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早产宝宝需重视,远期危害风险高 母婴
早产宝宝需重视,远期危害风险高 母婴之声
“母婴之声”由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出品。
今天是069期。
JAMA:大队列数据表明早产儿的长期健康损害风险
JAMA[IF:51.273]
① 纳入瑞典国家出生队列中256万新生儿数据,平均随访29.8年,记录AYAHOPE并发症指标和CCI并发症指标;② 随访期间,极早产(22-27周)、早早产(28-33周)、早产(34-36周)、轻早产(37-38周)以及足月产的儿童的无AYAHOPE并发症生存率分别为22.3%、48.5%、58.0%、61.2%、63.0%;③ 无CCI并发症的生存率分别为32.5%、66.4%、77.1%、80.4%、81.8%;④ 早产儿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增高,且胎龄越小,风险越高。
Prevalence of Survival Without Major Comorbidities Among Adults Born Prematurely
10-22, doi: 10.1001/jama.2019.15040
【主编评语】本研究基于瑞典国家数据库,发现早产儿在未来30年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是增高的。本研究采用AYAHOPE、CCI两个指标评估并发症的发生,在疾病负担研究中值得借鉴。同时,本研究结果也为早产儿的长期护理提供科学依据。(@Epi汪)
母乳喂养或通过IgA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在发生及不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产儿中,进行肠道菌群检测;② 健康婴儿肠道中肠杆菌科丰度不仅较低,而且大部分与IgA结合;③ 同时利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发现,在NEC发病之前,肠道中不与IgA结合的肠杆菌科丰度增高;④ 为验证IgA与NEC的因果关联,研究者利用小鼠模型,发现不产生IgA的小鼠、采用牛奶喂养的小鼠发生NEC的风险均较高;⑤ 母乳喂养本身不足以预防NEC,必须含有IgA才能产生这种特殊功效。
Maternal IgA protect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preterm infants
06-17, doi: 10.1038/s41591-019-0480-9
【主编评语】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设计,发现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产儿肠道菌群中,不仅反映在肠杆菌科丰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是否与IgA结合。并通过小鼠动物实验,证实了IgA与NEC的因果关系,证实通过喂养含有IgA的母乳是早产儿预防NEC的关键。(@Epi汪)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生物标志物探索
JAMA Network Open[IF:N/A]
① 纳入136名早产儿,其中18.4%的儿童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4.0%的为疑似NEC,检测粪便样本中肠碱性磷酸酶(IAP)含量和活性;② NEC、疑似NEC及无NEC的儿童IAP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99%、123%和4.8%;③ 而IAP活性中位数分别为183、355、613μmol/min/g;④ 利用IAP含量诊断NEC、疑似NEC的作用较大(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97);⑤ 利用IAP活性诊断NEC、疑似NE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62;⑥ IAP含量和活性或可作为NEC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Association of Intestinal Alkaline Phosphatase With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Among Premature Infants
11-08,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19.14996
【主编评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是危害早产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探索一种早期准确诊断这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能够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本研究发现,早产儿粪便样本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和活性是作为候选的生物标志物较好的生物指标。值得临床儿童医生参考。(@Epi汪)
新证据:阴道菌群如何影响早产?
mBio[IF:6.747]
① 早产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为宫颈长度太短和阴道菌群紊乱;② 纳入340名孕妇,收集阴道冲洗液和分泌物,检测阴道菌群以及D-乳酸、L-乳酸、TIMP1、TIMP2、MMP2、MMP8等物质含量;③ 阴道菌型分类中CSTI和CSTV中D-乳酸含量较高,而IV、III型中TIMP1含量较高;④ 回归模型结果提示宫颈长度与D-乳酸及年龄有关;⑤ 结构方程模型提示阴道菌群分型可通过改变TIMP1含量而改变宫颈长度,而民族、年龄等因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Vaginal Biomarkers That Predict Cervical Length and 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Vaginal Microbiomes of Pregnant Women
10-22, doi: 10.1128/mBio.02242-19
【主编评语】本研究具有丰富的分析内容,完美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孕妇阴道菌群分型的不同,通过改变各种蛋白酶活性和含量,从而影响宫颈长度,而宫颈长度过短是引起早产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认为,通过检测阴道分泌物中TIMP1和D-乳酸水平,或是一种预测早产风险的快速、无创的方法!(@Epi汪)
多组学技术助力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异常疾病研究
mSystems[IF:6.519]
① 纳入50名低于29周出生的早产儿,前瞻性重复收集婴儿粪便样本,并记录支气管肺发育异常(BPD)的发生;② 发生BPD的儿童肠道菌群中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相对丰度变化与未发生BPD儿童不同;③ 血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提示BPD儿童中有400个基因被上调,主要集中在红细胞发育和氧气运输相关功能上;④ 但多种免疫途径代谢通路是下调的;⑤ 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和转录组改变存在关联,提示菌群改变可能影响免疫基因表达。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and the Blood Transcriptome in Preterm Infants at Less than 29 Weeks Gestation Diagnosed with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10-29, doi: 10.1128/mSystems.00484-19
