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数据研究助力母婴健康:何时出生的女-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大数据研究助力母婴健康:何时出生的女

发布时间:2020-04-22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大数据研究助力母婴健康:何时出生的女宝宝最健康? 母婴之声

“母婴之声”由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出品。


今天是074期。

BMJ: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或与出生月份存在关联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纳入11万余名女性,随访38年,随访期间共有43248名女性发生死亡,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有8360名;② 总体死亡率与女性出生月份、出生季节之间没有统计学关联;③ 相比于在11月出生的人,只有在4月出生者其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高1.12倍,其余月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④ 相比于在秋季出生的人,在春季和夏季出生的人死亡风险分别增高1.1、1.09倍;⑤ 调整了家庭及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后,上述关联仍存在。

Birth month, birth season, and overal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US wome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12-25, doi: 10.1136/bmj.l6058

【主编评语】这是一篇有趣的人群数据研究。美国的长期随访队列数据表明,出生在秋冬季节的女性,未来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略低于春夏季节,尤其是4月份。该研究基于大量的人群数据资料,其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值得仔细拜读。(@小笋干儿)

JAMA子刊:小宝宝应慎用抗生素

JAMA Pediatrics[IF:12.004]

① 纳入数据库中近80万儿童数据,其中约16万儿童在出生6个月内有抗生素使用的处方,平均随访4.6年;② 总体来说,婴儿期暴露任何一种抗生素都会增加儿童随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③ 其中风险最高的是青霉素使用(增高1.3倍),最低的是磺胺类药物(增高1.06倍);④ 每增加一种抗生素使用种类,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均增加;⑤ 其中哮喘与抗生素使用的关联最大,其次为过敏性鼻炎;⑥ 婴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影响人体菌群,从而诱发过敏性疾病。

Association Between Use of Multiple Classes of Antibiotic in Infancy and Allergic Disease in Childhood
12-20,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9.4794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系统登记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出生后6个月内使用各种抗生素的小宝宝在儿童期患各种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均增高,包括食物过敏、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鼻炎、结膜炎等。且抗生素的种类增多,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也增高。该研究强调了婴儿期应慎重选择抗生素使用,加强抗生素管理和使用培训。(@小笋干儿)

早产儿在未来似乎有更高的糖尿病风险

Diabetologia[IF:7.113]

① 纳入419万瑞典出生队列数据,平均随访22.5岁,其中有0.7%和0.1%的人患1型和2型糖尿病;② 出生孕周和1、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呈负相关;③ 早产儿(<37周)在18岁以前患1、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提高1.21、1.26倍;④ 早产儿在18-43岁内患1、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提高1.24、1.49倍;⑤ 女性早产儿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于男性早产儿;⑥ 兄弟姐妹间分析提示,排除了基因和生活环境因素后,早产儿与糖尿病的关联仍存在。

Preterm birth and risk of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a national cohort study
12-05, doi: 10.1007/s00125-019-05044-z

【主编评语】该全国性数据库数据分析提示,早产儿在未来43年内,有更高的患糖尿病的风险。早产儿的长期健康风险近年来备受关注,该研究为此添加了新的证据。(@小笋干儿)

上海交通大学:儿童过敏性疾病与气象情况关系密切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IF:5.589]

① 纳入上海地区241万过敏性疾病儿童的病例,包括哮喘、过敏鼻炎(AR)及过敏性皮炎(AD),收集气象和空气污染数据(包括NO2、PM2.5、PM10、SO2、O3);② 总体上看,平均气温、相对湿度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呈倒U型关系,而风速、NO2、O3与疾病风险呈线性关系;③ 气压与三种疾病的关联模式各异;④ 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提示,与过敏性疾病关联最大的因素包括日平均温度和气压,而各种空气污染与疾病虽然存在相关,但关联相对较弱;

Relative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air pollutants on childhood allergic diseases in Shanghai, China
2020-03-01, doi: 10.1016/j.scitotenv.2019.135975

