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5-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5

发布时间:2020-05-18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5

赖信志:由益生元,益生菌 至后生元-从中草药开始

[IF:N/A]

① 中草药是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复方或单味药治疗疾病已有数千年之久,尤其是慢性发炎疾病疗效显著;② 研究发现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自然杀伤细胞的调控效应不同,可能与中医调整阴阳理论有关;③ 肠道菌群对于维持宿主正常生理平衡至关重要,而菌群的失调与慢性炎症相关疾病的病程有密切相关;④ 解析追溯中草药的作用机制,必须结合使用微生物组相关的多组学平台进行严格验证,开发新一代益生菌、益生元及后生元。

From Prebiotics, Probiotics to Postbiotics: Starting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编评语】台湾长庚大学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系的赖信志教授发表题为《由益生元,益生菌 至后生元:从中草药开始》的报告,认为由中草药开发的新一代益生元、益生菌及后生元,将有助于未来许多慢性发炎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小肠君)

周小航:基于肠道菌群代谢组学的中药有效性研究

[IF:N/A]

① 肠道菌群参与中药治疗中医证候/病,中药也使证候/病表征下的菌群失衡调整为动态平衡,纠正宿主代谢;② 本研究以芒硝治疗实热积滞、腹满胀痛,肠痈肿痛等病症为例,基于自发肠道肿瘤模型小鼠,研究芒硝对大肠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③ 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菌群显著异常,肠道菌群结构失调,胆汁酸代谢及营养代谢失衡;④ 芒硝具有早期干预和治疗肠道肿瘤的作用,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并以靶标肠道菌群为媒介平衡紊乱的关键代谢通路。

Evaluating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he gut metabolomics

【主编评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学研究中心的代表周小航发表《基于肠道菌群代谢组学的中药有效性研究》的报告,阐释芒硝作为传统中药治疗实热积滞,腹满胀痛,肠痈肿痛等病症机制及其对提升芒硝药用价值具有实际意义。(@小肠君)

王初:中药降脂活性的靶标鉴定和机理研究

[IF:N/A]

① 脂肪性肝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多堆积导致肝细胞脂肪化进而造成的一系列疾病;② 基于中药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的分子结构设计一个光交联的分子探针,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定量分析活性化学小分子的作用靶点;③ 在脂肪化细胞中对黄芩苷的作用靶标进行了化学蛋白质组学的鉴定,发现黄芩苷可以直接作用于脂肪酸代谢通路中的相关蛋白;④ 生化、细胞和动物实验证实了黄芩苷的确能够直接调控脂肪酸代谢通路达到降脂疗效。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lipid-lowering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编评语】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王初研究员发表题为《中药降脂活性的靶标鉴定和机理研究》的报告,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了黄芩这一传统中草药降脂疗效的具体分子机制。(@小肠君)

赵玲: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和治疗中作用

[IF:N/A]

① 肠易激综合症(IBS)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但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已有数据重复性较差;② 从分类和功能两方面描述肠道菌群特征,有助于基于肠道菌群的IBS诊断、治疗和研究;③ 加大样本量发现菌群多样性与健康人没有显著差异,但发现IBS患者胆汁酸代谢异常;④ 宏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梭状芽孢杆菌介导的胆汁酸代谢与肠易激综合症病人症状改善有关;⑤ 基于痛泻要方的中药药物可以调节BA相关的代谢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特定菌株的丰度。

Funtional understanding of gut microbiota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主编评语】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赵玲发表题为《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和治疗中作用》的报告,介绍了肠易激综合症过程中胆汁酸代谢与肠道菌群中梭状芽孢杆菌的相互作用关系。(@小肠君)

李松林:肠道菌群为探析中医药科学内涵开启一扇窗

[IF:N/A]

① 传统中药汤剂经过醇沉除杂去除多糖等大分子物质制成现代中药制剂,但这一过程可能导致中药有效性受到影响;② 以独参汤为研究载体,建立气虚伴随肠道菌群紊乱动物模型,检测人参多种成分的代谢变化;③ 人参多糖通过影响肠道菌群丰度与多样性,进而影响人参皂苷代谢,从而影响次生苷吸收和生物利用度;④ 中药多糖类成分可能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帮助中药发挥作用,中医药是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在现代化研究中应关注传统应用方式的特点。

Gut microbiota in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编评语】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李松林教授发表了题为《肠道菌群为探析中医药科学内涵开启一扇窗》,指出中药的创新研究应关注传统中药的特定(如汤剂、口服等),大小分子兼顾!(@小肠君)

燕茹:中西药体内处置中的肠道菌-宿主代谢轴

[IF:N/A]

① 肠道菌群不仅直接参与中药代谢,还影响药物代谢酶与转运蛋白的表达,影响宿主对药物的代谢;② 宿主的葡萄糖苷酸转移酶(UGT)可脱去药物葡萄糖醛酸,促进药物排泄,发挥解毒作用,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③ 肠道菌群的葡萄糖醛酸酶(GUS)能够改变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导致肠肝循环,增加药物毒性;④ 靶向肠道菌群的GUS的特殊结构有助于缓解药物治疗结直肠癌的副作用,提高疗效;⑤ 中药有效成分的系统暴露水平与UGT和GUS的活性的平衡有关。

Gut microbiota-host metabolic axis in drug disposition and herb-drug interactions

【主编评语】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燕茹副教授发表了题为《药物处置及中西药互作中的肠道菌-宿主代谢轴》的报告,强调了肠道菌群β葡萄糖醛酸酶在药物处置和毒性中扮演的关键作用。(@小肠君)

李后开:眼见未必即为实------临床粪便样本保存方法与肠道菌数据变异的关系探讨

[IF:N/A]

① 在不同的研究中,多种环节与影响因素导致肠道菌群的数据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较差的一致性;② 研究对人和动物的粪便样本取样、保存与提取过程的不同方法进行考察;③ 不同DNA提取方法可以导致宏基因组数据明显变异,常规-80℃是粪便样本保存的推荐方法;④ 缺乏低温保存条件时,推荐使用粪便样本保存管,不同保存方法对扩增子测序数据影响不同;⑤ 保存方法对数据的影响要明显大于保存时间,不同测序平台的结果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Is what you seeing truth? Re-evaluate the consistency and variation of the data in gut microbiome

【主编评语】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的李后开教授发表了题为《眼见未必即为实------临床粪便样本保存方法与肠道菌数据变异的关系探讨》的报告,强调了重新评估肠道微生物组数据一致性和变异的重要性。(@小肠君)

连凤梅:中药降糖与肠道菌群

[IF:N/A]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18753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