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自然》揭示:“癌王”中,真菌如何推
《自然》揭示:“癌王”中,真菌如何推波助澜
今天是第1242期日报。
Nature:真菌加速胰腺癌进展
Nature[IF:43.07]
① 真菌可从小鼠肠腔转移至胰腺,在胰腺导管腺癌(PDA)患者和小鼠模型中,肿瘤内真菌含量大幅升高;② PDA小鼠肠道真菌组改变,肿瘤真菌组的构成与肠道或正常胰腺都不同,且富含马拉色菌属;③ 用药物清除真菌组,可抑制PDA小鼠的肿瘤生长、提高化疗效果,而定植马拉色菌(而非其它真菌)可加速肿瘤形成;④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真菌细胞壁多糖结合引起的补体级联反应,是真菌加速PDA进展的关键,敲除MBL或补体C3可减缓小鼠PDA进展。
The fungal mycobiome promotes pancreatic oncogenesis via activation of MBL
10-02, doi: 10.1038/s41586-019-1608-2
【主编评语】结直肠癌、肝癌和胰腺癌(PDA)等癌症与肠道细菌失调有关,但人们对肠道真菌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仍所知有限。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真菌可从肠腔内转移入侵胰腺,并参与PDA的发生发展。该研究发现一种常见于皮肤的真菌马拉色菌属在PDA肿瘤中大量富集,可通过与宿主分泌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结合,活化补体C3,从而加速肿瘤形成;而口服抗真菌药,或阻断MBL-C3轴,可抑制小鼠PDA进展。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真菌在PD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也表明靶向真菌组的干预手段或可用于治疗PDA。(@李丹宜)
Cell子刊:胃峡干细胞是胃腺上皮更新的主力军
Cell Stem Cell[IF:21.464]
① 胃体腺可分为两个独立的区域,基底部由慢更新的基底干细胞维持,凹-峡-颈部(基底部以上区域)由快速更新的峡部干细胞(IsthSC)维持;② 用细胞增殖标志物Stmn1和Ki67进行谱系追踪,证实了IsthSC的作用和特性;③ IsthSC在胃腺中的克隆扩张速度在纵向上较快,而在横向上因峡部壁细胞的限制而呈现“间断”式的慢速扩张;④ 单细胞RNA测序鉴定出IsthSC的基因表达特征,包括高表达Stmn1和Ki67、低表达分化标志物Muc5ac和Muc6。
Defining the Identity and Dynamics of Adult Gastric Isthmus Stem Cells
08-15, doi: 10.1016/j.stem.2019.07.008
【主编评语】胃腺是胃粘膜上皮凹陷形成的腺体结构,从下往上可分为基底部、颈部、峡部和凹部四个区域。与肠隐窝底部的肠道干细胞不同,胃腺基底部的干细胞在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静息状态,仅在上皮损伤时才被激活,因此必然存在其它干细胞来维持胃腺和胃上皮的快速细胞更新。有研究认为,胃腺的峡部也存在干细胞,但对于这种干细胞,人们所知有限。Cell Stem Cell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多种试验手段对小鼠的胃峡干细胞的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李丹宜)
Cell子刊:PRDM16通过促进区域性的脂肪酸氧化,维持小肠上皮稳态
Cell Stem Cell[IF:21.464]
① 转录因子PRDM16在小鼠小肠上段的隐窝祖细胞中高表达;② 在成年小鼠中敲除Prdm16,可引起小肠上皮祖细胞凋亡,破坏细胞分化,导致严重的肠萎缩和小鼠死亡;③ PRDM16在转录层面调控肠隐窝的脂肪酸氧化(FAO),由PRDM16驱动的FAO的水平在小肠近端最高,并向远端递减;④ 源自小肠上段(而非下段)的肠道类器官的发育和维持,需要PRDM16和FAO,补充醋酸盐来补足FAO产物乙酰辅酶A,可逆转敲除Prdm16的缺陷。
PRDM16 Maintains Homeostasis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by Controlling Region-Specific Metabolism
09-26, doi: 10.1016/j.stem.2019.08.017
【主编评语】转录因子PRDM16可调控脂肪细胞代谢和造血及神经干细胞,Cell Stem Cell近期发表的研究表明,PRDM16还是小肠隐窝中的关键代谢调控因子,通过调节脂肪酸氧化通路的基因表达,来维持肠隐窝祖细胞的生存和肠上皮稳态,这种作用选择性的存在于小肠上段(主要是十二指肠)。(@李丹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