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科学》揭秘菌群与肠道代谢生物钟的
《科学》揭秘菌群与肠道代谢生物钟的亲密关系
今天是第1236期日报。
Science:菌群如何掌控肠道代谢生物钟
Science[IF:41.037]
① 肠道菌群诱导小肠上皮细胞的组蛋白脱乙酰酶3(HDAC3)表达;② 菌群通过调控HDAC3与靶基因的结合,来控制肠上皮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和基因表达(营养摄入和脂代谢相关基因等)的节律性,调控营养摄入的昼夜节律;③ HDAC3还可与PGC1α结合,共同活化雌激素相关受体α,来增强脂质转运蛋白基因Cd36的表达,促进脂质吸收,引起血液甘油三酯浓度的节律性变化;④ 打破昼夜节律(模拟倒时差)可促进小鼠的食源性肥胖,该现象依赖于肠上皮HDAC3。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programs diurnal rhythms in host metabolism through histone deacetylase 3
09-27, doi: 10.1126/science.aaw3134
【主编评语】生物体的代谢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性,Science最新发表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团队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菌群控制宿主小肠上皮细胞的营养摄入和代谢的昼夜节律性。该过程中,组蛋白脱乙酰酶3(HDAC3)整合肠道菌群和光暗节律信号,是调控代谢基因节律性表达的关键因子。这些发现为肠道菌群调控宿主代谢和生物钟提供了新的机制,也表明靶向肠上皮HDAC3,或是治疗肥胖等代谢疾病的新策略。Science同期专门配发了解读性的观点文章(链接见延伸阅读),不妨搭配阅读。(@李丹宜)
肥胖与慢性腹泻相关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731]
① 纳入5126名20岁以上,且无IBD、乳糜泻以及结肠癌病史的受试者;② 根据BMI将受试者分为5组: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和严重肥胖,通过肠道健康问卷评估受试者的排便情况(包括腹泻、便秘);③ 肥胖者和重度肥胖者患有慢性腹泻的比例分别为8.5%和11.5%,而正常体重者只有4.5%;④ 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心理和医疗等混杂因素,发现肥胖与美国成年人的慢性腹泻风险呈正相关。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for diarrhoea after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 dietary and medical factor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20092010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09-18, doi: 10.1111/apt.15500
【主编评语】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超过5000名受试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校正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后,肥胖与慢性腹泻的风险显著正相关。(@沈志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肥肉的多少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CMAJ[IF:6.938]
① 研究对10251名糖尿病人进行8.8年的追踪调查,共确诊1801例(17.8%)心血管事件,根据测量指标计算瘦体重(去掉脂肪的体重)指数和脂肪量指数;② 脂肪量指数高的人群(第四四分位数组)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率,是脂肪量指数低的人群(第一四分位数组)的1.53倍;③ 瘦体重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并无显著关联;④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量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增加瘦体重没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
Association of predicted lean body mass and fat mass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09-23, doi: 10.1503/cmaj.190124
【主编评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团队近期在CMAJ发表研究,对美国ACCORD试验中2型糖尿病患者8.8年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重量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而瘦体重(除脂肪外的体重)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并无显著关联。(@郭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