【主编评语】本研究利用上海地区医疗和气象及空气污染数据进行联合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空气污染指标(比如PM2.5、NO2等),气候指标(温度、气压等)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关联更值得关注。揭示其中的关联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小笋干儿)

英国大队列:母亲吸烟对后代肥胖的影响很长远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IF:4.514]

① 纳入英国24万余名数据库人员信息,根据97个BMI相关基因多态性计算遗传风险评分(PGS);② 根据出生体重(低/正常/高)和成年期BMI(非肥胖/肥胖)划分为6类体重生长模式;③ 母亲吸烟者出生体重平均低0.108kg,但成年期体重平均高出1.418kg;④ 母亲吸烟者后代体重增长模式为“低出生体重-成年期肥胖”的风险增高1.98倍;⑤ 母亲吸烟与PGS评分存在交互作用,母亲吸烟可修饰PGS基因易感性,从而改变其对出生/成年期体重的影响。

Maternal smoking, ge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birth-to-adulthood body weight
12-19, doi: 10.1038/s41366-019-0509-7

【主编评语】本研究结果提示,母亲吸烟者儿童出生体重更低,但未来发生肥胖的风险也更高,呈现“低出生体重-成年期肥胖”的体重变化模式。并且母亲吸烟还与肥胖相关基因易感性存在交互作用。该研究强调了吸烟对后代儿童长期不良作用。(@小笋干儿)

台湾数据:乳腺癌确诊后女性怀孕有益处?

Oncologist[IF:5.252]

① 根据台湾地区的肿瘤登记数据库分析,共纳入249名确诊乳腺癌后怀孕的女性,同期对比未怀孕的乳腺癌女性;② 怀孕组女性总体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死亡风险比对照组低56%;③ 乳腺癌诊断3年以后才怀孕的,死亡率更低;④ 即使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怀孕后死亡率也更低;⑤ 其他分层分析提示,在无接受激素治疗、年龄小于30岁、肿瘤分级在II或III级的患者中,怀孕后患者死亡率更低;⑥ 该研究似乎提示乳腺癌诊断治疗后的女性可以积极备孕。

Mortality of Pregnancy Following Breast Cancer Diagnoses in Taiwanese Women
11-25, doi: 10.1634/theoncologist.2019-0451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对台湾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那些被确诊乳腺癌后又怀孕的女性,总体死亡率比不怀孕的女性更低。这一结果甚是有趣。当然其中可能只是一个统计学关联(怀孕的女性可能具有更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可能存在因果关联(怀孕这个事件本身对疾病进展的影响?)。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小笋干儿)

孕期管住嘴,产后才能保持体重

Nutrients[IF:4.171]

① 纳入新加坡687名孕妇随访资料,饮食情况在26-28周进行调查收集,产后体重“滞留”(PPWR)定义为:产后18周体重减去早孕期体重≥5kg;② 共有16%的产妇发生PPWR;③ 夜间进食模式(19点至次日7点间能量摄入日需>50%)、较低的膳食质量均增加产后PPWR的发生风险;④ 夜间禁食时间和总体进食次数与PPWR的发生无统计学关联;⑤ 由于PPWR与女性及其后代的未来长期肥胖风险相关,应注意妊娠期膳食模式,提高膳食质量,并减少夜间进食。

Associations of Circadian Eating Pattern and Diet Quality with Substantial 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
12-06, doi: 10.3390/nu11112686

【主编评语】该人群队列研究结果提示,妊娠期夜间进食或者膳食质量不佳的孕妇,其产后发生“体重滞留”(即产后体重恢复不佳)的风险更高。而该妊娠过程给女性造成的增重无论是对女性本身还是儿童健康,均有较大的负面作用。所以做好孕期体重和饮食管理,在产后恢复体重,具有较大的公共卫生意义。(@小笋干儿)

