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研究非洲人的肠道菌群,带来了哪些启示-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研究非洲人的肠道菌群,带来了哪些启示

发布时间:2020-05-08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研究非洲人的肠道菌群,带来了哪些启示?


今天是第1186期日报。

非洲人肠道菌群研究有哪些启示?(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974]

① 目前以西方社会为主的肠道菌群(GM)研究成果能否推广到非洲人还不清楚;② 西方人与非洲狩猎采集和农业人群之间的比较研究,揭示出基于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的GM特征;③ 营养不良及其相关病理与GM的变化有关,目前的营养替代策略无法持续纠正GM的改变,从而限制了长期疗效;④ 传染病与肠道微生态的破坏有关,寄生虫的定植可能是决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⑤ 未来的GM研究需要考虑不同人群,获得全世界微生物多样性的完整集合。

Surveying Gut Microbiome Research in Africans: Toward Improved Diversity and Representation
06-06, doi: 10.1016/j.tim.2019.05.006

【主编评语】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科学家逐渐将目光从工业化的西方国家,投向非洲原始部落和农耕人群,这些研究不仅能揭示人类菌群的多样性,还有助于理解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对菌群的塑造作用。Trends in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对相关研究和发现进行了汇总,我们特别将其中的配图做成了简单的一图读懂,希望能助你涨知识。(@李丹宜)


长按二维码查看一图读懂

Cell子刊:与GPCR互作的菌群代谢产物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753]

① 针对241个人G蛋白偶联受体(GPCR)进行大规模功能筛选,以鉴定出可激活GPCR的人体菌群代谢产物;② 鉴定出多种分类群特异性的初级代谢产物,可激活特定的GPCR或广泛的GPCR家族,在免疫、神经传递、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③ 苯丙酸可激活GPR109B,后者的活化驱动白细胞的趋化信号通路;④ 尸胺可激活HRH4,后者是组胺受体家族的成员;⑤ 9-10-亚甲基十六烷酸可激活脑血管生成因子1(BAI1)受体,可能在先天性免疫应答中起调节作用。

Mapping Interactions of Microbial Metabolites with Human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08-01, doi: 10.1016/j.chom.2019.07.002

【主编评语】菌群代谢产物对宿主健康有重要影响。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大规模功能筛选,鉴定出了多种可与GPCR互作的菌群代谢产物。(@沈志勋)

活化GPCR2型糖尿病药物研发新思路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IF:11.028]

① 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GPCR)活性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策略;② 用脂肪酸衍生的脂质来活化GPCR,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和肠降糖素的分泌来控制糖稳态,因而GPCR可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③ 靶向游离脂肪酸受体1(FFA1,一种GPCR)的选择性激动剂TAK-875(fasiglifam)的临床研究曾进展至3期临床试验,虽因其潜在的肝脏毒性而研发终止,但证实了以GPCR为靶点改善糖尿病的可行性;④ 其它研究中的GPCR靶点还有FFA4、GPR119和CB1等。

Targeting GPCRs Activated by Fatty Acid-Derived Lipids in Type 2 Diabetes
07-31, doi: 10.1016/j.molmed.2019.07.003

【主编评语】G蛋白偶联受体是2型糖尿病药物研发中的新靶点,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近期发表综述对相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值得专业人士关注。(@李丹宜)

Cell子刊:区分与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08742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