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胖子请注意:你的肠道菌群可能既促炎症-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胖子请注意:你的肠道菌群可能既促炎症

发布时间:2020-06-25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胖子请注意:你的肠道菌群可能既促炎症又促癌~

今天是第764期日报。

Nature Reviews:胖人的肠道菌群如何促炎促癌(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3.678]

① 低度炎症是肥胖并发症(糖尿病和心脏病)和胃肠道癌(如肝癌、胰腺癌和结肠癌)共同的特点之一,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② 肥胖患者中,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相关,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可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③ 肥胖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可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细菌丰度降低,抑制了GPR43及GPR109A的活化,后两者可通过抗菌肽、紧密连接蛋白及Treg促进上皮细胞中的抗炎症反应;④ 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脱氧胆酸增加也可能促进癌症发生。

Gut microbiota-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obesity: a link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05-29  DOI: 10.1038/s41575-018-0025-6

陆五元+邵永平等:特定防御素居然帮助志贺氏杆菌感染宿主!

Immunity[IF:22.845]

① 人肠道α-防御素5(HD5)是一种宿主防御肽,对肠道稳态及先天性免疫十分重要;② 在体内及体外实验中,HD5均可通过提升细菌的粘附能力,促进志贺氏杆菌的感染性,这种促进作用依赖于HD5的序列及结构;③ 志贺氏杆菌因缺失菌毛,难以有效地粘附于宿主,但菌毛的缺失促进了HD5对志贺氏杆菌粘附能力的提升;④ HD5通过靶向细菌膜蛋白,促进志贺氏杆菌的粘附于感染,可恶化志贺氏杆菌引起的病理表现。

Human Enteric α-Defensin 5 Promotes Shigella Infection by Enhancing Bacterial Adhesion and Invasion

05-29  DOI: 10.1016/j.immuni.2018.04.014

胆汁酸在肠-肝轴中的作用(综述)

Journal of Hepatology[IF:12.486]

① 胆汁酸(BA)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TGR5)和法尼酯X受体(FXR)控制宿主代谢通路和调控炎症应答,是肠-肝对话的关键介导因子;② 肠道菌群与BA双向互作,BA通过塑造宿主肠道免疫和部分内源性抗菌特性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③ 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也影响了对BA的代谢,通过BA受体改变信号传导;④ FXR是调控脂质、葡萄糖代谢的核心通路,维持肠道稳态、肠道屏障完整性及肠道免疫;⑤ BA介导肠-肝交流,可望成为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靶点。

Role of bile acids in the gut-liver axis

03-05  DOI: 10.1016/j.jhep.2017.11.025

妊娠早期的阴道菌群组成与早产风险相关

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IF:5.051]

① 纳入94名自然早产、77名晚期早产、356名足月产孕妇,分析妊娠早期的阴道菌群组成;② 加氏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惰性乳杆菌/青枯雷尔氏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与早产风险降低显著相关,但与晚期早产的风险无关;③ 鉴定出6种阴道菌群群落类型(CST),其中4种以乳杆菌属为主、1种存在细菌性阴道炎相关细菌(CST IV)、1种不以乳杆菌属为主(CST VI);④ 与CST VI相比,CST IV与早产而非晚期早产的风险增加相关。

Vaginal microbiome in early pregnancy and subsequent risk of spontaneous preterm birth: a case-control study

05-23  DOI: 10.1111/1471-0528.15299

过敏儿童在8年里的肠道菌群特征

Allergy: European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7.361]

① 选取93名儿童,收集4个月、6个月、13个月及8岁时的粪便样本;② 8岁时,21名儿童被诊断出IgE相关的过敏性疾病;③ 过敏患儿的粪便菌群中瘤胃球菌属短暂减少,而拟杆菌属、普氏菌属、粪球菌属长期减少;④ 8岁时,过敏患儿的粪便菌群中双歧杆菌属富集,乳杆菌属、肠球菌属、毛螺菌属缺失;⑤ 抽取所有儿童的外周血,激活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Faecalibacterium与IL-10的mRNA及FOXP3水平相关。

Temporal and long-term gut microbiota variation in allergic disease: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infancy to school age

05-22  DOI: 10.1111/all.13485

培养组学在微生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综述)

Microbiome[IF:8.496]

① 培养组学是一种在宏基因组学之外描述人类肠道菌群的策略,是后者的有益补充;② 2015年有2172种原核生物被至少从人体中分离出一次,目前这一数目达到了2776种;③ 分离株在门水平上主要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属水平上主要是分枝杆菌、梭菌、棒状杆菌和massiliensis;④ 在400种新分离的人病原菌或共生菌中,培养组学贡献了66.2%,其中288个是型物种;⑤ 培养组学重新定义了分类单元,对于破译人体菌群组成是必不可少的。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uromics to the repertoire of isolated human bacterial and archaeal species

05-24  DOI: 10.1186/s40168-018-0485-5

利用饮食和营养调节肠道菌群,或是神经性疾病的新希望(综述)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IF:4.518]

① 肠-脑轴是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交流,肠道菌群在其功能中起关键作用;② 研究发现,广泛的神经免疫性疾病中存在肠道菌群的改变,但其因果关系还不确定;③ 益生菌、益生元,短链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酚类、维生素A、D、B可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内稳态,并通过肠-脑轴,改善神经炎症和神经免疫疾病;④ 通过饮食和营养可改变和塑造肠道菌群,为治疗或预防神经免疫和神经炎性疾病提供潜在的机遇和挑战。

Nutritional Modula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Futu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euroimmune and Neuroinflammatory Disease

04-19  DOI: 10.1016/j.jnutbio.2018.04.004

Cell子刊:高血糖增加肠壁通透性

Cell Metabolism[IF:18.164]

① 肠道表皮通透性增加以及全身系统性地接触细菌抗原,需作为定义代谢综合症的新指标;② 啮齿动物模型中,由胰岛素非依赖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引起的肠道上皮细胞内葡萄糖代谢异常,是导致肠壁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原因;③ 高血糖条件下,肠壁屏障功能的改变与肠道菌群无关;④ 高血糖对肠道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得到人体数据支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液中TLR4受体水平正相关;⑤ 肠道处于代谢综合症的中心,代谢失调可能始于肠道。

Hold the Door: Role of the Gut Barrier in Diabetes

05-01  DOI: 10.1016/j.cmet.2018.04.017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潇洒小姐mp,沈志勋,花开,gaoch,this little piggy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602 身体的脂肪酸情况,影响肠道菌群与肥胖

0601 5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文献

0531 警惕!日用品中的常见抗菌剂,可能损害肠道健康

0530 便便中的代谢物,研究价值可不小

0529 后抗生素时代,对抗细菌感染有什么新方法?

0528 《柳叶刀》:评估结肠癌预后和复发风险有新标

0527 中药治疗糖尿病,改善肠道菌群或许是关键

0526 顶级期刊齐发力,菌群和肠道研究持续火热

0525 菌群研究再登Cell:生酮饮食抗癫痫,离不开肠道菌

0524 肠道菌群的功能可影响疫苗的保护作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25791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