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酗酒不仅伤肝,还伤口腔菌群! 热心肠-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酗酒不仅伤肝,还伤口腔菌群! 热心肠

发布时间:2020-06-28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酗酒不仅伤肝,还伤口腔菌群!

今天是第733期日报。


酗酒如何影响口腔菌群

Microbiome[IF:8.496]

① 在一项纳入1044名美国成年人的横断面研究中,分析饮酒对口腔菌群的影响;② 酗酒者与非饮酒者相比,口腔菌群多样性、总体细菌组成、β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③ 乳杆菌目的丰度在酗酒者的口腔菌群中显著降低,放线菌属、纤毛菌属、心杆菌属、奈瑟氏菌属在酗酒者口腔菌群中富集;④ 这些细菌属中包含了口腔致病菌,另外,奈瑟氏菌属可利用酒精合成致癌物质乙醛;⑤ 这些发现或有助于理解口腔细菌在酒精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Drinking alcohol is associated with variation in the human oral microbiome in a large study of American adults

04-24  DOI: 10.1186/s40168-018-0448-x

Cell子刊:高脂饮食或导致造血细胞异常增生

Cell Stem Cell[IF:23.394]

① 干细胞自我更新对组织稳态至关重要,其失调可引发器官衰竭或肿瘤;② Spred1分子负调节造血干细胞(HSC)的自我更新,Spred1缺失激活RhoA/Rho激酶(ROCK),增强了HSC自我更新;③ 通过调控HSC自我更新,Spred1保护高脂饮食条件下的HSC稳态,在Spred1缺失的情况下,高脂饮食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破坏HSC的稳态;④ Spred1与Spred2协作,防止异常的HSC自我更新;⑤ 饮食压力引起的肠道菌群异常,会扰乱Spred1介导的信号通路对HSC稳态的精准调节。

Spred1 Safeguards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against Diet-Induced Systemic Stress

04-26  DOI: 10.1016/j.stem.2018.04.002

华大基因等:素食对肠道菌群和免疫有何影响?

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6.429]

① 15名健康杂食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蛋奶素食饮食干预,免疫系统的多样性和宏基因组的整体构成无显著变化;② 但肠道菌群中普遍存在已知的有益菌属/种(如产丁酸盐菌和益生菌种,及与平衡自身免疫相关的变异基因/科)和与IgA(保护胃肠黏膜系统)表达相关的一些细菌种属;③ 长期素食者T细胞多样性和 IgE表达水平较低,肠道菌群中炎症相关基因大量减少,可能与饮食有关;④ 饮食成分和持续时间或可影响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中促/抗炎因子的平衡。

Impact of a three-months Vegetarian Diet o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Immune Repertoire

04-27  DOI: 10.3389/fimmu.2018.00908

对肠道菌群研究中的饮食变量进行量化

Microbiome[IF:8.496]

① 饮食指标可定量描述饮食差异,使饮食对肠道菌群复杂的影响成为可控变量;② 健康饮食指标(HEI)、地中海饮食评分标准(MDS)和健康饮食多样性指标(HFD-Index)这三套独立指标均可用于衡量与健康相关的饮食状况,而且与菌群数据都显著相关;③ HEI指标与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种属分类结果的关联性优于其他两个指标,是最适用于在肠道菌群研究的衡量饮食习惯的指标;④ HEI指标规避了增加数据维度的弊端,并可与USDA其他数据比对。

Use of dietary indices to control for diet in human gut microbiota studies

04-25  DOI: 10.1186/s40168-018-0455-y

Nature Reviews:自然选择如何使菌群影响宿主行为?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

① 偏侧蛇虫草菌、狂犬病毒、刚地弓形虫等可操纵宿主行为,增加自身适性/传播,但尚无明确证据显示菌群可操纵宿主;② 然而菌群可生成神经活性物质,刺激迷走神经或经循环系统入脑,或作用于免疫系统,从而影响宿主行为,某些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可缓解焦虑和抑郁类症状;③ 共生菌生成影响宿主的物质,可能只是增加其在肠道等局部环境内的竞争或控制力的副产物;④ 宿主与共生菌的共进化,使宿主依赖于这些物质以行使正常生理功能。

Why does the microbiome affect behaviour?

04-24  DOI: 10.1038/s41579-018-0014-3

病菌的群体感应分子可干扰抗病毒免疫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

① 创伤弧菌群体感应(QS)分子苯丙氨酸-脯氨酸-环二肽(cFP)通过干扰视黄酸诱导基因-I产物(RIG-I)的活化来抑制干扰素IFN-β的产生;② cFP与RIG-I的2CARD结构域结合,使其发生构象变化,阻碍TRIM25介导的RIG-1泛素化,最终阻止IFN的产生;③ 对于能被RIG-I识别的丙型肝炎病毒、仙台病毒及流感病毒,cFP增加了宿主对其的易感性,但不影响对诺沃克病毒的MDA5识别;④ 细菌群体感应分子通过调节抗病毒反应,来扰乱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

Vibrio vulnificus quorum-sensing molecule cyclo(Phe-Pro) inhibits RIG-I-mediated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

04-23  DOI: 10.1038/s41467-018-04075-1

细菌素或为生物被膜克星(综述)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N/A]

① 细菌素是核糖体合成的一类抗菌肽,分为翻译后修饰和未修饰两类,其抗菌能力往往优于其他抗生素;② 羊毛硫抗生素属于翻译后修饰的抗菌肽,可防御和清除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的生物被膜,也可用于对抗口腔生物被膜;③ 羊毛硫抗生素等细菌素可作用于生物膜内部,与其它抗生素联用可形成协同抗菌作用,具有高效、经济、规避耐药性等优点;④ 其劣势有易被蛋白酶分解、产量低、分离提纯成本高昂等;⑤ 亟需进一步研究生物被膜形成和细菌素抗菌机理。

Fighting biofilms with lantibiotics and other groups of bacteriocins

04-19  DOI: 10.1038/s41522-018-0053-6

Cell子刊:NLRP3炎症小体抑制抗寄生虫免疫

Cell Reports[IF:8.282]

① 胃肠线虫感染导致小鼠和人体中IL-18分泌增加;② 在鞭虫感染或蠕虫抗原处理的小鼠中,以及与鞭虫抗原或鞭虫外泌体样囊泡共培养的巨噬细胞中,IL-18的分泌依赖于NLRP3炎症小体;③ NLRP3缺陷小鼠促炎症性1型细胞因子应答降低,保护性2型免疫增强,IL-18处理后可逆转;④ NLRP3炎症小体可能抑制了免疫系统对寄生虫感染的抵抗作用;⑤ NLRP3依赖性抑制部分需要CD4细胞的参与,但在缺乏适应性免疫的小鼠中,NLRP3的抑制作用仍存在。

The NLRP3 Inflammasome Suppresses Protective Immunity to Gastrointestinal Helminth Infection

04-24  DOI: 10.1016/j.celrep.2018.03.097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女巫,this little piggy,小肠君,mildbreeze,gaoch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02 益生元、益生菌和合生制剂,近期临床试验小汇总

0501 4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文献!

0430 肠-肾轴:肠道菌群或是防治肾结石的新靶点

0429 如何从肠道菌群的角度研发健康食品?

0428 空气污染物PM2.5竟能损害菌群和糖代谢?

0427 肥胖促进癌症的招数有哪些?

0426 粪菌移植能治病,但也要科学看待勿迷信

0425 高脂饮食诱发脂肪肝,可能是缺了某些肠道菌群代谢物

0424 高纤维饮食:改善菌群,对抗肠道细菌感染

0423 非乳制品益生菌食品新兴的功能食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28794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