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皮肤菌群专题:皮肤健康离不开菌群的默-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皮肤菌群专题:皮肤健康离不开菌群的默

发布时间:2020-05-11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皮肤菌群专题:皮肤健康离不开菌群的默默守护

今天是第1153期日报。

皮肤共生葡萄球菌如何保护皮肤健康(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974]

①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引起细菌性皮肤感染的主要机会致病菌,皮肤共生菌群是宿主皮肤表面的第一道防线;②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是一类皮肤共生菌,含CoNS在内的皮肤共生菌群与宿主互作,塑造并增强皮肤先天和适应性免疫,促进对SA等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力;③ CoNS可生成抗菌肽和羊毛硫抗生素等抗微生物分子,并通过自诱导信号肽抑制SA群体感应,来抵抗SA的定植;④ 抑制群体感应是用药物和益生菌干预治疗SA相关疾病的潜在策略。

Commensal Staphylococci Influe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kin Colonization and Disease
03-04, doi: 10.1016/j.tim.2019.01.008

【主编评语】皮肤共生菌群在皮肤稳态和免疫中有重要作用。《Trends in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的一项综述,总结了一类皮肤共生葡萄球菌(CoNS)对致病菌的定植抵抗机制,对于研发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和相关疾病的药物和益生菌干预,有参考意义。(@李丹宜)

Science子刊:皮肤共生菌与致病菌之间“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7.161]

① 金黄色葡萄球菌(SA)通过群体感应机制分泌蛋白酶和毒力因子PSMα,损伤皮肤屏障,促进小鼠皮肤炎症;② 分离自健康皮肤菌群的多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能产生抑制SA agr群体感应的自诱导肽,减少PSMα生成;③ 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皮肤菌群中SA增多,而保护性的CoNS自诱导肽水平降低,二者比例失调可能是AD发病因素之一;④ 从人葡萄球菌中鉴定出一种自诱导肽,可强力抑制SA的agr活性,减少SA引起的小鼠皮肤损伤和炎症。

Quorum sensing between bacterial species on the skin protects against epidermal injury in atopic dermatitis
05-01,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t8329

【主编评语】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皮肤上的机会致病菌,可加剧特应性皮炎(AD)中的皮肤损伤。《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存在于健康皮肤菌群中的一类共生葡萄球菌(CoNS),可通过群体感应机制,抑制SA产生的毒力因子,从而对SA引起的皮肤炎症起保护性作用。增加皮肤菌群中的保护性CoNS及其自诱导肽,以及靶向SA群体感应系统,或是治疗AD的潜在策略。(@李丹宜)

姚煦+李巍:皮肤菌群的色氨酸代谢物可缓解皮肤炎症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4.11]

① AD患者的皮肤上,吲哚-3-醛(IAId,色氨酸经皮肤菌群代谢生成的吲哚衍生物)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② 给AD样皮炎小鼠模型在局部施用IAId,可显著缓解其皮肤炎症;③ 该效果依赖于芳香烃受体(AhR)的活化,AhR拮抗剂可阻断IAId的作用,AhR敲除小鼠中IAId也无效;④ 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经IAId活化的AhR可结合至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基因启动子,抑制TSLP的表达,从而缓解皮肤炎症;⑤ 口服IAId也可缓解小鼠AD样皮炎。

A tryptophan metabolite of the skin microbiota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through the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2018-12-19, doi: 10.1016/j.jaci.2018.11.036

【主编评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姚煦团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李巍团队,近期在《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发表一项合作研究,表明皮肤菌群的色氨酸代谢物IAId,可通过活化芳香烃受体通路,抑制特应性皮炎中的皮肤炎症。这些发现说明,特定菌群代谢物及其产生菌,以及恢复皮肤菌群稳态的治疗策略,或可用于改善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炎症。(@李丹宜)

Nature子刊:路邓素抑制皮肤致病菌定殖的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路邓素是一种新型环肽类抗生素,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体及啮齿类动物上皮中的定殖;② 使用路邓素与表皮葡萄球菌培养液共同预处理原代人角化细胞或小鼠皮肤后,可增强路邓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殖的抑制效果;③ 路邓素增加了人角化细胞及小鼠皮肤的LL-37(一种抗菌肽)及CXCL8(IL-8)/MIP-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的表达;④ 在体内,路邓素通过TLR/Myd88依赖性途径促进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招募。

Lugdunin amplifies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in the skin in synergy with host- and microbiota-derived factors
06-21, doi: 10.1038/s41467-019-10646-7

【主编评语】路邓素是一种由路邓葡萄球菌分泌的新型抗生素。《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路邓素除了可直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殖,还可通过促进细胞分泌抗菌肽及炎症因子,增强对致病菌定殖的抑制作用。(@沈志勋)

Cell子刊:膳食维生素A如何帮助抵抗皮肤感染?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753]

