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不再懵懂:成年人到底有多少共生细菌?-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不再懵懂:成年人到底有多少共生细菌?

发布时间:2020-07-14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不再懵懂:成年人到底有多少共生细菌?重几公斤?

今天是第570期日报。

PLoS B:成人共生细菌数与自身细胞相当,重约0.2Kg (必读)

PLoS Biology[IF:9.797]

① 过去认为,人体内细菌与自身细胞的比例约为10:1;② 根据粪便细菌含量及结肠体积,新估算人体结肠细菌数量约为3.8*10^13个;③ 其它部位的细菌数量比结肠低至少2个数量级,因此以结肠细菌数量作为人体细菌总数量;④ 对红细胞、胶质细胞、内皮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血小板及骨髓细胞(共占细胞总数约97%)进行估计,人体自身细胞约有3.0*10^13个;⑤ 70公斤、20-30岁、身高170cm的男性,体内细菌/自身细胞比例约为1:1,细菌总质量约0.2公斤。

Revised Estimates for the Number of Human and Bacteria Cells in the Body

2016-08-01  DOI: 10.1371/journal.pbio.1002533

Cell:肠道细菌与人自身细胞数的比值,更接近1:1!

Cell[IF:30.410]

① 1977年的一篇综述认为成年人约有10^13个自身细胞(无数据出处),有10^14个细菌细胞(胃肠道体积约1L,细菌密度计为10^14个/L);② 新的估算方法主要计算结肠细菌,结肠体积为约0.4L(340-480mL),以相同密度算细菌约有4X10^13个;③ 血液红细胞占据人自身细胞的绝大多数,成年人大概有5L血液,红细胞密度为约5X10^12个/L,以此计算人体自身细胞数约为3X10^13个;④ 因此,成年人的肠道细菌与自身细胞数的比值约为1:1,并非10:1那样悬殊。

Are We Really Vastly Outnumbered? Revisiting the Ratio of Bacterial to Host Cells in Humans

2016-01-28  DOI: 10.1016/j.cell.2016.01.013

TMM:自闭症祸根,种在母亲肠道?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IF:10.732]

① 孕期感染造成的母体免疫活化(MIA),与后代的行为障碍风险增加相关;② 两篇之前的研究揭示了母亲的炎症如何破坏后代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③ Choi等人在MIA小鼠模型中发现,Th17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IL-17a对于MIA诱导引起的后代行为异常是必需的;④ Yim等人发现,病毒感染后免疫激活的母鼠,肠道Th17细胞分泌IL-17,导致后代小鼠的大脑异颗粒区初级躯体感觉皮质部位(S1DZ)过度兴奋,引起类似自闭症的行为。

Inflammation and Autism: From Maternal Gut to Fetal Brain

2017-11-06  DOI: 10.1016/j.molmed.2017.10.008

Science:母鼠孕期病毒感染,如何促进后代的自闭症?

Science[IF:37.205]

① 孕期病毒感染与后代的自闭症谱系障碍风险增加相关,以此建立母体免疫活化(MIA)小鼠模型;② 在MIA小鼠模型中,发现Th17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IL-17a对于MIA诱导引起的后代行为异常是必需的;③ 缺失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的母鼠,产生IL-17a的能力受损;④ MIA诱导产生的IL-17a作用于后代小鼠的胎脑中,引起小鼠的异常皮质表型;⑤ Th17细胞或可作为预防后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靶点。

The maternal interleukin-17a pathway in mice promotes autism-like phenotypes in offspring

2016-02-26  DOI: 10.1126/science.aad0314

Nature:母鼠肠道“坏”细菌,促进后代神经发育异常

Nature[IF:40.137]

① 一些人和动物研究表明,母体的免疫激活(MIA)或对后代的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产生影响;② 孕鼠肠道如定殖有鼠共生分节丝状菌或能诱导肠道TH17细胞产生的人共生细菌,后代更易有MIA相关异常;③ 从孕鼠而来的肠道树突状细胞,分泌 IL-1β、IL-23和IL-6,并在暴露于MIA时刺激T细胞产生IL-17a;④ 新的研究数据清晰表明,由于感染或自身炎症性综合征而激活免疫系统的母鼠中,倾向于诱导产生TH17细胞的肠道共生细菌可能增加后代的神经发育异常。

Maternal gut bacteria promote neurodevelopmental abnormalities in mouse offspring

