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炎症性肠病专题:菌群、疗法与机制
炎症性肠病专题:菌群、疗法与机制
今天是第1367期日报。
Nature Reviews:一文+一图读懂IBD中的宿主-菌群互作(综述)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IF:44.019]
① 肠道粘膜屏障将共生菌群与肠道上皮分隔,粘膜处的免疫细胞抑制共生菌群的积累及易位;② 一些IBD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粘膜屏障或免疫应答受损,引起肠道菌群及免疫平衡的失调;③ 共生菌群可帮助宿主维持肠道免疫平衡,如分节丝状菌通过促进Th17细胞分化、ILC3活化等增强粘膜免疫应答;④ 共生菌群在Treg的诱导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调控肠道免疫稳态;⑤ IBD发病伴随致病菌的积累与易位,IBD进展伴随菌群多样性的降低、有益菌的减少及致病菌的扩增。
Host microbiota interac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01-31, doi: 10.1038/s41577-019-0268-7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及进展过程中,粘膜屏障功能及菌群-宿主互作平衡(尤其是菌群-免疫互作)如何被破坏,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免疫应答失衡的机制。我们特别将文中的配图改制为一图读懂,希望能帮助专业人士更好的了解文章中的精华内容。(@szx)
请长按二维码查看一图读懂
粪菌移植或可维持克罗恩病的缓解
Microbiome[IF:10.465]
① 纳入17名克罗恩病(CD)患者,口服皮质类固醇进入临床缓解期后,8名接受粪菌移植(FMT),9名为假移植组,并逐渐减量药物;② 在第10和24周,假移植组的无类固醇临床缓解率分别为44.4%和33.3%,FMT组分别为87.5%和50%;③ 6周后,FMT组的内镜下CD严重程度指数显著下降,但假移植组未见改变;④ 6周后,假移植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但FMT组未见改变;⑤ 供体菌群定殖的缺失与疾病复发相关,试验中未出现安全问题。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to maintain remission in Crohn’s disease: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02-03, doi: 10.1186/s40168-020-0792-5
【主编评语】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RCT研究结果,在口服皮质类固醇进入临床缓解期的克罗恩病患者中进行单次粪菌移植,以供体菌群在受体体内的定殖为主要终点。虽然并无患者达到研究的主要终点,但相比于假移植,粪菌移植可显著降低内镜下的疾病严重程度指数,且粪菌移植组患者的无复发率及无类固醇临床缓解率更高(但差异不显著)。(@szx)
张发明团队:换个方式认识粪菌移植治疗克罗恩病的价值
Microbial Biotechnology[IF:4.857]
① 分析174名粪菌移植(FMT)升阶策略(step-up FMT)治疗克罗恩病(CD)的长期随访患者,随访1-6年;② 定义7项CD患者的“困难”为需要解决的靶标:腹痛、腹泻、便血、发热、激素依赖、肠皮瘘、活动性肛瘘,评价FMT的有效“打靶”效果;③ FMT对7个“靶标”都显效,其中腹痛、腹泻、便血和发热3个月有效改善率分别为70.5%,62.3%,72%和76.5%;④ 43.7%(76/174)、20.1%(35/174)的患者至FMT治疗后最后一次随访获得临床应答和持续临床缓解。
Efficacy of 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Crohn’s disease: a new target treatment?
01-20, doi: 10.1111/1751-7915.13536
【主编评语】克罗恩病(CD)尚无治愈手段,粪菌移植(FMT)治疗CD的疗效尚存争议,迄今为止,全球的研究者几乎都是依靠CD的疾病活动度总体评分(如CDAI和HBI)作为评价依据。不可否认FMT能有效控制或者消除某些“困难”,但是既往的评分标准却难以完整反映出其对疾病治疗的贡献。本研究用“靶标治疗”概念分解患者的“困难”,不用一个绝对的总体评分反映FMT治疗CD的价值,而用“分检”代替“桶装”的评价方式处理,研究结果也支持以“靶标治疗”的认识方式去理解FMT治疗CD的价值。研究认为,CD的总体评价方法不能通用于临床治疗获益评价,例如癌症的治疗,在没有方法消除肿瘤的时候,消除癌性疼痛也是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贡献。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所涉及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数据主要基于洗涤菌群移植(WMT)方法。这是目前FMT治疗CD样本量最大、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并且第一次对FMT治疗后CD患者的长期结局进行评价。这项研究也鼓励临床医师们在使用HBI或CDAI等传统评估方式外,以具体症状改善为靶标评估FMT对CD的治疗价值。(@mildbreeze)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4177220.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