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4-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4

发布时间:2020-05-18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4

邱正堂:台湾IBD研究

[IF:N/A]

① 过去十年台湾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上升幅度超过五倍,女性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但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趋于一致;② IBD的合并症值得关注,包括心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肿瘤、免疫相关性疾病等;③ 台湾的IBD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生物制剂治疗和手术治疗,粪菌移植作为潜在有效的治疗手段开始被应用;④ 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及粘膜组织学指标可用于IBD预后评估。

IBD research in Taiwan

【主编评语】台湾长庚医院的邱正堂教授发表题为《台湾IBD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台湾IBD的流行病学、合并症、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小肠君)

聂勇战:肥胖-肠道微生态-焦虑和抑郁

[IF:N/A]

① 肥胖和抑郁的发生率近年来呈递增趋势,两者的发生存在双向相关性;② 携带FTO基因的肥胖患者,其焦虑抑郁评分更高,功能磁共振显示脑区活动水平发生改变:③ FTO敲除的小鼠体重降低,焦虑抑郁行为减少;④ FTO敲除小鼠的肠道菌群表现出抑炎特点,乳杆菌属的丰度增加,抗生素处理后FTO敲除小鼠与对照小鼠的行为差异明显缩小;⑤ 提示FTO可通过肠道菌群影响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Obesity-Gut microbiota-Anxiety and Depression

【主编评语】西京消化病医院的聂勇战教授发表题为《肥胖-肠道微生态-焦虑和抑郁》的报告,介绍了肥胖相关基因(FTO)敲除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焦虑和抑郁的作用和机制。(@小肠君)

樊赛军:辐射损伤与肠道菌群的模式生物研究

[IF:N/A]

① 肠道菌群与辐射损伤的关系复杂而密切,乳化剂、富氢水、酒精摄入等因素可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对辐射损伤产生一定的影响;② 雌雄鼠肠道菌群不同,对放射性毒性的敏感度也不同,性别匹配方式进行粪菌移植明显提高辐射小鼠的存活率;③ 樊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辐射损伤防护策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④ 干预肠道菌群,对肿瘤放疗病人的康复也有积极的临床辅助疗效。

Exploration of Radiation-Induced Injury and Intestinal Flora Supported by the Model Organism

【主编评语】中国医学科学院防射医学所的樊赛军教授发表了题为《辐射损伤与肠道菌群的模式生物研究》的报告,指出肠道菌群可作为辐射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诊断工具和治疗靶点,在辐射损伤的精准防护和救治中至关重要。(@小肠君)

刘占举:肠道微生物对IBD肠道免疫细胞调控研究

[IF:N/A]

① 肠道微生物在肠粘膜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参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② 短链脂肪酸以及吲哚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在肠粘膜内环境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它们在IBD发生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对发病机制、诊断、疾病状态评估、药物疗效、预后转归的评估等有很大帮助;③ 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选择特异性微生物、粪菌移植或可用于IBD的临床治疗。

Microbiota regulation of mucosal immune cell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主编评语】同济大学上海十院的刘占举教授发表题为《肠道微生物对IBD肠道免疫细胞调控研究》的报告,指出短链脂肪酸和吲哚等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在肠粘膜内环境稳态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其在IBD发生中的免疫细胞调控。(@小肠君)

周晓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肠道菌群

[IF:N/A]

① 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NEC)多发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高,是新生儿临床研究的热点;② 肠道菌群紊乱是NEC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均可影响肠道菌群的定植;③ 新生儿肠道菌群监测对NEC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具有一定的价值;④ 通过母乳喂养、益生菌、粪菌移植调节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治疗NEC具有可行性。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and gut microbiota

【主编评语】南京市儿童医院的周晓光教授发表题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肠道菌群》的报告,强调了肠道菌群在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NEC)的发病、早期诊断、治疗和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小肠君)

曹清:肠道菌群失调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

[IF:N/A]

① 脓毒症患儿肠道菌群较健康儿童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多样性下降,菌群结构改变;② 脓毒症患儿肠道内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富集,苛养颗粒链菌(GE)显著升高,柔嫩梭菌属、瘤胃球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和罗氏菌属等菌属则显著减少;③ 病原菌、抗生素是影响脓毒症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的重要因素;脓毒症惠儿CD4+ T细胞分化异常,与GE丰度相关;④ 随着肠道菌群紊乱程度的加重,患儿的死亡率显著增加,为FMT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and sepsis

【主编评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曹清教授发表了题为《肠道菌群失调与脓毒症的相关性研究》的报告,介绍了儿童脓毒症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小肠君)

崔伯塔:TET管在儿科消化道病中的应用攻略

[IF:N/A]

① 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ET)包括鼻空肠TET 和结肠途径TET;② 鼻空肠TET可应用于重度胃食管反流、食管疾病、胃内术后、胰腺炎及FMT等,结肠TET应用于炎症性肠病全结肠给药、先天性巨结肠回肠灌流等;③ 相较于传统技术,TET优势在于放置后可术中确认,省时、易操作、可内固定、保留时间长、无并发症等;④ 在小儿瘢痕性幽门狭窄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The Application of TET in Pediatric Digestive Diseases

【主编评语】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崔伯塔介绍了TET管在儿童科消化病中的应用攻略,指出TET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空肠营养管置入方法,在小儿瘢痕性幽门狭窄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小肠君)

魏玮:肠道-中医维度的认知?