① 抵抗素样分子α(RELMα)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抗微生物蛋白;② 小鼠中,RELMα由皮肤菌群诱导,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起杀菌作用;③ 对比野生型和RELMα缺陷型小鼠显示,RELMα塑造皮肤菌群,抵抗皮肤致病菌感染;④ RELMα的表达需要膳食维生素A,也可被口服药异维甲酸(维生素A类似物)诱导,并介导维生素A和异维甲酸的抗皮肤感染作用;⑤ 人类皮肤表达RELM家族成员抵抗素,作用机制与RELMα类似。

Resistin-like Molecule α Provides Vitamin-A-Dependent Antimicrobial Protection in the Skin
05-14, doi: 10.1016/j.chom.2019.04.004

【主编评语】缺乏维生素A可增加皮肤感染的易感性,但机制不清。《Cell Host and Microb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抵抗素样分子α(RELMα)是表皮细胞表达的一种抗微生物蛋白,可塑造皮肤菌群,抑制皮肤感染,且RELMα可由饮食中的维生素A所诱导,介导维生素A的抗皮肤感染作用。为了皮肤健康,饮食中可别缺了维生素A~(@李丹宜)

瑞金医院:银屑病患者病变皮肤中的菌群失调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IF:7.102]

① 纳入16名银屑病患者及6名健康对照,分析皮肤细菌负荷与银屑病之间的关联,另纳入27名银屑病患者与19名健康对照,分析皮肤菌群组成与银屑病的关联;② 在银屑病患者的病变皮肤中,细菌负荷量显著高于非病变皮肤及健康人的皮肤;③ 另外,在银屑病患者的病变皮肤中,丙酸杆菌属与棒状杆菌属之间的平衡失调,与非病变皮肤及健康人的皮肤相比,丙酸杆菌属比例降低,而棒状杆菌属比例增加;④ 棒状杆菌属与局部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Psoriatic les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bacterial load and imbalance between Cutibacterium and Corynebacterium
06-19, doi: 10.1016/j.jaad.2019.06.024

【主编评语】来自上海交大瑞金医院的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的病变皮肤处的细菌负荷增加,且菌群组成失调。(@沈志勋)

皮肤菌群移植存在可能性!

Microbiome[IF:10.465]

① 将健康人皮肤上获得的菌群或分离到的Cutibacterium acnes细菌,连续3天移植到18名健康人的皮肤上,受体的皮肤菌群在接受移植期间与共体的相似性增加;② 移植结束后,受体的与供体的皮肤菌群相似性逐渐降低;③ 菌群移植的效果,与供体和受体原有皮肤菌群组成、移植物中的微生物丰度情况密切相关;④ 包含多菌株的移植物的移植效果更好,皮肤菌群中Cutibacterium acnes H1亚型、Leifsonia细菌越多移植效果越好;⑤ 活菌制剂可以调节皮肤菌群。

Skin microbiome modulation induced by probiotic solutions
06-24, doi: 10.1186/s40168-019-0709-3

【主编评语】皮肤菌群与皮肤健康有重要关联。《Microbiome》近期发表人体试验研究,发现从健康人皮肤上获得的菌群或者单菌株,短期内可以改变皮肤菌群移植受体的皮肤微生态结构,移植程度受移植物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供体和受体原始皮肤菌群的影响。该结果对于研究皮肤菌群移植的可操作性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护肤品对皮肤化学及菌群的影响

BMC Biology[IF:6.723]

① 在11名志愿者中评估使用4项美容护肤品(面部乳液、润肤膏、爽足粉、除臭剂)9周对皮肤化学及菌群的影响;② 在试验开始前使用的美容护肤品在研究期间仍可被检测到,半衰期在0.5-1.9周;③ 停止使用除臭剂降低了皮肤化学物质、细菌及古菌的多样性;④ 除臭剂与爽足粉增加了皮肤化学物质、细菌及古菌多样性;⑤ 面部乳液对皮肤细菌及古菌的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增加了皮肤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The impact of skin care products on skin chemistry and microbiome dynamics
06-12, doi: 10.1186/s12915-019-0660-6

【主编评语】《BMC 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研究了几款不同的护肤品对皮肤化学物质及皮肤菌群(包括细菌及古菌)的影响。(@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李丹宜,沈志勋,小肠君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05 抗氧化会是改善菌群的新策略吗?

0704 BMJ连发:聚焦2型糖尿病饮食

0703 大肠癌中,菌群生物膜扮演什么角色?

0702 Akk死菌有用活菌扑街+肠脑轴小专题7篇

0701 6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0630 关注宏观尺度下菌群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0629 医学顶刊齐聚焦:2型糖尿病近期有哪些重要临床进展?

0628 IBD+怀孕,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变化何去何从?

0627 调节免疫,肠道真菌起啥作用?

0626 预防心血管疾病,补充维生素D有效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11746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