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蔡军等再发高分文,阜外引领心血管相
蔡军等再发高分文,阜外引领心血管相关菌群研究
今天是第709期日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团队(蔡军教授供图)
今天日报的头条,我们特别推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主任蔡军教授和团队刚刚在 Microbiome 发表的文章。
2017年2月6日,我们同样在日报头条分享了蔡军团队和合作者的研究:
蔡军+朱宝利+杨新春等:肠道菌群失衡促进高血压
Microbiome[IF:8.496]
① 分析41名健康人、56名高血压前期和9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宏基因组和代谢组;② 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者的菌群失衡且非常类似,且均与宿主的代谢变化紧密相关;③ 两个患者组均表现出: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明显降低,普氏菌占优的肠型,有益菌明显降低而普氏菌和克雷伯氏菌过度生长,微生物功能与疾病关联;④ 研究者建立了基于菌群并能从对照组准确区分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个体的分类器;⑤ 将患者菌群转入无菌小鼠,发现小鼠血压升高。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2017-02-01 DOI: 10.1186/s40168-016-0222-x
一年多之后,蔡军团队和合作者的研究再次登上Microbiome,继续是跟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研究:
蔡军+李玉明等:心梗后要当心肠道菌群移位
Microbiome[IF:8.496]
① 分析49名健康对照、50名稳定性冠心病和100名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液菌群;② STEMI后,患者的血液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升高,超过12%的血液细菌来自肠道菌群;③ 血液中肠道菌群产物显著增加,与STEMI后的系统性炎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④ 心肌梗死小鼠模型中,左心室功能减退和肠灌注不足,使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肠粘膜受损,导致肠道通透性升高;⑤ 抗生素治疗消除肠道细菌移位,可缓解模型小鼠的系统性炎症与心肌细胞损伤。
Gut-dependent microbial translocation induces inflamm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fte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04-03 DOI: 10.1186/s40168-018-0441-4
蔡军教授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临床专家,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工作多年。而在临床之外,他的科研工作做得很深入,曾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Circulation、Hypertension等SCI杂志论文20多篇。
近些年来,他带领团队也将目光投向了肠道菌群,并陆续开始发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目前,在中国的心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研究领域,蔡军团队已走在前面引领。据蔡军教授介绍,不日他们还会有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发表,我们届时会及时向大家推荐。
特别推荐:5月11日晚上,蔡军教授将在第四期“肠道”演讲上向大家科普高血压与肠道菌群的故事,参加中国肠道大会的你千万别错过了他的精彩演讲哦!
5月11-13日的中国肠道大会,专家云集,精彩纷呈,期待你来学习和交流:
点击图片可了解最新进展
5月11-13日,据说有远见的导师们、老板们都会安排学生们、员工们到北京,在中国肠道大会听干货涨知识~~~ 请注意,第一波早鸟优惠和大会征文会在4月15日截止,详情请访问官网了解:2018.mr-gut.cn。
以下是今天日报的其他内容:
CID:菌群药物RBX2660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效果如何?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IF:8.216]
① 133名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双剂量RBX2660(一种基于菌群的制剂,A组)、双剂量安慰剂(B组)、单剂量RBX2660+单剂量安慰剂(C组);② 在8周的治疗后,比较A、B、C组的疗效,及RBX2660在24个月期间的安全性;③ A、B、C组的疗效分别为61%、45%、67%,A、B组之间无显著差异,B、C组之间有显著差异;④ 在所有使用RBX2660进行治疗的患者中,疗效为88.8%;⑤ RBX2660组与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