[IF:N/A]

① 阳气、阴血、津液来源于消化系统的生理活动;② 肠道与脑、肺、胃、肝、肾之间的动态联系,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③ 人体在相对的平衡之中,也包含着绝对的不平衡,体现在能量与动态之中,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生相克;④ 临床实践中应用望诊、情志疗法、调枢通胃理论诊疗疾病;⑤ 与现代科学技术整合解决肠道相关疾病疾病,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等多维度认知肠道。

Gut: thinking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编评语】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魏玮教授发表了题为《肠道:中医维度的认知?》的报告,从中医的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等分析中医理论中肠与全身疾病的交互关系。(@小肠君)

段丽萍:肠道菌群与小胶质细胞-肠-脑轴互作的新途径

[IF:N/A]

① 菌群-肠-脑轴功能紊乱与许多疾病发生相关,如肠易激综合征常伴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帕金森和自闭症患者常出现腹痛、便秘等消化道症状;②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受外界刺激后可引起神经炎症;③ 干预肠道菌群会影响小胶质细胞的成熟和功能,可有效抑制神经炎症;④ 由菌群、小胶质细胞组成的菌群-神经免疫同路,可能是肠-脑轴互作的重要环节,相关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A new pathway linking gut and brain: focus on microbiota and microglia

【主编评语】北京大学医学院的段丽萍教授发表题为《肠道菌群与小胶质细胞:肠-脑轴互作的新途径》的报告,指出由菌群、小胶质细胞组成的菌群-神经免疫通路可能是肠-脑轴相互作用的重要环节,值得深入研究。(@小肠君)

吴登强:台湾FMT及高雄经验

[IF:N/A]

① 粪菌移植(FMT)目前作为治疗技术纳入台湾特管办法,目前在高雄医院用于艰难梭菌感染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② FMT在台湾作为“微菌液植入治疗”纳入特管办法,并在同年由台湾微菌联盟制定台湾FMT共识;③ 高雄医院目前将FMT运用于复发艰难梭菌感染及溃疡性结肠炎;④ FMT的不同治疗方式疗效相似,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未来仍需要更长期不良事件的评估。

FMT in Taiwan and Kaohsiung experience

【主编评语】台湾高雄医学大学的吴登强教授介绍了台湾FMT及高雄经验,指出FMT目前作为治疗技术纳入台湾特管办法,目前在高雄医院用于CDI和UC的治疗。(@小肠君)

何兴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FMT的临床应用

[IF:N/A]

① 粪菌移植(FMT)是个系统工程,供体的筛选、菌液的制备、临床的应用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② 自2016年成立“微生态治疗中心”以来,截止2019年3月23日,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1560人次的FMT,无严重不良反应,均有临床疗效;③ FMT主要应用在消化道疾病,也覆盖了肝脏疾病、神经精神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肿瘤,包括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自闭症、癫病。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MT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Parmaceutical University

【主编评语】广州药科大学一附院的何兴祥教授发表题具体介绍了广东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微生态治疗中心的相关建设以及目前粪菌移植的开展情况。(@小肠君)

陈鹏:肠道菌群与肝脏损伤

[IF:N/A]

① 肠道菌群与肝脏健康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直接参与调控各种肝脏损伤的发生与发展;②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单菌、菌群-宿主互作,以及菌群代谢产物-宿主互作来调控肝脏病理生理状态;③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屏障、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宿主炎症反应等方式,调控各种肝脏损伤进程;④ 针对肠道菌群的干预策略必将成为未来临床上治疗肝病的重要新兴手段。

Gut Microbiota and Liver Injury

【主编评语】南方医科大学的陈鹏教授发表了题为《肠道菌群与肝脏损伤》的报告,介绍了肠道菌群及其产物可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屏障、机体氧化还原状态、宿主炎症反应等方式调控各种肝脏损伤的发生发展。(@小肠君)

周永健:粪菌移植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IF:N/A]

① 该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接受下消化道粪菌移植(FMT)2次,结合问卷调查和菌群分析数据,评估了FMT在治疗难治性腹泻型IBS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② 结果表明FMT可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微生物群组成,从而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并且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③ 难治性IBS患者FMT移植前后疣微菌门等变化明显。

