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研究人体菌群功能?试试稳定同位素探测-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研究人体菌群功能?试试稳定同位素探测

发布时间:2020-06-20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研究人体菌群功能?试试稳定同位素探测

今天是第809期日报。

稳定同位素探测用于菌群功能研究(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776]

① 菌群宿主共生系统可概念化为大量元素(C,H,O,N,S,P)和微量元素(Fe,Zn,Mg等)的质量守恒;② 共生系统新元素的来源是食物,宿主消化和分解食物,吸收营养并产生分泌物,菌群利用和代谢这些衍生物,也产生被宿主吸收的短链脂肪酸等化合物;③ DNA/RNA-SIP,PLFA-SIP,Protein-SIP和显微拉曼光谱、NanoSIMS等稳定同位素探测方法,允许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检验假说和发现新功能;④ 可被用于确定微生物营养利用策略和竞争、合作和互养等生态关系。

Stable-Isotope Probing of Human and Animal Microbiome Function

07-10  DOI: 10.1016/j.tim.2018.06.004

宿主生理和饮食,哪个对菌群影响更大?

ISME Journal[IF:9.52]

① 20余研究机构的学者对18种灵长目动物(包括新世界猴,旧世界猴,人猿和狐猴等四科)的肠道菌群进行了研究;② 发现食性(食叶和非食叶)虽然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结构,但与之相比宿主的演化趋势(物种差异)才是决定性因素;③ 宏基因组测序同时表明,菌群的功能结构与物种结构一样,也主要受宿主系统发育和生理特点的影响;④ 灵长类动物中,宿主本身的差异(而不是饮食、地理差异等因素)才是影响其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

Evolutionary trends in host physiology outweigh dietary niche in structuring primate gut microbiomes

07-11  DOI: 10.1038/s41396-018-0175-0

Cell子刊:短期禁食后,肝脏代谢有性别差异

Cell Metabolism[IF:20.565]

① 对肝脏转录组谱的分析揭示,小鼠对于短期禁食的应答存在性别差异,而脂肪及肌肉中无此性别差异;② 雌鼠(而非雄鼠)利用氨基酸合成脂质,以在短期禁食期间增加肝脏中的能量沉积;③ 肝脏中的雌激素受体(ERα)在上述性别差异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出生前后,睾酮被芳香化酶转化为雌二醇,从而激活ERα;④ 在新生雌鼠中,围产期暴露于雌二醇使肝脏代谢雄性化。

Short-Term Fasting Reveals Amino Acid Metabolism as a Major Sex-Discriminating Factor in the Liver

06-06  DOI: 10.1016/j.cmet.2018.05.021

菌群生成的维生素或是治疗IBD的新靶点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6.99]

① IBD的特征是肠道菌群失调,包括菌群功能和代谢能力的改变,直接影响宿主生理病理学;② 将计算分析与人体T细胞体外筛选相结合,鉴定直接影响T细胞活性的新型菌群代谢物;③ 139种筛选代谢物中,鉴定出12种新的直接影响体外CD4+ T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6种是脂肪酸中间体,抗坏血酸是唯一人体无法生成的微生物衍生的生物活性分子;④ 微生物产生的抗坏血酸作为潜在的药物靶点,通过改变细胞代谢来抑制炎症性T细胞功能,从而改善疾病。

Gut microbiota: a new way to take your vitamins

07-10  DOI: 10.1038/s41575-018-0044-3

功能性腹痛和不适或与菌群组成无关

Gut[IF:17.016]

① 采用Hadizadeh等的方法,在SHIP-Trend人群中检验腹痛和不适是否与粪便菌群组成相关;② 排除表型数据不完整及使用抗生素,初步确认菌群β多样性与症状相关;③ 但排除已知的胃肠道疾病患者,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在属和OTU水平,疾病与对照组间无差异;④ 原因可能在于试验设计不同:Hadizadeh等存在人群的选择偏倚,参与者症状更重,且试验表型变量不同;⑤ 在真实的基于人群的队列中校正所有因素后,腹痛和不适与肠道菌群组成之间无关。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and discomfort (IB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faec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06-02  DOI: 10.1136/gutjnl-2018-316502

山大齐鲁医院:TRIM31缺陷与小鼠的糖代谢受损及肠道菌群紊乱相关

Frontiers in Physiology[IF:3.394]

① TRIM31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先天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降低NLRP3炎症小体的活性;② 分析对比TRIM31-/-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的糖代谢参数、肠道菌群组成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③ TRIM31-/-小鼠的糖耐受降低,并表现出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组成显著改变,普雷沃氏菌科及韦荣球菌科的丰度显著增加;④ TRIM31-/-小鼠的糖代谢受损伴随着血清TNF-α、IL-1β浓度的升高,以及盲肠TNF-α、IL-1β、caspase-1及NLRP3表达的上调。

TRIM31 de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 and disrupted gut microbiota in mice

02-15  DOI: 10.3389/fphys.2018.00024

四川大学等:两歧双歧杆菌菌株或能改善糖脂代谢

Probiotics and Antimicrobial Proteins[IF:2.345]

① 47名患有轻度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中老年受试者口服两歧双歧杆菌TMC3115,干预3周;② TMC3115显著降低受试者的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排便次数和粪便气味也明显优于干预前;③ TMC3115增加了厚壁菌门、拟杆菌属和放线菌门,降低了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Dorea菌属和毛螺菌属显著增加,干预后一周的厚壁菌门增加,拟杆菌门降低;④ 血清甘油三酯与拟杆菌门和拟杆菌属的比例负相关,Dialister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血清LDL-C和总胆固醇负相关。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TMC3115 Can Characteristically Influence Glucose and Lipid Profile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07-05  DOI: 10.1007/s12602-018-9441-8

卡介苗可长期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npj Vaccines[IF:3.143]

① 纳入282名受试者(包括211名1型糖尿病患者),52名进行卡介苗临床研究,230名进行体外实验;② 使用卡介苗3年后,患者的血红蛋白A1c(HbA1c)显著降低,在接下来的5年间可降至正常水平附近;③ 卡介苗导致糖代谢由氧化磷酸化向有氧糖酵解的转化,后者利用的葡萄糖更多;④ 另外,卡介苗可通过表观遗传调节途径,重塑6个Treg核心基因的表达,从而对免疫耐受进行重编程。

Long-term reduction in hyperglycemia in advanced type 1 diabetes: the value of induced aerobic glycolysis with BCG vaccinations

06-21  DOI: 10.1038/s41541-018-0062-8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gaoch,沈志勋,女巫,花开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17 药物联合制剂:释放抗生素潜能,减少误伤友“菌”

0716 中药-菌群研究重磅突破:冬虫夏草登上Gut!

0715 警惕:食物中的混合农药残留,可能影响代谢健康

0714 1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如何“遥控”胰腺免疫细胞?

0713 Nature聚焦:正确的饮食,可让癌症治疗事半功倍

0712 婴儿菌群发育,有哪些母子传承的规律?

0711 肠道菌群: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晴雨计”

0710 准妈妈怎样拥有好菌群?从健康生活和好心情开始

0709 干细胞:研究口服药物不可或缺的新工具

0708 膳食金属元素:人体与菌群博弈的“关键物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20786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