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8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8
程功:一种肠道共生菌促进蚊媒病毒的感染与传播
[IF:N/A]
① 用抗生素降低埃及伊蚊肠道细菌的丰度,能够减少虫媒病毒对蚊子的感染,从蚊子的21种肠道细菌中鉴定出粘质沙雷氏菌可增强蚊子对虫媒病毒的易感性;② 粘质沙雷氏菌分泌的蛋白SmEnhancin,可特异性降解伊蚊肠上皮表面的粘蛋白,从而破坏其肠道屏障,促进虫媒病毒的感染和扩散;③ 携带粘质沙雷氏菌的野生伊蚊对登革病毒的易感性上升,给不带该菌的野生伊蚊定殖粘质沙雷氏菌,可增强其对虫媒病毒的易感性。
A gut commensal bacterium promotes arbovirus infection in mosquitoes
【主编评语】清华大学基础医学系的程功教授发表题为《一种肠道共生菌促进蚊媒病毒的感染与传播》的报告,介绍了埃及伊蚊肠道中的粘质沙雷氏菌,通过分泌一种SnEnhancin蛋白促进蚊媒病毒的感染与传播。(@小肠君)
张日俊:从益生菌LFB112全基因组到肠道微生物组、鸡肉品质调控及其相关性研究
[IF:N/A]
① 利用益生菌LFB112全基因组信息,预测出两个基因岛,证实该益生菌的进化稳定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② LFB112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和鸡肉品质,主要增强胸肌和腿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效果优于金霉素;③ LFB112调控肠道微生物形成以乳酸菌为绝对优势的菌群结构,有利于肉鸡肠道健康和改善肉品质;④ 肠道微生物结构与鸡肉品制存在相关性,其作用机理正在开始新的研究。
Study of the whole-genome of probiotic strain LFB112 and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me and meat quality in chickens
【主编评语】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张日俊教授发表题为《从益生菌LFB112全基因组到肠道微生物组、鸡肉品质调控及其相关性研究》的报告,介绍了益生菌在改善肉鸡健康、改良鸡肉品质中的作用。(@小肠君)
彭健:调控新生猪仔肠道菌群发育促进免疫发育和肠道健康
[IF:N/A]
① 肠道菌群定植是促进动物肠道发育的重要因素;② 通过干预菌群增加肠道有益菌丰度后,能促进肠道健康,提高生长性能;③ 妊娠期日粮纤维改变了新生仔猪肠道菌群的来源,改善了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提高了肠道屏障和免疫功能,降低了哺乳期仔猪腹泻率,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④ 粪菌移植联合好氧和厌氧益生菌早期干预改善仔猪断奶前后肠道菌群结构,提高了仔猪肠道屏障及免疫功能、提高生长性能,缓解了仔猪断奶后应激反应。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to promote immune development and intestinal health in newborn piglets
【主编评语】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的彭健教授发表了《调控新生猪仔肠道菌群发育促进免疫发育和肠道健康》的报告,指出增加妊娠期粗粮纤维能够调控新生仔猪肠道菌群发育,促进免疫发育和肠道健康。(@小肠君)
孔祥峰:母子猪肠道微生态调控研究进展
[IF:N/A]
① 随妊娠期推进,母猪肠道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发生变化,普氏菌属/琥珀酸杆菌属/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等与脂代谢、碳水化合物降解相关的细菌变化显著,菌群在断奶后恢复正常;② 宫内发育迟缓仔猪发育严重受损,仔猪机体氮代谢/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能力显著下降;③ 宫内发育迟缓仔猪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与能量代谢纤维素分解等有关微生物显著减少,一些条件致病菌显著增加;④ 初步确定颤杆菌属/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与宫内发育迟缓显著相关。
Research progresses on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between sow and piglets
【主编评语】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孔祥峰研究员介绍了母子猪肠道微生态调控研究进展。(@小肠君)
陈从英:影响猪瘦肉率的肠道关键菌株分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IF:N/A]
① 通过16S rRNA分离鉴定,得到能够影响猪的肌肉生长及脂肪沉淀的Prevotella copri菌,并成功地进行了分离培养;② 利用三代测序分析菌株全基因组信息,利用无菌小鼠的菌株移植实验证明,P.copri菌能够显著影响宿主体内脂肪的沉积;③ 通过宏基因组功能分析P.copri提高脂肪沉积的机理,发现参与调控脂肪沉积的酶主要与半乳糖/木聚糖/甘露糖/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有关。
Isolation and mechanism researches of key intestinal bacteria affecting lean meat percentage in pigs
【主编评语】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陈从英教授发表了题为《影响猪瘦肉率的肠道关键菌株分离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对猪的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有影响的Prevotella copri菌。(@小肠君)
庾庆华:肠道益生菌调控肠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的研究
[IF:N/A]
① 益生菌菌株罗伊氏乳杆菌D8可刺激肠类器官的细胞增殖;② D8菌株可代谢色氨酸产生的吲哚甲醛,通过芳香烃受体AhR刺激固有层免疫细胞,显著上调IL-22的分泌水平;③ 该菌株的上述作用能够激活STAT3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增殖和分化,提高肠干细胞的数量;④ IL-22抗体阻断罗伊氏乳杆菌D8的促增殖能力;⑤ 淋巴细胞缺失的状态下,罗伊氏乳杆菌D8依然能够刺激肠类器官的细胞增殖。
Mechanisms of intestinal probiotics on reg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intestinal stem cells
