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呵护宝宝童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呵护宝宝童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母婴之声
“母婴之声”由国家母婴乳品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出品。
今天是064期。
Lancet子刊:儿童期受虐待后精神疾病风险高
The Lancet Psychiatry[IF:18.329]
① 纳入医疗数据库中约1183万人数据,其中1.8%的人在儿童期被记录到受虐待史,按1:2匹配无虐待史的人群数据;② 受虐待组病例中位随访1.8年,对照组中位随访3.2年;③ 研究期间,受虐待组5.9%被新确诊精神类疾病,发病率约16.8/千人年,发生风险是对照组的2.14倍;④ 受虐待组有14.8%的人获得新的精神类疾病的处方,发生率约46.5/千人年,发生风险是对照组的2.44倍;⑤ 为降低全球精神类疾病的负担,应该关注儿童虐待情况。
The burden of mental ill health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maltreatment in the UK, using The Health Improvement Network database: a population-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09-26, doi: 10.1016/S2215-0366(19)30369-4
【主编评语】儿童虐待问题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人权和道德问题,同时与巨大的精神卫生负担相关,其影响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儿童。本研究提示,受到虐待的儿童在未来发生精神类疾病的风险增高。(@小笋干儿)
灵长类动物数据:女性童年逆境的代际效应
eLife[IF:7.551]
① 连续收集45年,记录并分析生活在肯尼亚南部国家公园内的几代野生狒狒的数据;② 如果母亲在幼年期经历逆境,其后代在早年死亡的风险增高,死亡时间比母亲早1-2年;③ 如果母亲在成年前即成为孤儿,则后代在成年前死亡的风险提高44%;④ 如果母亲有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则后代早年死亡的风险增高42%,可能原因是兄妹之间竞争母亲的照顾;⑤ 该结果提示雌性狒狒生命早期经历逆境可能有隔代效应,影响下一代表型。
Intergenerational effects of early adversity on survival in wild baboons
09-24, doi: 10.7554/eLife.47433.001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提示,一个人早年的生活经历可能会对下一代健康产生影响,尤其是女性。有小鼠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但小鼠的生存时间太短,而人类数据需要观察的年限太长,难以实现。所以以往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人群回顾性收集+前瞻性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分析。而本研究巧妙地利用灵长类动物(狒狒)的数据,最真实地反映女性在儿童期逆境的代际健康效应。该研究结果或可助于解释人群中可能连续几代人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并可从中获得合适的干预措施。(@小笋干儿)
儿童经历虐待的长期影响(综述)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IF:13.655]
① 大量的数据表明,在儿童成长的任何阶段受到虐待都可能产生长期的不良后果,尤其增加精神类疾病/情绪障碍风险;② 本综述总结了目前人群研究证据,说明儿童期虐待与情绪发作、情绪障碍、复发及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之间均存在关联;③ 造成这种关联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变,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④ 人体基因以及环境因素也可能是影响其中关联的重要因素;⑤ 出生前、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其均是虐待问题干预的窗口期。
The Devastating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Increased 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