【主编评语】本研究关注早产儿是否发生支气管肺发育异常者其肠道菌群结构以及血转录组学改变,结果提示早产儿的肠道菌群或可通过影响免疫调控从而改变早产儿疾病风险。该研究结合了微生物组学及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为早产儿疾病风险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Epi汪)
JAMA子刊:儿童疫苗接种问题需受关注
JAMA Pediatrics[IF:12.004]
① 获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2018年数据,分析儿童疫苗接种率、流感严重性和疫苗有效性数据;② 总体上看,疫苗接种率有增长趋势,但每个年龄组在2015年后,均持平甚至下降;③ 2015年疫苗接种率最高,但仍只有19%;④ 当年流感的严重程度与疫苗接种率、年龄组之间无统计学相关;⑤ 疫苗的有效性在不同年份差异很大,从19%到60%不等;⑥ 疫苗的有效性和接种率无统计学关联;⑦ 需要进一步研究影响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管理。
Association of Seasonal Severity and Vaccine Effectiveness With Influenza Vaccination Rates in Children
11-11, 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9.4221
【主编评语】本研究利用疾控中心监测数据分析,提示儿童/青少年流感疫苗接种率仍然相对较低,并且近年来并无增长。作者推测,其可能与近年来“反疫苗运动”有关。儿童疫苗接种问题,关乎儿童传染病的控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可能影响疫苗接种率的相关因素,为儿童流感控制提供有针对性地措施。(@Epi汪)
儿童肥胖机制的再认识:微生物-免疫-代谢轴(综述)
Obesity Reviews[IF:8.192]
①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人体微生物-免疫-代谢轴在儿童肥胖的发生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② 肠道菌群改变可以通过炎症因子刺激、褐色脂肪组织代谢功能改变、白色脂肪组织褐变等通路导致儿童肥胖患病风险的增加;③ 从妊娠早期开始,诸多因素可能通过该轴影响儿童肥胖,如母亲健康状况、饮食结构、抗生素使用、分娩方式以及喂养方式等;④ 每一个影响因素均有人群、动物实验证据,但仍需更多的研究确认因果关联,并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管理。
Microbiomeimmunemetabolic axis in the epidemic of childhood obesity: Evidence and opportunities
10-30, doi: 10.1111/obr.12963
【主编评语】该综述系统总结了目前的人群/动物实验研究证据,阐明肠道菌群可能与儿童肥胖的关联和机制。该总结是未来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基础,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挑战。(@Epi汪)
妊娠期糖尿病或通过甲基化修饰影响后代健康
Diabetes Care[IF:15.27]
① 纳入7个怀孕队列数据,包括3677名母婴对,其中317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DM),检测新生儿脐带血甲基化;② 通过分析发现2个差异性甲基化区域(DMRs),均表现为GDM的后代去甲基化;③ 第一个DMR位于OR2L13启动子,已知该基因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相关;④ 第二个DMR位于CYP2E1基因,已知该基因在1/2型糖尿病中表达升高;⑤ 经FDR调整以后,CpG在二组中甲基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⑥ 应进一步研究GDM是否通过表观遗传学增加后代疾病风险。
Maternal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Newborn DNA Methylation: Findings From the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Epigenetics Consortium
10-10, doi: 10.2337/dc19-0524
【主编评语】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该研究小组通过文献荟萃,发现了2个DMR在妊娠期糖尿病后代的脐带血中去甲基化。而这2个DMR所在的位点与自闭症、糖尿病等相关。其提示,基因甲基化研究或是揭开妊娠期糖尿病与后代健康作用的黑夹子的关键工具,值得相关研究者注意。(@Epi汪)
你以为的孕吐反应并不简单,应重视妊娠剧吐(综述)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IF:32.274]
① 妊娠剧吐(HG)是严重的妊娠期恶心呕吐反应(NVP),流行病学资料估计,NVP发病率在70%,而HG发病率在1.1%;② 由于HG被认识不足,临床上诊断也缺乏统一标准,常被误诊,患者得到的同情和关心不够,医疗照顾不足;③ HG可能导致妇女产后创伤应激障碍、低钾/钠血症、低出生体重、早产等,甚至有15.2%的孕妇选择终止妊娠,后代共济失调的风险也增高;④ HG的病因多样且不明,涉及遗传、内分泌和肠道等因素,需要更多的机制研究。
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 and HG
09-12, doi: 10.1038/s41572-019-0120-1
【主编评语】长期以来,各种影视作品中都以“孕吐”作为女性怀孕的“标志”,深入人心,人们往往认为孕吐反应是孕妇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不予以重视。本综述强调了妊娠剧吐(HG)作为一种疾病的重要性。从HG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并发症/危害、病因学、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呼吁加大对该疾病的研究重视和投入,从而为孕妇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Epi汪)
婴儿食物诱导的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IF:4.741]
① 所有食物诱导的过敏性疾病的病例中,3%发生在婴儿,20%发生在学龄前儿童;② 婴儿病例中过敏性皮炎占31%、食物过敏占11%,主要过敏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小麦、花生;③ 而学龄前儿童过敏食物主要为花生、腰果;④ 46%的病例是在断奶后首次摄入牛奶时发生过敏反应;⑤ 婴儿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在粘膜、胃肠道、呼吸道、心血管方面,更容易出现荨麻疹、低血压和神经症状;⑥ 婴儿过敏病例中抗组胺剂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较学龄前儿童低。
Foodinduced anaphylaxis in infancy compared to preschool ag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10-25, doi: 10.1111/cea.13519
【主编评语】本研究纳入61例儿童食物诱导的过敏性疾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全面揭示了其过敏原分布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以及主要用药情况。值得临床相关专家的借鉴。(@Epi汪)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426730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