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强证再现:家里养狗,孩子少过敏~ 热
强证再现:家里养狗,孩子少过敏~
今天是第597期日报。
Pediatrics:养狗可降低儿童的过敏性皮肤炎风险
Pediatrics[IF:5.705]
① 选取1111名儿童的数据(其中411名儿童的母亲患有哮喘,另700名儿童为随机选择),分析家犬饲养对过敏性皮肤炎(AD)风险的影响;② 养狗的家庭中,儿童患AD的风险显著降低,且养狗的数量越多,AD的风险越低;③ 若单独分析700名随机选择儿童的数据,发现养狗在AD发病中的保护作用仅体现在那些母亲也患有AD的儿童中;④ 父母的AD状态不影响后代的AD发病率。
Domestic Dog Exposure at Birth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topic Dermatitis
2017-12-01 DOI: 10.1542/peds.2017-2475Y
Nature:宝宝身体好,猫狗或真不可少!
Nature[IF:40.137]
① 30年前,大部分微生物被人类敬而远之,但随着卫生假说提出,很多证据表明脏一点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少发生过敏、哮喘等疾病;② 包括一项纳入27.5万儿童在内的研究,证明家庭里的狗、猫等宠物,与孩子的过敏或哮喘发生率降低有关;③ 宠物可能通过毛发、爪子等将家庭外的微生物带回家,也可能成为家庭成员间微生物交流的媒介;④ 尽管有人提出质疑,也有一些实验因为参与者退出或宠物死亡没有深入,但更大规模持续时间更长的研究还在继续。
Microbiome: Puppy power
2017-03-29 DOI: 10.1038/543S48a
COM:微生物消失,人类正面临危机可能!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IF:6.635]
① 人类从大猩猩进化而来的过程中丢失了大量的肠道菌群,这种缩减从原始进化就开始了;② 肠道菌群减少的速度因现代生活方式而加快,生活在现在工业时代的人类,其肠道菌群的含量是所有灵长类动物中最少的;③ 很多医疗手段以及膳食纤维的缺乏可能导致肠道细菌的灭绝;④ 肠道菌群的减少或缺失,可能会促使整个人类感染某种特定疾病,产生自身免疫紊乱或者代谢综合征;⑤ 一些“丢失”的菌群可能存在于其他某些人群中,也有可能已经彻底消失了。
The shrinking human gut microbiome
2017-04-28 DOI: 10.1016/j.mib.2017.04.002
马永慧等:微生物样本库的伦理问题(综述)
Asian Bioethics Review[IF:N/A]
① 建立微生物样本库用于健康疾病相关研究已成为必然趋势;② 不同于传统人体生物样本库,人体微生物样本及其基因信息可能带来新的伦理和社会问题;③ 这些问题包括:人体微生物样本的属性、不同的理解对风险受益评估的影响、样本提供者的隐私权、知情同意权、对样本提供者进行结果反馈;④ 应该在微生物研究项目的开始阶段即关注这些问题;⑤ 应修改现有的管理机制,以更好地应对微生物样本库的特殊性。
Biobanking for human microbiome research: promise, risks, and ethics
2017-12-07 DOI: 10.1007/s41649-017-0033-9
Microbiome:全自动宏蛋白组数据分析平台MetaLab
Microbiome[IF:8.496]
① MetaLab是一个全自动软件平台,可直接利用质谱原始数据快速进行微生物蛋白质鉴定和分类分析,简化宏蛋白组数据分析的过程;② 该平台提高了从数据库中鉴定肽的速度,并利用肽的定量信息估计其在所有系统发育级别的分类群的相对丰度;③ 可生成样品特异性数据库,提供了肽测定和分类学分析之间的无缝连接,肽丰度可用于测量菌群的变化;④ 导出的分类结果文件可与广泛使用的宏基因组学工具完全兼容。
MetaLab: an automated pipeline for metaproteomic data analysis
2017-12-02 DOI: 10.1186/s40168-017-0375-2
BJN:母鼠及其雄性后代缺ω-3,后代菌群及代谢失调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IF:3.706]
① 孕期雌鼠分为3组:对照组、饮食中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饮食中缺乏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其后代雄鼠沿用相同的饮食持续12周;② n3-组的后代雄鼠的脂肪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及n3+组,且盲肠菌群组成发生改变:柔膜菌门、厌氧支原体属、红蝽菌科的丰度增加;③ n3+组中与能量代谢(α-酮戊二酸、苹果酸、延胡索酸)相关的盲肠代谢产物增加,n3-组的盲肠短链脂肪酸减少。
Deficiency of essential dietary n-3 PUFA disrupts the caecal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in mice
2017-12-01 DOI: 10.1017/S0007114517002999
SR:培养组学+测序,分析人肠道真菌
Scientific Reports[IF:4.259]
① 利用培养组学方法,从14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出17800个真菌菌落,来自于41个真菌物种,其中10个物种是首次在人体肠道中被发现;② 对ITS1及ITS2扩增子的深度测序分别鉴定出142及173个相应OTU,子囊菌门占据了总OTU中的大部分;③ ITS1与ITS2扩增子测序提供的肠道真菌群落信息与培养组学存在差异,两者对粪便真菌多样性的分析形成了互补;④ 病人肠道内的真菌多样性及丰度高于健康人。
Culturomics and Amplicon-based Metagenomic Approaches for the Study of Fungal Population in Human Gut Microbiota
2017-12-01 DOI: 10.1038/s41598-017-17132-4
JCG:IBS-D与UC患者的粘膜相关菌群差异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IF:3.328]
① 选取20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28名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6名健康人,分析粘膜相关菌群的组成差异;② IBS-D患者的粘膜相关细菌定殖于粘膜表面及附近的黏蛋白层中,在活动性UC患者的粘膜相关菌群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属定殖于固有层;③ IBS-D及UC患者的粘膜相关细菌总数及大肠杆菌、梭菌属、拟杆菌属数量均显著上升,拟杆菌属显著减少,UC患者的粘膜细菌总数多于IBS-D患者;④ 乳杆菌属的丰度仅在UC患者中下降。
Distinct Microbial Populations Exist in the Mucosa-associated Microbiota of 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2017-11-28 DOI: 10.1097/MCG.0000000000000961
Microbiome:不同膳食如何驱动瘤胃病毒组?
Microbiome[IF:8.496]
① 为5头牛交叉设计4种随机饮食,分析瘤胃细菌及病毒群落结构及功能;② 细菌及病毒的群落差异主要受到总饮食养分(TDN)的影响,其它影响病毒群落的因素包括膳食锌含量、微生物功能多样性;③ 鉴定出普遍存在的14个瘤胃病毒种群,提示存在核心瘤胃病毒组,主要由新型病毒组成;④ 对病毒编码的辅助代谢基因(AMG)进行分析,发现瘤胃病毒可通过糖苷水解酶进一步破坏复杂的碳水化合物;⑤ 瘤胃病毒还可通过戊糖磷酸途径及生成叶酸促进复制。
Dietary energy drive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ovine rumen viral communities
2017-11-28 DOI: 10.1186/s40168-017-0374-3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热心肠先生,兵兵,小扣啊,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