孕期伊维菌素使用的安全性(综述)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IF:15.873]

① 检索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6篇研究,仅1篇是随机对照试验,共计893名孕妇数据;② 无论是在观察性研究还是RCT研究中,目前的证据强度都很弱,孕期服用伊维菌素与自然流产、死产、先天畸形的关联并无统计学意义;③ 目前的数据并无报道伊维菌素与新生儿死亡、孕妇死亡、早产及出生体重的关联;④ 大部分观察性研究的暴露组女性是在大规模药物治疗中无意中暴露在伊维菌素中;⑤ 孕期伊维菌素暴露的安全性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

Safety of oral ivermectin during pregnanc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12-12, doi: 10.1016/S2214-109X(19)30453-X

【主编评语】伊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良好驱杀作用。但同时,伊维菌素被证实具有致畸作用。那么对于孕妇来说,其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并未得到证实。本meta分析综合目前的研究证据,发现大部分的证据强度较低(来自观察性研究),且除一篇RCT以外,其余开展的年份均较早。证据不足影响了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小笋干儿)

儿童期饮食与炎症水平与未来抑郁症风险存在关联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17]

① 纳入6939名平均8.5岁的儿童,调查其饮食结构,并在9.5岁时检测C反应蛋白和IL-6的水平,依此计算炎症饮食评分(IDP);② 随访十年后这些参与者患抑郁症的风险;③ 初步上看,IDP三分位后,最高组相较于最低组,抑郁症风险增高1.34倍;④ 但若调整所有潜在混在因素后,该关联无统计学意义;⑤ 在正常BMI人群中,IDP评分与抑郁症风险呈正相关,但在超重/肥胖人群中无统计学关联;⑥ 该研究初步提示儿童期饮食炎症情况与未来抑郁症风险存在关联。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mmatory Dietary Pattern in Childhood and Depression in Early Adulthood
12-15, doi: 10.1016/j.bbih.2019.100017

【主编评语】本研究利用队列研究数据,发现在儿童期8-9岁时的饮食结构以及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与10年后患抑郁症的风险存在关联。该研究计算的IDP评分值得关注并进一步探索。(@小笋干儿)

母亲高盐饮食影响后代健康(综述)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IF:5.7]

① 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有研究认为其与母亲免疫失调有关,且得到动物实验验证;② 而母亲高盐饮食可能引起免疫失调,从而增加后代ASD风险;③ 许多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会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及免疫通路改变,尤其是刺激T辅助17细胞功能变化;④ 高盐饮食可能激活M1炎性巨噬细胞,增加IL-1β含量,激活MAPK通路,产生多种炎症因子,但同时使M2巨噬细胞活性下调;⑤ 孕妇应尽量改变高盐饮食模式,或可降低儿童ASD风险。

Maternal elevated salt consump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the offspring
12-14, doi: 10.1186/s12974-019-1666-2

【主编评语】本综述总结了至目前为止有关母亲高盐饮食与后代自闭症风险的关联的直接和间接证据,提出了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和通路,即母亲高盐饮食影响肠道菌群及导致免疫失调,从而增加后代ASD风险。但是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证实,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该研究提示,对于口味较重的母亲,为了后代健康,也应适当清淡饮食。(@小笋干儿)

感谢本期母婴之声的创作者:小笋干儿

点击阅读过去10期母婴之声:

1220 母乳喂养,小智慧,大科学

1213 孕妈妈们,是时候向咖啡说“不” 

1206 都道母爱伟大,别忘孕妇身心健康 

1129 儿童肥胖问题峻,多方干预效果佳

1122 早产宝宝需重视,远期危害风险高

1115 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让一代更比一代强

1108 婴儿食品专题:宝宝吃的好,妈妈更放心

1101 孕育健康宝宝,让准妈妈开心很重要

1025 重视血糖,改善女性生殖健康

1018 呵护宝宝童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422726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