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菌群vs心血管:克利夫兰大佬和中国门徒
菌群vs心血管:克利夫兰大佬和中国门徒连发3篇
今天是第648期日报。
洪华山+郑乐民:肠道细菌产的TMAO或促进血管老化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IF:5.606]
① 分析对比年轻人(18-44岁)及老年人(65岁以上)、不同年龄的SAMP8及SAMR1小鼠模型的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② 在人类及小鼠中,循环TMAO水平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③ TMAO处理SAMR1小鼠16周,可引起血管老化,并加速SAMP8小鼠中的血管老化过程;④ 体外实验发现,TMAO处理可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衰老,减少细胞增殖,增加衰老标记物的表达,抑制细胞迁移;⑤ 在体外及体内,TMAO均可抑制SIRT1的表达,增加氧化应激。
注:本研究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洪华山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郑乐民教授团队合作完成,其中郑乐民教授毕业于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Gut flora-dependent metabolite Trimethylamine-N-oxide accelerates endothelial cell senescence and vascular aging through oxidative stress
2018-01-08 DOI: 10.1016/j.freeradbiomed.2018.01.007
Clin Sci: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有什么关系?(综述)
Clinical Science[IF:4.936]
①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② 肠道菌群的组分(包括LPS、细菌细胞壁产物)及代谢产物(包括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尿毒症毒素)可能与上述疾病的进展相关;③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氧化三甲胺(TMAO)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显著相关;④ 一些研究证实,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地中海饮食可降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注:本文由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 W H Wilson Tang 教授领衔。
Gut microbiota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2018-01-16 DOI: 10.1042/CS20171090
Nature子刊:菌群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26.819]
① 口腔及肠道菌群易位进入血液后,可通过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LPS、dsRNA等)激活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TLR、NOD1等),驱动心血管疾病(CVD)发病;② 菌群产生的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次级胆汁酸等代谢产物影响CVD发生率;③ 氧化三甲胺可激活NF-κB、MAPK等通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血管炎及相关肾损伤;④ 次级胆汁酸可通过激活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GR5)、维生素D3受体(VDR)等参与CVD发病。
注:本文由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 Stanley L Hazen 教授领衔。
Microbial mod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18-01-08 DOI: 10.1038/nrmicro.2017.149
周集中团队:不同牙周健康状态下的口腔菌群
ISME Journal[IF:9.664]
① 分别从21名健康人及48名牙周病患者中收集唾液和龈下标本,在检测到的1979个OTU中, 有28个在患病者牙菌斑中含量较高,而在正常人中有12个含量较高;② 治疗之后与疾病有关的菌群有下降趋势,而与健康有关的菌群有上升趋势;③ 生态漂移是牙菌斑和唾液菌群变化的重要原因,扩散限制和同类选择分别影响正常人和患病者的唾液菌群;④ 正常人和患牙周病的患者菌群及其聚合过程都有不同之处,分析菌群的聚合过程有助于找到治疗牙周炎的新方法。
Oral microbiota of periodontal health and disease and their changes after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
2018-01-16 DOI: 10.1038/s41396-017-0037-1
李秋荣团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液及嗜中性粒细胞相关菌群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4.300]
① 感染性并发症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② 分析50名SAP患者和12名健康对照血液中的菌群组成,患者分为未感染组(17例)、感染组(16例)和脓毒性组(17例);③ 与健康对照相比,患者血液和嗜中性粒细胞相关菌群显著改变,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增加,放线菌门减少;④ 患者菌群组成变化与免疫紊乱相关,包括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和嗜中性粒细胞蛋白质组学改变;⑤ 不同SAP亚组之间的菌群组成无显著差异。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lood and Neutrophil-Associated Microbiom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Using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2018-01-23 DOI: 10.3389/fcimb.2018.00005
SR:中风如何影响肠道菌群
Scientific Reports[IF:4.259]
① 中风可显著改变小鼠的胃肠道粘膜菌群,即使在门水平上,胃肠道中所有部分的菌群组成均有显著差异;② 中风诱导的胃肠道粘膜菌群主要变化表现为Akk菌及梭菌属物种的丰度增加;③ 中风小鼠在进行手术后,其胃肠道粘膜菌群与进行假手术的小鼠相比也有显著差异;④ PICRUSt分析结果显示,中风可以导致胃肠道粘膜菌群中与传染病、膜运输和异生物质降解相关的功能显著增加。
An insight into intestinal mucosal microbiota disruption after stroke
2018-01-12 DOI: 10.1038/s41598-017-18904-8
MER:如何在空气样本中检测真菌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IF:7.332]
① 由于对真菌的研究和鉴定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并且需要专业的知识,目前对真菌的生态结构了解较少;② 介绍一种简易、高效、低成本的真菌采样方法,能够应用到大规模的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③ 利用一种气旋式取样器将空气中的真菌孢子直接采集到收集管中,分析其中的DNA序列从而得到样本的真菌物种信息;④ 为了检测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从芬兰不同地理位置取样发现,相距100km以上的标本有差异,而10km以内无差异。
Give me a sample of air and I will tell which species are found from your region -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fungi from airborne spore samples
2018-01-13 DOI: 10.1111/1755-0998.12755
EP:绵羊瘤胃中的耐药基因
Environmental Pollution[IF:5.099]
① 对10只公羊体内分两次取样的瘤胃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测序,共得到1Tb基因组数据和120Gb转录组数据,分析其中的抗生素耐药基因(ARG);② 使用CARD(综合抗生素抗性数据库)进行ARG的丰度分析,共发现30种不同抗生素的ARG;③ 针对达托霉素的ARG含量最丰富,提示反刍动物是达托霉素耐药性的来源;④ 针对粘菌素的ARG(来源于pmrE基因)在其它地方较为罕见,但其在瘤胃中丰度较高。
Deep sequence analysis reveals the ovine rumen as a reservoir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2018-01-11 DOI: 10.1016/j.envpol.2017.12.067
Lancet子刊:非洲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急需改善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IF:19.742]
① 于2013-2016年间纳入62%利隆圭城市人群及88%卡龙加县农村人群,进行横断面人群研究;② 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病率很高,城市情况比农村更为严重,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城市女性发病率最高;③ 41%的糖尿病患者和58%高血压患者未得到确诊,并且可通过药物来很好地控制糖尿病和血压的患者不到一半;④ 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在马拉维城乡非常普遍,但许多患者未确诊和疏于管理,迫切需要相关部门提出干预措施。
Prevalence of obesity,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and cascade of care in sub-Saharan Africa: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rural and urban Malawi
2018-01-19 DOI: 10.1016/S2213-8587(17)30432-1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洋,杨展,女巫,兵兵,gaoch,this little piggy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120 Cell + Nature + Science:菌群研究就是“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