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用医疗数据看“二孩政策”的利与弊-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用医疗数据看“二孩政策”的利与弊

发布时间:2020-05-05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用医疗数据看“二孩政策”的利与弊 母婴之声

今天是第53期日报。

BMJ:中国全面二孩政策下的产妇结构及新生儿数量变化

British Medical Journal[IF:27.604]

① 以2016年6月为截点(全面实施二孩策略后的9个月),利用登记数据库,比较二孩政策前后(2014-2017年)的儿童出生率以及以及围产相关特征变化;② 共纳入两个全国数据库,约1亿人次的出生数据,覆盖中国28个省;③ 二孩政策的实施,已经大约增加540万名新生儿;④ 经产妇比例增加9.1%,而高龄产妇(≥35岁)比例增加5.8%;⑤ 经产妇剖宫产率增加1.2%,但初产妇剖宫产率降低3.0%,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等)的比例没有变化。

Association of China’s universal two child policy with changes in births and birth related health factors: national, descriptive comparative study
08-21, doi: 10.1136/bmj.l4680

【主编评语】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国策在2015年做出了重要的调整。4年过去,该政策的作用效果初显,但人们也担心该政策带来的医疗负担。本文利用全国数据库,分析政策实施前后出生率以及产妇结构的变化。其中,儿童出生率的上升、经产妇增加以及剖宫产增加均为“意料之内”。但是目前的证据并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率的上升。本文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的二孩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Epi汪)

孕妇饮食情况筛查和干预可以很简单

Nutrients[IF:4.171]

① 构建一个40条目的饮食筛查问卷(包含软饮料、糖果、饼干、冰淇淋和加工肉类等食物的摄入),在1651名冰岛孕早期女性中开展调查,根据问卷评分判定饮食习惯;② 相比于良好饮食习惯人群(评分≤2分),不良饮食习惯(评分≥5)将增加1.38倍妊娠期糖尿病风险;③ 选取100名超重/肥胖女性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需要在线接受饮食建议,并提供反馈;④ 干预组饮食习惯改善,软饮料摄入平均减少1L/周;⑤ 简单的膳食调查与反馈对孕妇有益。

Can a Simple Dietary Screening in Early Pregnancy Identify Dietary Habits Associated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08-11, doi: 10.3390/nu11081868

【主编评语】孕妇的饮食营养状况是影响母婴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饮食习惯评估往往过于复杂,影响临床可行性。本研究构建了包含40条目的调查量表,将饮食习惯评估相对简单化。并构建了“网上反馈式”饮食干预方案,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本研究对于妊娠期孕妇饮食调查和干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Epi汪)

JAMA子刊:携1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儿童,谷物摄入需讲究

JAMA Pediatrics[IF:12.004]

① 纳入5千余名携带1型糖尿病(T1D)易感基因的儿童,调查膳食模式,并随访到6岁;② 6年随访里,共有4.4%的儿童患胰岛细胞自身免疫疾病(IA),1.6%的儿童患T1D;③ 燕麦、小麦、黑麦以及其他包含谷蛋白的谷物,以及包含或不包含燕麦蛋白的麸质、膳食纤维等摄入量的增加,均与IA发病风险增高成弱的正相关;④ 燕麦、黑麦的摄入量增多,与T1D的发病风险增高呈正相关;⑤ 调整相关因素以后,上述与IA的关联仍然存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Association of Cereal, Gluten, and Dietary Fiber Intake With Islet Autoimmunity and Type 1 Diabetes
08-12,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9.2564

【主编评语】虽然,食用全麦谷物是一个较好的饮食模式,诸多研究认为其余肠道微生物的建立具有关联。然而,对于有较高的1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儿童来说,谷物蛋白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但其中具体机制尚未明确。(@Epi汪)

澳大利亚数据:婴儿1岁前食用花生的比例增高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4.11]