Clinical study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主编评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周永健主任介绍了粪菌移植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小肠君)

万荣:生物钟与肠道疾病

[IF:N/A]

① 哺乳动物生物钟由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主控钟以及各个节律性表达生物钟的外周器官组成;② 多种常见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等)与生物钟紊乱、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发生相关;③ 生物钟可通过干细胞和多能诱导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细胞程序死亡和细胞分裂周期、染色体端粒、损伤和氧化应激来调控细胞衰老,其机制不清;④ 生物钟的临床转化、时辰疗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有效性和精确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The circadian clock in intestinal diseases

【主编评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万荣教授发表了题为《生物钟与肠道疾病》的演讲,指出生物钟与肠道生理功能与代谢相关,其临床转化、时辰疗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小肠君)

温泉:结肠TET多中心RCT研究报告

[IF:N/A]

① 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Colonic TET)具有安全、方便、简单、快捷的优点,可经TET管行全结肠给药以及进行多次FMT治疗;② 结肠途径TET是一种新型的给药途径,其相比于经传统管道给药具有更多的优点,尤其是保留时间长同时操作时间短;③ 使用透明帽辅助结肠TET植管可有效缩短二次进镜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植管手段;④ 尤其是肠镜进行困难的患者,建议第二次进镜使用透明帽。

Colonic 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主编评语】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的温泉医师发表了《结肠TET多中心RCT研究报告》,指出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Colonic TET)具有安全、方便、简单、快捷的优点,可经TET管行全结肠给药以及进行多次FMT治疗。(@小肠君)

陈慧婷:粪菌移植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IF:N/A]

① 粪菌移植可有效缓解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症状,且安全性高;② 纳入44名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利用肛门所留TET管分别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输注200ml菌液,在治疗后的4周、12周进行评估;③ 粪菌移植(FMT)可纠正菌群失衡,从而缓解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症状;④ 普氏粪杆菌可能是UC诊断和FMT治疗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MT for the treat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主编评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陈慧婷副主任医师发表了题为《粪菌移植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的报告,指出粪菌移植可有效缓解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且安全性高。(@小肠君)

戴敏: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年度报告和救援2.0方案

[IF:N/A]

① 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自2015年9月至今面向全国23个省级行政区,40个城市,超过60家医院提供了大于250次生命救援;② 纳入18名粪菌移植救援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分析初步显示了粪菌移植救援对于重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安全性和挽救价值;③ 为了更好的提供粪菌移植救援服务,最新开发的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方案2.0,将救援的过程更规范、便捷、高效。

Chinese fmtBank emergency rescue plan annual report and protocol 2.0

【主编评语】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住院医师戴敏发表了《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年度报告和救援2.0方案》,介绍了中华粪菌库紧急救援计划,该计划面向全国所有医院提供非营利性粪菌移植救援服务,最新上线的救援方案2.0将使救援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小肠君)

何素玉:菌群移植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顽固性肝性脑病初探

[IF:N/A]

①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治疗疗效受多因素影响,大约还有3%~7%的患者不能恢复,甚至需通过再次介入治疗或肝移植来改善肝性脑病症状;②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肝病息息相关,TIPS术中建立的门体分流通道显著降低了肝脏对肠源性毒素的解毒作用,毒素突破血脑屏障后造成不同程度的脑功能损害;③ 患者TIPS术后反复发作肝性脑病,传统治疗疗效欠佳,经结肠TET途径行粪菌移植重建肠道微生态,很快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FMT treatment for refractory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fter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a preliminary study

【主编评语】遂宁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的何素玉介绍了一例粪菌移植有效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顽固性肝性脑病的病例。(@小肠君)

唐强:利用肠道微生物采集胶囊采集IBS-D患者空肠肠液并探索IBS-D关键致病菌

[IF:N/A]

① 目前关于IBS菌群的研究大多基于粪便标本,且各研究之间无统一结论。② 精准、低廉、无创的肠道微生物采集胶囊将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小肠内微生物的采集,为个体化、大队列、全面分析肠道菌群提供解决方案;③ 该研究将推动消化道内不同部位的菌群种类和数量与饮食、种族、年龄、性别、疾病、药物使用等关系的临床研究;④ 肠道微生物采集胶囊完成了空肠肠液的采集,初步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较健康人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Collection of jejunal fluid from IBS-D patients with the gut microbe collecting capsule and identification of key pathogens of IBS-D

【主编评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唐强发表了题为《利用肠道微生物采集胶囊采集IBS-D患者空肠肠液并探索IBS-D关键致病菌》的报告,介绍了一种精准、低廉、无创的肠道微生物采集胶囊将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小肠内微生物的采集,为个体化、大队列、全面分析肠道菌群提供解决方案。(@小肠君)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小肠君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09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3

0506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2

0505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1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18753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