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饮酒增加肝硬化风险,怎么喝能减少危害
饮酒增加肝硬化风险,怎么喝能减少危害?
今天是第948期日报。
Lancet子刊:饮酒模式与女性肝硬化风险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IF:N/A]
① 前瞻性研究英国女性的饮酒模式(每周/每日饮酒频率、饮酒种类、是否随餐摄入等)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② 对40万平均年龄60岁且无肝硬化和肝炎病史的女性平均随访15年,发现肝硬化发病率随饮酒量增加;③ 对于每周饮酒量相当者,每日饮酒者肝硬化的发病率大于非每日饮酒者;④ 若限定每日饮酒量,增加每日饮酒次数或增加饮酒种类均会增加肝硬化发病风险;⑤ 但如果酒精随餐摄入,肝硬化的发病率会降低三分之一,相反则会增加一倍以上风险。
Alcohol drinking patterns and liver cirrhosis risk: analysis of the prospective UK Million Women Study
11-21, doi: 10.1016/S2468-2667(18)30230-5
【主编评语】酒精是肝硬化的一个已知原因,但目前尚不清楚相关风险是否随饮酒或饮酒的频率或类型而变化。本文调查了饮酒与饮食,每日饮酒频率和肝硬化之间的关系。证据表明,在中年女性中,即使适量饮酒,肝硬化的发病率也会增加。(@可乐)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小鼠发育阶段中胃蛋白组及转录组动态变化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对多个发育阶段的小鼠胃中的蛋白组及转录组进行综合性的时间分析;② 对12108个基因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基于蛋白及RNA的变化、以及发育过程中的胃功能获得,鉴定出3个不同阶段;③ 3个阶段分别为:胚胎期第12.5-16.5天,胚胎期第17.5天-出生后第2周,出生后第2周-第8周;④ 转录组分析鉴定出了几种剪接异构体在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表达;⑤ 蛋白组分析显示,许多在胃发育过程中差异化表达的蛋白,在扩散性胃癌中也表现出显著的过表达。
A time-resolved multi-omic atlas of the developing mouse stomach
11-21, doi: 10.1038/s41467-018-07463-9
【主编评语】来自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小鼠发育阶段中胃蛋白组及转录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依据多组学数据及胃功能的发育,区分出了3个不同发育阶段,并鉴定出了在不同阶段中关键蛋白及RNA的动态变化。(@沈志勋)
辐射及地理位置对田鼠皮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Microbiome[IF:9.133]
① 对切尔诺贝利隔离区(CEZ)之内及之外的河堤田鼠的皮肤及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对比;② 雄性田鼠的皮肤菌群多样性高于雌性田鼠,而CEZ内部的田鼠的皮肤菌群α多样性更高;③ 相比于CEZ外部的田鼠,CEZ内部的田鼠的皮肤菌群群落表现出更高的相似度,而地理区域对田鼠皮肤菌群的影响大于辐射;④ 与皮肤菌群不同,田鼠的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与接受辐射的水平显著相关,且辐射的影响大于地理区域。
Skin and gut microbiomes of a wild mammal respond t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ues
11-26, doi: 10.1186/s40168-018-0595-0
【主编评语】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外的河堤田鼠的皮肤及肠道菌群,发现皮肤菌群更多地受到地理区域的影响,而核辐射更多地影响了肠道菌群。(@沈志勋)
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氧化三甲胺升高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缺血性脑损伤相关
Neurology[IF:7.609]
① 268名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患者,其中117名(43.7%)在弥散加权成像(DWI)中检测到新的损伤;② 在出现新的DWI损伤的患者中,血浆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的水平显著高于未出现新损伤的患者;③ 血浆TMAO水平升高与接受CAS后出现新损伤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④ 使用TMAO水平≥4.29μmol/L预测DWI新损伤,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61.5%及74.8%。
Elevated trimethylamine -oxide related to ischemic brain lesions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04-10,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5298
【主编评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团队在Neu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血浆中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的水平升高与出现新的缺血性脑损伤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沈志勋)
合肥工业大学团队:霍山石斛多糖对小鼠肠道的益生作用
Carbohydrate Polymers[IF:5.158]
① 霍山石斛多糖(GXG)可通过调控黏膜结构及上调紧密连接蛋白,以改善小鼠肠道的物理屏障功能;② 并通过促进黏蛋白-2、β-防御素及分泌型IgA的表达及分泌,改善肠道的生化屏障功能;③ 同时通过刺激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免疫细胞的功能发育,调节肠道的免疫屏障功能;④ GXG对不同肠道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内容物和粪便)的菌群组成和代谢产物有不同的影响,并可有效调节脾脏和外周血的免疫应答;⑤ GXG或可用于改善宿主健康。
Dendrobium huoshanense polysaccharide regionally regulates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s function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mice
11-06, doi: 10.1016/j.carbpol.2018.11.002
【主编评语】来自合肥工业大学团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霍山石斛多糖可显著改善小鼠肠道的物理、生化及免疫屏障功能,并对肠道不同部位的菌群及代谢产物产生不同的影响,调节免疫应答,未来或可作为新的益生元物质改善宿主健康。(@沈志勋)
中国农业大学李晓敏:注意葡萄中的重金属污染
Scientific Reports[IF:4.122]
① 对来自市场、重金属污染区、无农药区等地的葡萄果皮和果肉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比较;② 来自市场、重金属污染区、无农药区的葡萄中铜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使用农药或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对葡萄中铜含量不会产生影响;③ 葡萄果皮中铜、铬、锰、镍、镉、铅和砷含量均高于果肉;④ 经过水洗后的葡萄果皮上铜的含量低于未水洗之前;⑤ 根据每日估计摄入量(EDI)评估通过葡萄摄入重金属的风险,结果表明食用葡萄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Copper and other heavy metals in grapes: a pilot study tracing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evaluating potential risks in China
11-27, doi: 10.1038/s41598-018-34767-z
【主编评语】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李晓敏团队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葡萄的果皮及果肉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果皮中的重金属元素高于果肉。经过水洗后,可去除部分葡萄皮上的铜元素。但根据数据评估,摄入葡萄并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沈志勋)
长期地中海饮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脂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49]
① 2型糖尿病(T2D)患者通常表现出餐后血脂(PPL)升高;② 对241名T2D患者及316名健康人,随机分组分别采取富含橄榄油的地中海饮食或低脂饮食,进行3年随访;③ 采取地中海饮食的T2D患者餐后的血浆甘油三酯、富含TG的脂蛋白和血浆残余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④ 相反,低脂饮食并不能影响T2D患者的餐后血脂变化,而无论采取何种饮食干预,健康人的餐后血脂均不受影响。
Long-term consumption of a Mediterranean diet improves postprandial lip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Cordioprev randomized trial
11-01, doi: 10.1093/ajcn/nqy144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超过200名2型糖尿病患者及超过300名健康人进行3年的干预及随访,发现地中海饮食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餐后血脂,但低脂饮食无此改善效果;同时,两种饮食对健康人的餐后血脂均无显著影响。(@沈志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