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自然医学》:幼年期室内菌群可影响
《自然医学》:幼年期室内菌群可影响哮喘风险
今天是第1135期日报。
Nature子刊:儿童哮喘的“卫生假说”再添新证
Nature Medicine[IF:32.621]
① 纳入379名芬兰儿童,分析2月龄时家里室内尘埃菌群与6岁时患哮喘的关联;② 农场家庭的尘埃菌群与非农场家庭有明显差异,前者细菌丰富度更高,后者的人体相关细菌更多;③ 农场家庭的孩子哮喘风险较低,对于非农场家庭的孩子,室内菌群组成与农场家庭越像,则其哮喘风险越低;④ 保护性尘埃菌群中,链球菌科丰度较低,暴露于这类菌群的孩子,其血液中对细菌胞壁成分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应答降低;⑤ 在德国儿童队列中验证了相关发现。
Farm-like indoor microbiota in non-farm homes protects children from asthma development
06-17, doi: 10.1038/s41591-019-0469-4
【主编评语】哮喘发病率随着城市化而攀升,但在农村长大的人群似乎对哮喘有抗性,有研究认为这与农村空气中富含的微生物有关。《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家庭室内尘埃菌群的构成与儿童哮喘风险相关,与农场家庭的尘埃菌群组成越接近,则孩子的哮喘风险越低,这些发现为儿童哮喘的“卫生假说”添加了新的证据,也提示以室内环境菌群为靶点,或是预防儿童哮喘的可行策略。(@李丹宜)
靶向肠道菌群或可改善小麦敏感
Gastroenterology[IF:20.773]
① 野生型小鼠食用含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ATI)饮食一周后,ATI通过激活TLR4-MD2-CD14信号通路,诱导先天免疫应答,导致无黏膜损伤的屏障功能障碍;② 表达乳糜泻风险基因HLA-DQ8的谷蛋白易感型小鼠灌胃ATI,可上调炎症因子,增加谷蛋白导致的肠道炎症反应,并改变肠道菌群组成;③ 灌胃可降解ATI的乳杆菌菌株后,野生型和谷蛋白易感型小鼠的炎症降低;④ 使用能有效代谢ATI的细菌来干预肠道菌群,或可用于对小麦敏感的患者。
Lactobacilli Degrade Wheat Amylase Trypsin Inhibitors to Reduce 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duced by Immunogenic Wheat Proteins
06-01, doi: 10.1053/j.gastro.2019.02.028
【主编评语】小麦中的某些免疫原性蛋白,可诱导易感群体的小麦敏感,引起胃肠道症状,最典型的就是由麸质(谷蛋白)引发的乳糜泻。《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小麦中所含的非谷蛋白组分中,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ATI)可诱导肠道免疫反应和屏障功能障碍,并在易感小鼠中引起肠粘膜损伤,而可降解ATI的特定乳杆菌菌株有助于缓解ATI引起的肠道炎症,或有临床转化前景。(@李丹宜)
靶向肠道菌群治疗炎症性疾病(综述)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10.376]
① IBD、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② 已鉴定出许多参与疾病发病及进展关键的细菌物种;③ 粪菌移植、益生菌等靶向肠道菌群的疗法受到广泛关注,但在一些炎症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的效果并不一致;④ 例如,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报道表明粪菌移植无法引起临床缓解,也有报道表明粪菌移植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应答率。
Intestinal microbiome a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local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03-12, doi: 10.1016/j.pharmthera.2019.03.006
【主编评语】IBD、多发性硬化等系统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在各类炎症性疾病的发病及进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讨论了靶向肠道菌群以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潜能。(@沈志勋)
ILC3通过抗原呈递维持粘膜免疫稳态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13748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