① 澳大利亚儿童膳食指南在2016年进行了更新,本研究纳入860名婴儿进行调查,并与2007-2011年开展的HealthNuts调查进行比较;② 目前,婴儿摄入易致敏性食物(花生、鸡蛋)的中位年龄在6月;③ 与HealthNuts研究相比,儿童一岁前摄入花生的比例明显增高(88.6% vs 28.4%);④ 有湿疹史的高风险儿童1岁前花生摄入的比例也达到83.5%;⑤ 76.3%的婴儿在1岁前摄入花生的次数大于4次;⑥ 花生摄入后1小时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症状)的比例为4.0%。

Earlier ingestion of peanut following changes to infant feeding guidelines: The EarlyNuts Study
08-08, doi: 10.1016/j.jaci.2019.07.032

【主编评语】在婴儿期食用花生可以降低花生过敏的风险,所以澳大利亚的儿童膳食指南建议12月前摄入花生。本横断面调查显示12月前摄入花生的儿童比例明显增高,同时,因为食用花生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尽早食用花生对儿童未来长期的健康效益有待进一步研究。(@Epi汪)

儿童期维生素D缺乏增加未来行为问题风险

Journal of Nutrition[IF:4.416]

① 纳入273名5-12岁的儿童,检测体内25(OH)D以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的水平,随访6年后,分别采用CBCL、YSR量表对其行为问题进行评估;② 维生素D缺乏儿童(VDD,25(OH)D<50 nmol/L)占10.3%,其6年后两个量表的外化问题评分均更高,而CBCL量表的内化问题评分更高;③ VDD儿童未来外化问题发生风险提高至1.8倍;④ 儿童DBP低者,未来YSR量表侵犯行为、焦虑/抑郁评分会更高,外化问题更严重;⑤ 儿童期维生素D缺乏增加青少年期行为问题风险。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Middle Childhood Is Related to Behavior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08-20, doi: 10.1093/jn/nxz185

【主编评语】已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精神问题,包括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相关。本研究提示,儿童期若已经缺乏维生素D,其未来在青少年期,患行为问题的可能性更高,具体体现在外化问题严重。该研究提示,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Epi汪)

JAMA: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孕妇必须进行乙肝筛查

JAMA[IF:44.405]

①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近期发布了针对妊娠期女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筛查的建议;② 建议指出应该针对所有孕妇,在第一次产检时进行HBV的筛查,最佳的筛查手段是血液乙肝表面抗原检测;③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妊娠期HBV筛查能够减少母婴传播,同时,对新生儿采取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儿童乙肝;④ 筛查策略的实施对公众的损害是微乎其微的,因为筛查的假阳性率很低,且乙肝治疗的损害很小。

Screening for Hepatitis B in Pregnant Women
07-23, doi: 10.1001/jama.2019.9229

【主编评语】乙肝是影响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筛查在常规的孕检中基本包含。近期,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也将乙肝筛查纳入到孕检的“强烈建议”条目中。(@Epi汪)

Nature:剖腹产婴儿需要母亲的阴道菌群吗?(新闻)

Nature[IF:43.07]

① 大量研究表明剖腹产的婴儿具有更高的肥胖和哮喘风险,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剖腹产的婴儿缺乏母亲正常阴道菌群;② 目前在美国、瑞典和中国正在开展4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剖腹产新生儿进行母亲阴道菌群“移植”,并长期随访两组儿童健康情况;③ 但很多专家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机制不明的做法会给婴儿带来感染的风险,同时误导一些母亲私下进行菌群“移植”;④ 儿童菌群受到产后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哺乳方式、抗生素、饮食等。

Do C-section babies need mum’s microbes? Trials tackle controversial idea
08-16, doi: 10.1038/d41586-019-02348-3

【主编评语】虽然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体内携带的菌群结构存在差别,但是这种差别是否能够解释不同分娩方式的儿童未来的健康风险差异,不得而知。由于儿童体内菌群受到产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喂养方式、抗生素使用等,为证明因阴道分娩而使新生儿携带的菌群具有长期的健康效应,需要开展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该新闻报道了目前正在开展的4个类似同主题的研究,并采访了诸多专家学者正反两方的观点和讨论。在期待试验结果之时,我们可以冷静思考该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Epi汪)

压力人群补充乳酸杆菌或能获益

Nutrients[IF:4.171]

