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自身免疫病:人体共生菌会是诱因吗?
自身免疫病:人体共生菌会是诱因吗?
今天是第698期日报。
Science子刊:共生菌可能在易感个体中引发自身免疫病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6.796]
① 抗Ro60的自身抗体是红斑狼疮患者中常见的早期自身抗体;② 在人体皮肤、口腔和肠道菌群中,鉴定出多形拟杆菌等表达Ro60直系同源蛋白的常见共生菌;③ 这类细菌可被患者免疫系统识别:与Ro60自身抗体结合、激活自身抗原特异性CD4记忆T细胞;④ 给无菌小鼠定殖多形拟杆菌,可诱导其产生抗人Ro60的T细胞和B细胞应答,并加剧红斑狼疮模型小鼠发病;⑤ 产生人体自身抗原同源物的共生菌,可能通过触发交叉免疫反应,引起易感个体的慢性自身免疫病。
Commensal orthologs of the human autoantigen Ro60 as triggers of autoimmunity in lupus
03-28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n2306
Microbiome:菌群代谢产物丙酸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Microbiome[IF:8.496]
① 已有的对肠-脑轴作用机理的解释包括:调节自主/感觉运动的联系、免疫活化、神经内分泌通路调节;② 肠道菌发酵食物产生并作用于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的丙酸可能是第四种解释;③ 在人颅内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中,1μM的丙酸可通过CD14依赖性途径,抑制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激活的TLR信号通路;④ 并通过NRF2信号通路抑制LRP-1的表达以在应对氧化应激时保护血脑屏障;⑤ 肠道菌群通过代谢产物作用于血脑屏障,从而影响肠-脑轴。
Microbiome-host systems interactions: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pionate upon the blood-brain barrier
03-21 DOI: 10.1186/s40168-018-0439-y
Cell:服药有讲究,生物钟调节血脑屏障影响药物入脑
Cell[IF:30.41]
① 在夜晚时刻,果蝇的血脑屏障对异生物质的通透性最高;② 生物钟对异生物质外流的调节驱动了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生物节律,依赖于血脑屏障神经束膜中的神经胶质的分子时钟,尽管外流性转运蛋白仅存在于神经束膜下的神经胶质(SPG)中;③ 节律性信号的跨层传递需要间隙连接的周期性表达;④ 夜间的间隙连接降低了细胞内的镁,后者是SPG中的外流正向调节因子;⑤ 在果蝇癫痫模型中,夜间服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更加有效,与夜间较少的外排相对应。
A Circadian Clock in the Blood-Brain Barrier Regulates Xenobiotic Efflux
02-27 DOI: 10.1016/j.cell.2018.02.017
Nature: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何会产生可怕的毒副作用
Nature[IF:40.137]
① 少部分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症状,包括精神性、肌肉、韧带和神经感觉异常,如韧带断裂和不可逆神经损伤等;② 2016年美国FDA承认该类药物可造成潜在永久性损伤综合征,称之为喹诺酮相关残疾(FQAD),推荐其仅限用于严重感染;③ 机制可能为氟喹诺酮类损伤线粒体,驱动线粒体内氧化应激从而抑制线粒体功能;④ 另一种可能机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可结合数种DNA修饰酶中的铁原子,导致与某些药物副反应相关的表观遗传学改变。
When antibiotics turn toxic
03-22 DOI: 10.1038/d41586-018-03267-5
Science:靶向免疫细胞治疗高血压
Science[IF:37.205]
① 免疫系统在高血压中起到关键作用,一些研究提示免疫细胞可使啮齿动物,甚至是人体的血压升高;② 活化的免疫细胞可损伤肾脏及血管内壁,从而造成血压的升高;③ 例如在肾脏中,免疫细胞促进钠离子的滞留,后者可起到生压作用;④ 调节性T细胞可减少小鼠的血管损伤并降低血压;⑤ 鉴定出一种化合物2-HOBA,可阻断氧化脂质对蛋白的损伤及对免疫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小鼠体内因免疫细胞造成的高血压。
Restraining immunity could lower high blood pressure
03-02 DOI: 10.1126/science.359.6379.966
AJG:辣椒素还能鉴别功能性消化不良?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9.566]
① 选取224名胃肠道门诊患者口服含有0.75毫克辣椒素的胶囊;② 通过评分问卷计算口服辣椒素之前及之后的症状严重程度差异(症状评分差异);③ 症状评分差异用于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准确率为70-71%,敏感性为0.51-0.59,特异性为0.84-0.89;④ FD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中位数高于IBD、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IBS)等胃肠道疾病患者及其它疾病的患者;⑤ 胃食管反流的非FD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显著低于胃食管反流的FD患者。
Identifica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a Simple, Minimally Invasive Test: A Single Center Cohort Study of the Oral Capsaicin Test
03-13 DOI: 10.1038/ajg.2018.16
Science子刊:非胰岛特异性CD8+ T细胞可抑制1型糖尿病
Science Immunology[IF:N/A]
① 1型糖尿病患者的炎性病变的胰岛中有多种T细胞浸润;② 多数胰岛内的细胞毒性CD8+ T细胞(CTL)并非胰岛抗原特异性,被认为可能被动促进了组织损伤;③ 然而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胰岛中的非胰岛抗原特异性CTL起到了免疫调节作用;④ 高水平的非胰岛抗原特异性CTL在胰岛中的浸润,不会导致小鼠糖尿病的发展;⑤ 非胰岛抗原特异性CTL的积累降低了胰岛特异性CTL的活性及增殖;⑥ 非胰岛抗原特异性CTL抑制自身免疫的作用也存在于病毒性脑膜炎模型中。
Suppression of diabetes by accumulation of non-islet-specific CD8effector T cells in pancreatic islets
03-23 DOI: 10.1126/sciimmunol.aam6533
Nature:胰岛素抵抗帮助洞穴鱼适应极端环境
Nature[IF:40.137]
① 生活于洞穴中的墨西哥丽脂鲤相比于生活于河流中的种群,血液糖稳态失调并表现出胰岛素抵抗;② 许多洞穴鱼种群的胰岛素受体上携带了一个突变,可降低胰岛素结合能力导致高血糖;③ 在洞穴表面生活的杂交种群更多地携带该突变,携带该突变的斑马鱼体重增加并表现出胰岛素抵抗;④ 因洞穴中的食物供给不足,更高的体重可能是优势;⑤ 在人类中,胰岛素受体上的相同突变导致严重胰岛素抵抗并减少寿命,然而携带突变的洞穴鱼的寿命不受影响。
Insulin resistance in cavefish as an adaptation to a nutrient-limited environment
03-21 DOI: 10.1038/nature26136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702797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