲浪(gene surfing)等机制,造成基因组多样性的非适应性变化;② 基因冲浪可解释更新世时期,动植物在冰河期后的范围扩张造成的基因组多样性变化的模式;③ 利用链霉菌属作为模式生物,发现其基因组多样性模式与基因组冲浪模式一致;④ 基因组冲浪提供了一种解释基因组多样性的中性机制;⑤ 对于能够进行水平基因转移(HGT)的微生物,其种群范围扩张可导致基因组冲浪,造成通过HGT获得的基因的频率在泛基因组中增加。

Genome Surfing As Driver of Microbial Genomic Diversity

2017-03-07  DOI: 10.1016/j.tim.2017.02.006

TM:真核微生物组对珊瑚礁的重大意义(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020]

① 珊瑚礁为真核微生物提供多种栖息地,包括沙土、海草、肉质藻类、珊瑚、珊瑚礁泻湖、珊瑚礁顶、珊瑚礁坡等;② 珊瑚相关真菌对珊瑚礁的生活史有重要影响,在珊瑚礁健康状态下降时加速增殖;③ 石内珊瑚真菌可为宿主提供对环境压力的抗性,珊瑚相关真菌也有固氮作用、减少紫外损伤等对珊瑚宿主的益生作用;④ 珊瑚礁石内微藻可在光照状态下大量繁殖,造成珊瑚白化,并形成致密的微生物群落;⑤ 珊瑚相关原生生物可能造成珊瑚礁的骨骼侵蚀带疾病。

The Other Microeukaryotes of the Coral Reef Microbiome

2017-07-15  DOI: 10.1016/j.tim.2017.06.007

Microbiome:预测菌群功能,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大放异彩!(综述)

Microbiome[IF:8.496]

① 细菌难以培养、对表型理解较少、物种间互作的相关知识有限等因素,限制了对菌群失调与疾病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② 基因组规模的代谢模型(GEM)用途广泛,尤其是在预测基本/合成/组合培养基、潜在功能及表型、物种间互作等三方面;③ 这可同时促进对个别物种及菌群整体的理解,可用于设计最精简的培养基,更好理解菌群表型及其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饮食干预如何改善人体健康;④ 这终将促进靶向菌群以重建稳态并促进宿主-微生物共生。

More than just a gut feeling: constraint-based genome-scale metabolic models for predicting functions of human intestinal microbes

2017-07-14  DOI: 10.1186/s40168-017-0299-x

Microbiome:宏蛋白质组学揭示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功能

Microbiome[IF:8.496]

① 利用shotgun宏蛋白组学方法分析15名健康人的肠道菌群,旨在明确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的功能;② 相比于个体差异性较小的宏基因组学特征,肠道菌群的宏蛋白组表现出较高的可塑性;③ 不同分类菌群,具有特异性的功能活动及代谢任务,如一些菌群成员被明确参与多糖降解、多糖转运、糖酵解、短链脂肪酸生成等碳水化合物代谢进程;④ 厚壁菌门(主要是Faecalibacterium)促进的丁酸盐合成有着最高的表达率及代谢活性,个体间差异最小。

Potential and active functions in the gut microbiota of a healthy human cohort

2017-07-14  DOI: 10.1186/s40168-017-0293-3

Microbiome:配合饲料或增加仔猪组胺水平及过敏风险!

Microbiome[IF:8.496]

① 将新生猪在产后的2-21天内分为3组:母猪喂养、喂食基于大豆或乳制品的配合饲料;② 相比于母猪喂养,配合饲料显著改变了结肠菌群,降低菌群多样性,链球菌属等增加;③ 喂食乳制品的仔猪Akk菌、肠球菌属等增加,喂食大豆的仔猪瘤胃球菌数、梭菌属等增加;④ 配合饲料不影响肠道形态,显著增加末端结肠BMP4、CCL11、CCL21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降低肠嗜铬细胞细胞数量及5羟色胺,增加色胺水平;⑤ 配合饲料可能增加仔猪的组胺水平及过敏风险。

Formula diet driven microbiota shifts tryptophan metabolism from serotonin to tryptamine in neonatal porcine colon?

2017-07-14  DOI: 10.1186/s40168-017-0297-z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18 维生素D要不要补?益生菌有没有用?

0717 方兴未艾调菌群:生酮饮食仙人掌,还有益生菌…

0716 想要研究更靠谱?不要冻着小白鼠!

0715 超强3文,突显闪耀在致病/耐药基因领域的中国人!

0714  横空出世:新方法检测菌群,像验血般快速又准确!

0713 方法学重大突破:看见和分辨活体里的肠道细菌!

0712 科学带娃:母乳管够,减肥上心!

0711 “王牌”益生菌BB-12 + LGG,仍是无效!

0710   权威杂志罕见诟病:美国儿科学会与奶粉公司走太近!

0709 2篇超强菌群综述,鲜明宣告营养科学迈入革命!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wb/mlxwy/20200726822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