2017-09-13  DOI: 10.1038/nature23910

BPRCG:抽烟喝酒到底如何影响胃肠道菌群?(综述)

Best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IF:3.762]

①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损伤胃动力、改变胃酸分泌、直接破坏胃黏膜、抑制胃排空;② 少量饮酒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活动性感染中起到保护作用,饮酒与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治疗的更高成功率相关,但过量饮酒与胃癌风险增加相关;③ 烟草中的亚硝胺组分是潜在致癌物,可降低机体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能力,从而导致胃癌发生,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④ 酒精与烟草可清除小肠/结肠中具有抗炎症活性的细菌,促进炎症发生,损害肠道粘膜,造成“肠漏”。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moking, alcohol and the gut microbiome

2017-10-22  DOI: 10.1016/j.bpg.2017.10.006

FM:饮食及菌群代谢产物如何调节免疫(综述)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76]

① 食物中的长链脂肪酸(LCFA)作为能量及膜组分的来源,在肠道中被机体酶及共生菌转化为脂代谢物参与免疫调控,如ω3 LCFA 有抗过敏作用;② 短链脂肪酸(SCFA)是纤维素等多糖在细菌发酵作用下产生的代谢物,具有抗炎症作用;③ 机体需要靠食物摄取维生素,而肠道菌群既可以合成维生素也可消耗食物中的维生素;④ 维生素B1及B2可作为三羧酸循环中的辅因子,维生素B3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

Dietary and microbial metabolites in the regulation of host immunity

2017-11-07  DOI: 10.3389/fmicb.2017.02171

Surgery: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综述)

Surgery[IF:3.904]

① 针对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对于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阈值也有不同考量;② 溃疡性结肠炎涉及粘膜及固有层,而克罗恩病可能影响整个胃肠道(从口到肛门),且为透壁性炎症病变;③ 两种疾病的病症发展进程不同,治疗时的手术选择判断、直肠切除术、术后直肠残端等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形做出;④ 术后营养护理、潜在后遗症、创新性胃肠道重建技术、免费医疗救治等问题都值得关注。

Management of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2017-07-01  DOI: 10.1016/j.mpsur.2017.06.001

CGH:低聚果糖恶化部分IBS患儿症状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7.398]

① 双盲交叉对照试验中纳入23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儿,分别在食物中加低聚果糖或安慰剂(麦芽糖糊精);② 干预期为3天,清洗期为10天;③ 食用果聚糖期间,患儿每日腹痛发作次数显著增加,腹胀及肠胃胀气更加严重,氢气而非甲烷生成量也显著增加;④ 18名(78.2%)受试患儿呈更频繁腹痛,其中12名(52.5%)为果聚糖敏感;⑤ 果聚糖可能恶化某些症状,但暂时无法通过初始胃肠道症状、饮食摄入、心理社会因素或产气情况推断患儿的果聚糖敏感性。

Fructans Exacerbate Symptoms in a Subset of Children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17-09-29  DOI: 10.1016/j.cgh.2017.09.043

Neuropsychiatry:益生菌或可减少焦虑

Neuropsychiatry[IF:4.778]

① 从7个数据库中选取10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评估益生菌在治疗焦虑中的效果;② 共纳入660名受试者,涉及的益生菌包括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双歧双歧杆菌等,使用单个益生菌物种或多种益生菌的组合;③ 相比于对照组,益生菌可显著减少患者的焦虑,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和压力量表(DASS)评分;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RCT之间的异质性,需要更大规模的标准RCT进一步证实益生菌对焦虑的疗效。

Efficacy of Probiotics on Anxiety: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2017-11-01  DOI: 10.4172/Neuropsychiatry.1000291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陈新光,热心肠先生,小胖子,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112 发达国家的“贫困病”:人越穷越胖,菌群越孬!

1111 小肠上皮有什么细胞?史上最彻底单细胞分析横空出世!

1110 过量蛋白促癌,肠道菌群是大罪魁之一!

1109 特别关注:助力菌群研究迈向因果的“罗塞塔石碑”!

1108 酗酒者戒:坏细菌和毒素进血入肝!

1107 医生充电必读:大干货8篇,累计IF=199.4~

1106 癌症精准治疗,就是离不开肠道菌群!

1105 必读:决战糖尿病,有10大研究重点!

1104 中国研究多点开花:褪黑素&全谷物&魔芋聚糖&AKK!

1103 地球微生物组计划:近3万样本海量数据震撼发布!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714810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