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菌群热潮不停歇,四篇《科学》同日曝~-大连春柳中医院
当前位置:大连胃肠病医院 > 胃病 > 胃窦炎 >

大连菌群热潮不停歇,四篇《科学》同日曝~

发布时间:2020-07-19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菌群热潮不停歇,四篇《科学》同日曝~

今天是第526期日报。

Science:基因改造+菌群变化,让蚊子对抗疟原虫!

Science[IF:37.205]

① 将一个能提高Rel2蛋白产量的基因转入斯氏按蚊,可阻止疟原虫感染按蚊肠道;② Rel2影响肠道菌群,使按蚊散发出吸引潜在伴侣的体味,为此获得交配优势,加快抗疟原虫基因的传播;③ 把同等数量的改造和未改造按蚊放入饲养箱内,下一代蚊子中约90%携带Rel2相关基因,这一比率可持续10代;④ 基因改造按蚊,或可在疟原虫防控中发挥核心作用,在仍饱受疟原虫危害的地区,科学家已经展开实地对抗疟原虫的研究。

Changes in the microbiota cause genetically modified Anopheles to spread in a population

2017-09-29  DOI: 10.1126/science.aak9691

Science:改造共生细菌,蚊子也能对抗疟原虫!

Science[IF:37.205]

① 在按蚊卵巢中分离可在蚊子中肠、雌蚊卵巢和雄蚊附腺稳定定殖并能在种群中快速传播的沙雷氏菌属细菌(AS1);② AS1对宿主自身似乎无害处,而稳定定殖和快速传播的特性,使其成为可用于基因工程改造的良好菌株;③ 在AS1中引入抗疟原虫基因,设计包括绞杀、诱捕、捆缚等5种不同的抗寄生虫策略;④ 吃了人工改造细菌的蚊子再吸食疟原虫感染者的血液,体内寄生虫数量比未经改造的蚊子少了93%;⑤ 利用改造后的共生细菌抗疟原虫传播,似乎很靠谱。

Driving mosquito refractoriness to Plasmodium falciparum with engineered symbiotic bacteria

2017-09-29  DOI: 10.1126/science.aan5478

Science:肠道菌群表面的IgA,特异性很低

Science[IF:37.205]

① 在共生微生物的表面包被着大量的IgA,不过以往人们对IgA的特异性相关知识了解甚少;② 利用小鼠的IgA浆细胞,克隆和鉴定出大量单克隆抗体,并用来评估它们的反应性,发现IgA具有多反应性,并不针对单个细菌类群有特异性;③ 在初始B细胞中,IgA出现频率较低,需依赖于在派尔集合淋巴结的再循环而被选择,且选择进程不依赖于菌群或饮食抗原;④ 一些IgA或遭遇体细胞突变,但这并不会实质性影响它们的反应性。

Natural polyreactive IgA antibodies coat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2017-09-28  DOI: 10.1126/science.aan6619

Science:全球一起努力,减少肉用动物的抗生素使用!

Science[IF:37.205]

① 畜牧业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给动物和人类都带来了严峻的耐药性威胁;② 2016年9月,联合国大会召开专门会议,并认可了在肉用动物中的不恰当抗生素使用是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③ 2018年9月,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的跨部门小组,将评估并公布全世界在应对耐药性上的进展;④ 尽管任重道远,但研究者认为通过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普及营养指南以降低肉类消费以及征收兽用抗生素使用费用,到2030年,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或最多可降低80%。

Reducing antimicrobial use in food animals

2017-09-29  DOI: 10.1126/science.aao1495

Cell:菌群及代谢产物调节小鼠的神经发育

Cell[IF:30.410]

① 神经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表现为核心行为受损;② 胃肠道屏障缺陷及菌群改变的母亲免疫活化(MIA)小鼠模型表现出ASD的特征;③ MIA小鼠的后代口服脆弱拟杆菌后,可修复肠道通透性,改变菌群组成,缓解焦虑行为;④ MIA小鼠的后代表现出血清代谢特征变化,脆弱拟杆菌可调节某些代谢产物;⑤ 选取那些因MIA而增加(脆弱拟杆菌摄入后则恢复)的代谢产物处理正常小鼠,可造成相应的行为异常。

Microbiota modulate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3-12-05  DOI: 10.1016/j.cell.2013.11.024

Cell:或可利用益生菌治疗自闭症等神经疾病

Cell[IF:30.410]

① Hsaio等人在Cell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将小鼠模型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肠道菌群相联系;② 菌群及相关代谢产物的组成及结构改变驱动了ASD的症状;③ 脆弱拟杆菌(一种人肠道中的共生细菌)可作为益生菌,修复肠道通透性,改变菌群组成,并缓解ASD相关症状;④ 益生菌可能为未来治疗神经发育障碍提供了新的策略,抗生素、益生元等其它调节菌群的方法也值得尝试。

Toward effective probiotics for autism and other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3-12-23  DOI: 10.1016/j.cell.2013.11.035

Cell:不同来源菌群在小鼠肠道内PK,结局如何?

Cell[IF:30.410]

① 在无菌小鼠中定殖来自人体肠道、斑马鱼肠道、白蚁肠道、人体皮肤及舌头、土壤、河口的菌群群落;② 外源环境中的细菌可在小鼠肠道中定殖并持续存在,对饮食及宿主中的碳水化合物及胆汁酸的代谢能力与细菌的定殖成功相关;③ 观察到一些令人意外的生态演替模式,例如土壤细菌在其它肠道群落(斑马鱼及白蚁)存在的情况下仍占据优势;④ 以及,与无菌小鼠共培养时,人体中的细菌在无菌小鼠体内的定殖发生在小鼠菌群之前。

Bacteria from diverse habitats colonize and compete in the mouse gut

2014-10-02  DOI: 10.1016/j.cell.2014.09.008

Cell:细菌如何诱导产生肠道Th17细胞?

Cell[IF:30.410]

① 某些肠道细菌如分节丝状菌(SFB)和胞外病原体可诱导肠道Th17细胞的定殖与积累;② 菌群粘附肠道上皮细胞(EC)是诱导Th17的关键过程;③ 无菌小鼠或大鼠中单独定殖SFB,显示宿主特异性粘附小肠EC,伴随宿主特异性诱导Th17细胞;④ 柠檬酸杆菌和大肠杆菌O157引发相似的Th17反应,而这些菌群的粘附缺陷型突变体则不能;⑤ 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筛选和分离的20种细菌菌株混合物在小鼠结肠中,显示出EC-粘附特性,并可诱导产生Th17细胞。

Th17 Cell Induction by Adhesion of Microbes to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2015-09-24  DOI: 10.1016/j.cell.2015.08.058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热心肠先生,沈志勋,女巫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929 益生元的另一面:让有益菌消失,促血糖代谢异常!

0928 13-15年超经典研究:菌群到底如何深入影响免疫?

0927 菌群作用很复杂,神秘面纱始揭开!

0926 道高一丈:澳门大学团队推出新型环保抗生素!

0925 案例警示:若免疫低下,慎吃活菌酸奶或益生菌!

0924 四季轮替,菌群也冬眠

0923 益生元虽好,总吃一样或许有害!

0922 超惊喜:粪菌移植后,秃头患者长出头发!

0921 肠道 & 土壤健康,菌群有责!

0920 菌群研究揭谜底,肺与肠道相表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wb/wdy/20200719815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