【主编评语】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庾庆华副教授发表了《肠道益生菌调控肠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的研究》,介绍了罗伊氏乳杆菌D8对肠道干细胞的影响(@小肠君)
孙坚:动物源耐药菌的传播机制和控制策略
[IF:N/A]
① 动物肠道中聚集了大量微生物,是耐药基因积累和传播的理想温床;② 肠道内耐药基因的传播,是超级细菌获得多种耐药性的潜在途径;③ 单个动物肠道内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情况很可能被低估,导致缺乏针对性防控措施;④ 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在养殖场工作人员-动物-环境细菌中普遍存在,导致动物源的耐药基因可能向人群转移;⑤ 插入序列是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的幕后推手。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animal-derived drug-resistant bacteria
【主编评语】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孙坚副教授介绍了动物源耐药菌的传播机制和控制策略。(@小肠君)
曹欣:鼠李糖乳杆菌LGG调节固有层B淋巴细胞发育的机制研究
[IF:N/A]
① 鼠李糖乳杆菌LGG能够促进BALB/c小鼠肠道肠道固有层、骨髓中早期B细胞向成熟B细胞发育;② LGG可影响小鼠外周淋巴器官、肠道次级淋巴组织中一系列Th细胞、Treg细胞分化,提高小鼠免疫力;③ 不同剂量的LGG对不同免疫器官的Treg细胞分化影响不同,从而调节免疫和耐受之间的平衡;④ 猪肠道固有层和骨髓一样是B细胞起源发育的初级淋巴组织,乳酸菌能够影响仔猪固有层中抗体多样性;⑤ LGG干预能促进小鼠和仔猪肠道相关B细胞和T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Mechanisms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GG in reg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mina propria B lymphocytes
【主编评语】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曹欣发表了题为《鼠李糖乳杆菌LGG调节固有层B淋巴细胞发育的机制研究》,介绍了益生菌对肠道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小肠君)
张志刚:藏猪肠道微生物组功能多样性的深度解析
[IF:N/A]
① 肠道感染和抗生素过度使用加剧了猪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失调;②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加了经济成本,更加速了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积累和传播;③ 野生型动物的肠道菌群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肠菌资源,可用于深度挖掘,开发菌群干预手段促进生猪生产;④ 建立猪肠道微生物参考基因组库是进行资源挖掘的基础;⑤ 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藏猪天然肠菌功能特征;⑥ 利用藏猪天然肠菌进行菌群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仔猪腹泻情况。
Deep analysis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domestic hog
【主编评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张志刚研究员发表了题为《藏猪肠道微生物组功能多样性的深度解析》,分析了野生动物藏猪肠道微生物组特点及应用价值。(@小肠君)
李英:肠道菌群与大熊猫保护
[IF:N/A]
① 通过测序技术分析大熊猫粪便菌群的组成,发现野生大熊猫经过驯化后,其肠道微生物的丰度与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相似,与野生大熊猫的差异较大;② 成功引种的大熊猫放归野外后,其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明显区别于人工饲养环境下的熊猫肠道菌群;③ 肠道微生物结构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确定接受野化训练后的大熊猫是否符合被放归大自然的条件。
Gut Microbiota and panda protection
【主编评语】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研究院的李英研究员发表了《肠道菌群与大熊猫保护》的报告,指出分析大熊猫的肠道菌群,有助于保护大熊猫的繁衍。(@小肠君)
张美玲:无菌斑马鱼模型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IF:N/A]
① 无菌水生动物在很早以前被用于无菌育种;② 水生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其他高等脊椎动物具有明显差别;③ 无菌斑马鱼作为动物研究模型具有繁殖量大、身体透明、操作简单、饲养容易等优点;④ 由共生微生物引发的斑马鱼宿主反应具有菌株特异性;⑤ 无菌斑马鱼除了适合鱼类共生微生物的功能研究,还可以为其他动物研究提供参考,尤其有助于进行行为学的研究。
Application of aseptic zebrafish in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 research
【主编评语】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美玲教授介绍了无菌斑马鱼模型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小肠君)
李晓平:模式动物的菌群研究
[IF:N/A]
① 华大基因构建了全球首个小鼠肠道微生物参考基因集,同时构建完成了全球首个大鼠肠道微生物参考基因集;② 在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上,进行了食蟹猴的菌群研究及其肠道微生物基因集的构建;③ 研究并构建完整的肠道微生物基因集,不仅促进了人们对于由共生菌群和宿主组成的共生生命体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也为全面认识共生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
Study on the microbiota of model animals
【主编评语】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李晓平介绍了小鼠、大鼠、猪到食蟹猴等模式动物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的贡献和价值。(@小肠君)
感谢本期专刊的创作者:小肠君
点击阅读其他CGF2019专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