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琥珀酸:隐藏在神经炎症和肥胖症中的关
琥珀酸:隐藏在神经炎症和肥胖症中的关键代谢物
今天是第667期日报。
Cell子刊:琥珀酸激活NSC的抗神经炎症作用
Cell Stem Cell[IF:23.394]
① 在多发性硬化小鼠模型中,通过脑脊液注射移植体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iNSC);② 可降低脑脊液中的琥珀酸水平、减少单核吞噬细胞(MP)浸润和继发性神经损伤,其抑制神经炎症的效果与移植神经干细胞等同;③ 炎性MP释放的琥珀酸可激活NSC的琥珀酸受体(SUCNR1)/GPR91,增加NSC的琥珀酸摄入以清除胞外琥珀酸;④ 并分泌前列腺素E2诱导1型MP向抗炎性的氧化磷酸化代谢表型转变,以抑制炎症;⑤ 移植Sucnr1-/-的NSC,可严重削弱其抗炎性作用。
Macrophage-Derived Extracellular Succinate Licenses Neural Stem Cells to Suppress Chronic Neuroinflammation
02-22 DOI: 10.1016/j.stem.2018.01.020
ISME:肥胖症中的肠道菌群特征与血液琥珀酸浓度
ISME Journal[IF:9.664]
① 在西班牙白人中进行的横断面-前瞻性调查显示,肥胖症与血液中琥珀酸增加及异常糖代谢相关;② 普雷沃氏菌科和韦荣球菌科产琥珀酸, Odoribacteraceae和梭菌科分解琥珀酸,琥珀酸产生菌/分解菌比例显著影响血液中琥珀酸浓度;③ 减肥引起琥珀酸产生菌/分解菌比例下降,伴随着血液中琥珀酸的减少;④ 健康人血液中琥珀酸浓度与肠道菌群糖代谢和产能变化相关,与体重无关;⑤ 血液琥珀酸浓度增加,可能源于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紊乱和渗透性改变。
Elevated circulating levels of succinate in human obesity are linked to specific gut microbiota
02-12 DOI: 10.1038/s41396-018-0068-2
TEM:禁食能否帮助“饿死”癌细胞?(综述)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IF:10.893]
① 癌细胞信号传导及代谢通路失调,导致葡萄糖摄入增多、线粒体功能改变及逃避抗生长信号;② 禁食和模拟禁食饮食(FMD)可减少IGF-1和葡萄糖及相关信号水平,部分介导了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中引发的不同反应;③ 可使正常细胞中TOR和AKT等通路下调、抗压力基因上调,保护其免受化疗等应激源的伤害(差异应激抗性);④ 还可使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更易感、提高治疗效果(差异应激致敏),或与癌细胞独特的代谢特征有关;⑤ FMD或可用于辅助临床治疗。
Starvation, Stress Resistance, and Cancer
02-17 DOI: 10.1016/j.tem.2018.01.008
Cell子刊:禁食相关干预手段或可促进健康长寿
Cell Metabolism[IF:18.164]
不同禁食形式对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包括有效性,作用机制、安全性;① 禁食大于24小时将改变机体代谢,使更依赖于酮体样碳源而非葡萄糖;② 间歇和周期性禁食、限时饮食(TRF)都有益于疾病预防和治疗,禁食和模拟禁食饮食(FMD)可成为预防和治疗慢性代谢疾病的潜在疗法;③ FMD可促进肝脏组织/细胞再生、减少腹部脂肪沉积、恢复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改善神经再生和记忆;④ 不同禁食相关的干预手段,或可成为促进健康长寿的可行方法。
Fasting, Circadian Rhythms, and Time-Restricted Feeding in Healthy Lifespan
2016-06-14 DOI: 10.1016/j.cmet.2016.06.001
近8万人数据:ω-3脂肪酸补剂或对预防冠心病无效
JAMA Cardiology[IF:N/A]
① 77?917位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受试者(61.4%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4岁)的10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进行荟萃分析;② 补充ω-3脂肪酸(FA)与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任何冠心病事件和前驱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或使用他丁类药物患者的主要血管事件均无显著关联;③ 补充海洋源ω-3FA达4.4年与降低致命/非致命冠心病或任何主要血管事件无显著性关联;④ 该结论不支持有冠心病史的病人补充1g/d ω-3FA的推荐,应考察较大剂量的作用效果。
Associations of Omega-3 Fatty Acid Supplement Use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s: Meta-analysis of 10 Trials Involving 77?917 Individuals
01-31 DOI: 10.1001/jamacardio.2017.5205
NEJM:RV3-BB疫苗可从出生时有效防御轮状病毒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2.406]
① 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RV3-BB口服疫苗对轮状病毒胃肠炎的预防效果,按新生儿或婴儿时间表接种3次;② 符合方案分析(1513例)表明,完成全部接种的婴儿中,出生后18个月时,疫苗预防严重轮状病毒胃肠炎的有效率为75%(新生儿时间表)、51%(婴儿时间表)和63%(综合);③ 意向治疗分析(1649例)表明,未能按时接种疫苗的婴儿中,有效率分别为68%、52%和60%;④ 该疫苗可为新生儿从出生时起提供对轮状病毒的有效防护。
Human Neonatal Rotavirus Vaccine (RV3-BB) to Target Rotavirus from Birth
02-22 DOI: 10.1056/NEJMoa1706804
香港大学等:宏基因组分析结合菌株培养技术,揭示抗生素生物降解机理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6.198]
① 富集两年的活性污泥将作为碳源的磺胺嘧啶(SDZ)完全降解,节杆菌(Arthrobacter)和脂肪杆菌(Pimelobacter)在富集的菌群中所占比例最高,推测是主要的SDZ分解者;② 2-氨基嘧啶(2-AP)是SDZ分解的主要中间产物,脂肪杆菌LG209的菌株分离得益于2-AP对脂肪杆菌等菌群的选择作用;③ SDZ在培养基中的分解,主要由特异性分解SDZ的节杆菌与特异性分解2-AP的脂肪杆菌共同作用;④ 宏基因组信息与菌株特征结合,有助于研究菌群功能和机理。
Partnership of Arthrobacter and Pimelobacter in aerobic degradation of sulfadiazine revealed by metagenomics analysis and isolation
01-29 DOI: 10.1021/acs.est.7b05913
SP: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发育情况与足月儿有区别吗?
Scientific Reports[IF:4.259]
① 收集45例母乳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从出生到生后60天的粪便,分析早产儿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发育;② 影响肠道菌群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孕龄,抗生素使用有很强但短暂的作用,出生方式影响不大;③ 菌群发育主要分为4个阶段,分别由葡萄球菌、肠球菌、肠杆菌和双歧杆菌先后主导,肠球菌阶段只存在于极度早产儿,其存在或许延迟了菌群在这些婴儿中的演替发育;④ 适当护理条件下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其肠道菌群发育与足月婴儿并无太大区别。
Intestinal microbiota development and gestational age in preterm neonates
02-06 DOI: 10.1038/s41598-018-20827-x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陈绮翎,小胖子,MP,this little piggy,小肠君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211 Nature新研究:肠道免疫细胞如何“耐受”致病共生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