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肠脑轴研究再登Cell:源于肠道的免疫细
肠脑轴研究再登Cell:源于肠道的免疫细胞,为大脑“灭火”
今天是第979期日报。
Cell:源于肠道的免疫细胞,为大脑“灭火”
Cell[IF:31.398]
① 源于肠道的IgA+浆细胞(PC)和/或浆母细胞(PB),可在稳定状态下离开肠道进入其它组织;② 多发性硬化(MS)小鼠模型(EAE)中,这些免疫细胞可在疾期间进入大脑和脊髓,伴随其在肠道内的数量大幅降低,相似的,MS复发患者中IgA结合的肠道菌减少;③ 去除PB和PC可加剧EAE小鼠疾病,而补充源于肠道的IgA+PC可缓解疾病,该作用依赖于PB和PC生成的IL-10;④ 补充促IgA的肠道微生物的小鼠,以及肠道IgA+PC增多的BAFF过表达小鼠,均可抵抗EAE。
Recirculating Intestinal IgA-Producing Cells Regulate Neuroinflammation via IL-10
01-03, doi: 10.1016/j.cell.2018.11.035
【主编评语】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自身免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疾病,与肠脑轴机制有关。Cell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肠道内经共生菌群诱导而能生成IgA的B细胞,可在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期间离开肠道进入大脑。如果将大脑炎症比喻为着火,那么这些B细胞就相当于是灭火的消防员;当其数量充足时,可使小鼠对EAE产生抵抗。这些发现不仅进一步揭示了肠道与大脑在免疫方面的密切关联,阐明了肠道菌群相关的IgA+ B细胞在MS中的保护性作用,也为靶向肠道治疗MS提供了思路和证据。(@mildbreeze)
JAMA子刊: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
JAMA Oncology[IF:20.871]
① 组织学RAS和BRAF野生型、一线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治疗时至少获得PR、PFS≥6个月、西妥昔单抗末次给药后4周内进展(PD)、含奥沙利铂和贝伐珠单抗二线治疗后PD的2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入组,接受三线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治疗;② 6例PR(21%),9例SD;③ 复治基线时收集ctDNA样本的患者中,25例可评价,12例检出RAS突变,PR者无RAS突变;④ ctDNA中RAS野生型患者的PFS明显长于RAS突变者;⑤ 采用ctDNA评估RAS突变状态,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患者。
Rechallenge for Patients With RAS and BRAF Wild-Typ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With Acquired Resistance to First-line Cetuximab and Irinotecan: A Phase 2 Single-Arm Clinical Trial
2018-11-21, doi: 10.1001/jamaoncol.2018.5080
【主编评语】来自JAMA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一线治疗后耐药的RAS和BRAF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再次使用西妥昔单抗和伊立替康进行三线治疗,结果有21%的患者PR,并且患者的ctDNA中的RAS突变与疗效相关。(@沈志勋)
Nature子刊:肠道菌群可预防小鼠的急性砷中毒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与对照小鼠相比,头孢类抗生素处理和无菌处理的小鼠粪便中砷的排出量较少,而在肺和肝中砷累积更多;② 缺乏砷解毒酶(As3mt-KO)小鼠的尿路上皮中积累了更多的包涵体,经抗生素处理进一步增强了砷毒性;③ 人类肠道菌群的移植可保护无菌As3mt-KO小鼠免受砷中毒,但这取决于菌群的完整性和特定菌种的存在,柔嫩梭菌群对砷毒性有部分保护作用;④ 将具有活性砷代谢功能的益生菌用于缓解砷毒性,或可作为预防和治疗砷中毒的新靶点。
The gut microbiome is required for full protection against acute arsenic toxicity in mouse models
2018-12-21, doi: 10.1038/s41467-018-07803-9
【主编评语】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无菌小鼠或抗生素处理后的小鼠砷中毒更加严重,而移植完整的人体肠道菌群可在砷中毒中起保护作用,具有砷代谢功能的益生菌或可用于防治砷中毒。(@沈志勋)
南京理工大学:利用工程菌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
Trends in Biotechnology[IF:13.578]
①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② 传统从动植物中提取PUFA效率低,一些产油微生物可在它们储存的脂质中积累PUFA,是获取PUFA最有前景的来源;③ 利用产油微生物生产PUFA最具挑战性的障碍是以低预算、高效率产生大量的PUFA;④ 利用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方法可突破这一瓶颈,即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确定并识别菌株改良的遗传目标,然后建立合成生物学工具箱,在系统生物学鉴定的基础上,对目标基因进行微调或干扰。
Engineering Microbes to Produce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2018-10-02, doi: 10.1016/j.tibtech.2018.10.002
【主编评语】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团队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发表的一篇forum,简要介绍了利用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微生物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关研究。(@沈志勋)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IBS中的作用机制
Science Signaling[IF:6.378]
① IBS患者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代谢产物丰度增加;② 结肠活检样本的质谱分析显示,便秘型IBS(IBS-C)患者的5-oxoeicosatetraenoic酸(5-oxoETE)丰度升高;③ 5-oxoETE在小鼠体内可引起躯体和内脏对机械刺激的高敏感性,且不引起组织炎症;④ 5-oxoETE可直接作用于人及小鼠的感觉神经元,通过磷脂酶C及百日咳毒素依赖性机制,选择性地刺激非肽能的同工凝集素B4阳性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提示5-oxoETE通过GPCR刺激神经元。
5-oxoETE triggers nociception in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through 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D
2018-12-18, doi: 10.1126/scisignal.aal2171
【主编评语】Science Signaling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一种在便秘型IBS患者的结肠中丰度较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5-oxoETE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5-oxoETE可通过GPCR刺激神经元,引起机体对机械刺激的高敏感性,提示5-oxoETE在便秘型IBS患者的腹痛中起到的关键作用。(@沈志勋)
学龄前喘鸣患儿的下呼吸道菌群特征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3.258]
① 纳入35名学龄前(中位年龄34个月)喘鸣患儿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症状,患儿可分为偶发性病毒性喘鸣(EVW)及持续性喘鸣(MTW);② MTW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巨噬细胞显著多于EVW患儿,而EVW患儿的BAL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MTW患儿;③ 在MTW患儿(而非EVW患儿)中,更高的BAL中性粒细胞数量与BAL细菌培养阳性相关;④ 所有喘鸣患儿的BAL菌群可分为2种类型:混合型及莫拉克斯氏菌属型,后者可能与EVW患儿的BAL中性粒细胞较多相关。
Lower airway microbiota associates with inflammatory phenotype in severe preschool wheeze
2018-12-20, doi: 10.1016/j.jaci.2018.12.985
【主编评语】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了不同类型喘鸣患儿的下呼吸道菌群,发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中莫拉克斯氏菌属的丰度与BAL中性粒细胞的水平相关。(@沈志勋)
白蚁肠道中的新菌种
ISME Journal[IF:9.52]
① 对来自白蚁及其姐妹群落隐翅蟑螂肠道的一种未培养菌TG2(亦称ZB3)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定殖和代谢分析;② 来自40种白蚁和蟑螂肠道中的TG2序列构成了一个单系簇;③ TG2特定吸附在氧化单胞肠道原生质体的胞外共生螺旋菌中,是螺旋菌的共生体或互惠共生体;④ 功能基因组分析表明,这些菌具有水解发酵纤维素/纤维二糖为H2、CO2、乙酸和乙醇的功能;⑤ 将该菌归为一个新属 Termititenax,属于迄今未被鉴定的 Margulisbacteria 纲的一个分支。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017671.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