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3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3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发布时间:2020-05-23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3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今天是第1059期日报。


Lancet子刊:菌群如何影响癌症及癌症治疗(综述)

The Lancet Oncology[IF:36.418]

① 特定微生物、菌群代谢产物通过多种机制,引发或调控癌症的发生;② 肠道菌群对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会影响抗癌免疫,菌群紊乱可能会增加癌症风险;③ 共生菌群影响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干细胞移植、放/化疗和细胞疗法的疗效和毒性;④ 菌群可作为癌症治疗的生物标记物,但需考虑多种生物、环境、社会影响因素;⑤ 粪菌移植、益生菌、膳食干预与益生元等手段有望用于提高抗癌疗效;⑥ 进一步研究需要将实验、检测技术标准化,并建立更可靠的实验模型。

Modulating the microbiome to improve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cancer
02-12, doi: 10.1016/S1470-2045(18)30952-5

【主编评语】共生菌群与宿主的密切互作,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近期在《The Lancet Oncology》发表的综述回顾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阐释了共生菌群在癌症及抗癌治疗中的作用,影响菌群的因素以及各种菌群干预手段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在作用,对于了解菌群与癌症的关联、提高抗癌治疗疗效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Science:高果糖玉米糖浆具有促癌风险

Science[IF:41.058]

① 在饮水中添加25%的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肠道肿瘤易感的APC突变小鼠每天摄入这种饮水后,肿瘤体积和恶性程度显著增加;② APC突变小鼠的肿瘤恶化情况与肥胖及代谢疾病无关;③ HFCS增加了肠腔和血清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两种糖类均被肿瘤组织转运并利用;④ 肿瘤组织中,果糖被转化为果糖-1-磷酸, 激活糖酵解、增加脂肪酸生成并促进肿瘤生长;⑤ 饮食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可能协同促进肿瘤发生进程。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enhances intestinal tumor growth in mice
03-22, doi: 10.1126/science.aat8515

【主编评语】高果糖玉米糖浆常被用来作为饮料增甜剂。《Science》近期发表研究,在肠道肿瘤易感小鼠模型中,发现饮水中增加高果糖玉米糖浆具有促进肠道肿瘤生长的效果,显示葡萄糖和果糖在促进肠道肿瘤生成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该结果对评估高果糖玉米糖浆及相关饮料的促癌风险、指导科学饮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小肠君)

JAMA:多吃鸡蛋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JAMA[IF:44.405]

① 在美国纳入平均年龄为51.6岁的29615名成年参与者,其中44.9%为男性,31.1%为黑色人种;② 在中位数为17.5年的跟踪时间内,共发生5400例心血管疾病(CVD)和 6132 例全因性死亡事件;③ 每天每额外摄入300mg膳食胆固醇或者半个鸡蛋 ,与罹患CVD或发生死亡事件的风险升高具有显著相关性;④ 胆固醇摄入量的增加是额外摄入鸡蛋带来的主要风险因素;⑤ 美国人群中高膳食胆固醇或鸡蛋摄入量会提高罹患CVD或死亡的风险,摄入量的多少影响风险大小。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Cholesterol or Egg Consumption With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03-19, doi: 10.1001/jama.2019.1572

【主编评语】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调整中,放开了对每日胆固醇和鸡蛋摄入量的限制。然而《JAMA》近期发表的研究显示,美国人群中更多的膳食胆固醇或鸡蛋摄入会提高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的风险,摄入量的多少影响风险大小。该结果对制定或更新膳食指导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小肠君)

Nature Reviews:色氨酸代谢疾病治疗新靶点?(综述)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IF:50.167]

① L-色氨酸(Trp)通过犬尿氨酸代谢途径(KP)参与免疫、神经元功能和肠内稳态调节;② 靶向治疗KP失衡需特别关注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IDO2和色氨酸-2,3-双加氧酶以及犬尿氨酸单加氧酶,及不同的抑制结合机制;③ Trp代谢涉及肠道、菌群、免疫细胞、肝脏和大脑,代谢产物犬尿喹啉酸可调节认知、情绪、行为,并有神经保护作用,喹啉酸会促进神经退行性变;④ Trp代谢生成的小分子是激活不同免疫细胞中芳香烃受体的分子来源。

Tryptophan metabolism as a common therapeutic target in cancer, neurodegeneration and beyond
02-13, doi: 10.1038/s41573-019-0016-5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近期发表综述,总结了色氨酸代谢对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强调了该过程在开发针对多种疾病的新型药物中的巨大潜力,值得参考。(@小肠君)

Nature Reviews:芳香烃受体如何调节免疫与神经系统(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41.982]

① 芳香烃受体(AHR)与热休克蛋白、AHR互作蛋白、共伴侣p23和蛋白激酶SRC组成伴侣复合物,维持结构稳定;② AHR与激动剂结合活化后,在细胞核与调控元件及转录因子结合来调控基因表达;③ 活化AHR通过调控树突细胞和T细胞,影响宿主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④ AHR可调节肠上皮细胞生长、通过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先天淋巴细胞极化发挥抗炎和抑制病原菌的作用;⑤ AHR被可穿过血脑屏障的激动剂激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可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靶点。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n environmental sensor integrating immune responses in health and disease
03-01, doi: 10.1038/s41577-019-0125-8

【主编评语】芳香烃受体可与来自环境、膳食、微生物代谢的多种信号分子结合,参与靶向调控基因表达。《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近期发表综述,总结了目前芳香烃受体调节免疫、神经功能的研究进展,对于研究体外信号因子对免疫、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小肠君)

Nature:挖掘细菌基因多态性与宿主健康

Nature[IF:41.577]

① 借用基因拷贝数多态概念,从887份人肠道菌群基因组中鉴别出了7479个结构变异(SV);② SV在人肠道菌群中普遍存在,长度、所含基因、在不同宿主内的丰度各异;③ SV与微生物适应性相关,与CRISPR、产抗生素相关的SV数量多,与看家基因相关的SV数量少;④ 发现了124个与人类血压、血糖、胆固醇、腰围、体重和年龄相关的SV,其中40个SV与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在人群队列中得到证实;⑤ 通过分析SV上的基因,可推测共生菌群与宿主互作的机制。

Structural variation in the gut microbiome associates with host health
03-27, doi: 10.1038/s41586-019-1065-y

【主编评语】菌株水平的基因差异可能意味着功能上的显著变化。《Nature》近期发表研究,在人类肠道菌群中发现了基因拷贝数多态现象,同时发现结构和丰度存在差异的微生物基因簇与人类宿主健康存在关联。该研究提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有助于在基因功能水平阐释共生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目前的共生菌群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小肠君)

Nature:难培养的肠道细菌基因组有“话”要说

Nature[IF:41.577]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23758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