① 纳入60名日本医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每天服用一片含有加氏乳酸杆菌CP2305的制剂)和对照组,服用随访24周;② 通过精神量表,试验组人员焦虑和睡眠障碍评分降低;③ 脑电图检查结果表明,试验组人员睡眠潜伏期和唤醒时间均减短;④ 干预组唾液嗜铬粒蛋白A水平降低;⑤ 肠道菌群16S检测结果表明,因压力导致的双歧杆菌下降和链球菌丰度增高,在试验组中均有所缓解;⑥ 长期补充CP2305菌有益于改善慢性压力人群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并改善肠道菌群。

Health Benefits of Lactobacillus gasseri CP2305 Tablets in Young Adults Exposed to Chronic Stres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08-10, doi: 10.3390/nu11081859

【主编评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处在慢性压力下的青年人比例越来越大,出现的精神疾病、睡眠障碍等问题的风险也增高。该临床研究表明,长期补充乳酸杆菌CP2305,能够这类人群的缓解精神症状,提高机体健康状况。(@Epi汪)

JAMA子刊:母亲氟暴露,影响儿童智商

JAMA Pediatrics[IF:12.004]

① 纳入601对母婴,检测妊娠期女性尿氟水平,调查估计氟化物摄入量,并在儿童3-4岁时评估IQ值;② 母亲怀孕的平均年龄32.3岁,41%生活在含氟市政水区域;③ 含氟区孕妇尿氟水平高,日均氟摄入量更高;④ 儿童IQ平均值是107.16,其中女孩高于男孩;⑤ 在男孩中,母亲尿氟水平每增加1mg/L,IQ平均下降4.49,而在女孩中没有观察到母亲尿氟水平与儿童IQ的关联;⑥ 无论性别,母亲日均氟摄入量每增高1mg,儿童IQ平均下降3.66分。

Association Between Maternal Fluoride Exposure During Pregnancy and IQ Scores in Offspring in Canada
08-19,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9.1729

【主编评语】来自加拿大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期女性氟暴露水平较高,后代的智商可能有更低的风险,并且在男孩中影响更大。氟暴露如何影响儿童智商,有待进一步实验探索。(@Epi汪)

备孕前减肥,对妊娠是否有益?

PLoS Medicine[IF:11.048]

① 纳入16395名孕妇,调查怀孕前一年内体重的变化,记录孕期增重(GWG)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② 对于正常BMI女性(BMI<25),孕前一年体重降低者,其新生儿出生体重更高,其原因是与GWG有关;③ 对于超重/肥胖女性(BMI>=25),孕前体重与出生体重不存在统计学关联;④ 中介分析提示,孕前体重降低者,GWG增高,从而抵消了上述关联;⑤ 孕前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无统计学关联;⑥ 对于肥胖女性,孕前减肥可能会在孕期反弹,需要引起营养学家注意。

An association between maternal weight change in the year before pregnancy and infant birth weight: ELFE, a French national birth cohort study
08-20,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2871

【主编评语】肥胖女性的妊娠期不良围产结局被广泛报道,但对这部分女性如何进行干预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本研究发现,孕前减肥者,其妊娠期增重可能更大,从而不影响胎儿的出生体重。除此之外,我们可能更关心其他的妊娠相关并发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是否得到改善,期待更多类似的“真实世界”的研究。(@Epi汪)

感谢本期母婴之声的创作者:Epi汪

点击阅读过去10期母婴之声:

0823 意外怀孕,留还是流?这是个问题

0816 孕妈妈营养好,宝宝更健康

0809 “哪吒”虽可爱,怀之需谨慎:关注过长孕周的妊娠风险

0802 大龄爸爸,增加儿童遗传疾病风险

0726 儿童为何自闭症?或许基因说了算

0719 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电子设备难逃其锅

0712 与儿童肥胖问题宣战,需知己知彼

0705 HPV疫苗上市十年,助力男女生殖健康

0628 先天出生缺陷儿,需预防未来肿瘤风险

0621 糖尿病妈妈生宝宝,健康管理要做好

0614 儿童糖尿病控制,应结合家庭背景“因材施教”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05740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