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消化道癌症中的肠屏障、菌群与促癌炎症
消化道癌症中的肠屏障、菌群与促癌炎症
今天是第1407期日报。
上皮细胞、微生物和免疫细胞互作如何影响胃肠道癌?(综述)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IF:21.429]
① 胃肠道屏障受损导致共生微生物及其产物易位,引发炎症,与肿瘤驱动基因突变共同促进胃肠道癌发生;② 胃肠道屏障受损、微生物易位导致的慢性炎症中,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支持上皮细胞生长,加速结直肠癌、胰腺癌发展和肝转移;③ 饮食等因素可破坏胃肠道屏障,引发微生态失调,微生物产物经门脉循环到达肝脏,调控肝脏免疫,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及肝细胞癌风险;④ 慢性炎症支持结肠、胰腺腺瘤和腺癌生长和进展的免疫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Cruel to Be Kind: Epithelial, Microbial, and Immune Cell Interactions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02-10, doi: 10.1146/annurev-immunol-082019-081656
【主编评语】炎症和适应性免疫在胃肠道癌症形成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Annual Reviews of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论述了胃肠道癌症中上皮细胞、微生物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胃肠道屏障受损可能是大多数胃肠道癌症中促癌炎症环境形成的原因,其与组织特异性肿瘤驱动基因突变共同促进肿瘤发生。了解上皮细胞、微生物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胃肠道癌症的影响有助于预防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并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Lexi)
胃肠道癌中的非编码RNA(综述)
Gut[IF:17.943]
① 非编码RNA(ncRNAs)是一类异质性转录RNA,在几乎所有癌症中都出现失调;② ncRNAs在肿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为:维持增殖信号、规避生长抑制、激活癌细胞永久复制、抵抗细胞死亡、参与血管生成、肿瘤侵袭转移、促进基因组突变、炎症、细胞能量代谢、免疫逃逸等;③ 非编码RNA参与细胞间通讯,可作为胃肠癌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④ 基于ncRNAs的新疗法主要为靶向异常表达的致癌ncRNA。
Non-coding RNAs in GI cancers: from cancer hallmarks to clinical utility
02-07, doi: 10.1136/gutjnl-2019-318279
【主编评语】最新发表在Gut上的综述总结了三种最常研究的非编码RNA(ncRNAs)microRNAs、长非编码RNA和循环RNA)在肿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其生物学及转化价值,如作为胃肠癌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等。此外,基于ncRNAs的新疗法主要为靶向抑制过度表达的致癌ncRNA,以及恢复被下调的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ncRNA。(@Lexi)
Cell子刊:Lgr5阴性癌细胞的可塑性驱动大肠癌肝转移
Cell Stem Cell[IF:21.464]
① 结直肠癌干细胞(CSCs)表达Lgr5,使用Lgr5eGFP标记小鼠自发性结直肠癌(CRC)中的CSCs;② ~90.3%逃逸原发灶的癌细胞,及~98.4%进入血液循环的传播性癌细胞为Lgr5阴性;③ Lgr5-癌细胞形成肝转移,部分Lgr5-癌细胞转变为Lgr5+ CSCs以维持转移灶生长;④ Lgr5-克隆具有重建细胞层次结构的内在能力,其可塑性与诱导干性的环境因素无关;⑤ Lgr5-癌细胞的可塑性对转移灶的生长必不可少,但不影响其转移和定植。
Plasticity of Lgr5-Negative Cancer Cells Drives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03-12, doi: 10.1016/j.stem.2020.02.008
【主编评语】结直肠癌干细胞(CSCs)表达Lgr5,并表现出广泛的干细胞样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被认为是驱动转移的种子。发表在Cell Stem Cell的最新研究发现,绝大部分逃逸结直肠癌原发灶的癌细胞,以及进入血液循环的传播性癌细胞均为Lgr5阴性。该Lgr5-细胞可定植于肝脏中形成转移灶,且部分Lgr5-癌细胞转变为Lgr5+ CSCs以维持转移灶生长。Lgr5-癌细胞重建细胞层次结构的能力为内因驱使,与诱导干性的环境因素无关。Lgr5-癌细胞的可塑性对转移灶的生长必不可少,但不影响其转移和定植。(@Lexi)
Nature子刊:大肠癌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侵袭模式
Nature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