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9-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9

发布时间:2020-05-16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CGF2019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9

曾建国:肠道宏基因组视野下饲用替抗产品作用机制研究

[IF:N/A]

① 比较鸡、猪、人的肠道宏基因集,三者肠道基因在基因序列水平上差异巨大,但在微生物的功能上却极其相似,鸡后肠微生物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前肠;② 金霉素(CTC)和博落回提取物(MCE)均能提高鸡的生长机能、降低抗炎因子;③ CTC处理后菌群的抗生素合成通路显著增强,抗生素抗性基因也有所增加,而MCE组无上述表现;④ MCE促进乳酸菌属的增加,竞争性抑制病原菌,可减轻宿主炎症和免疫应答反应,增强氨基酸、维生素和次级胆汁酸的合成途径。

Mechanisms of feeding substituted antibio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stinal metagenomics

【主编评语】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曾建国教授发表题为《肠道宏基因组视野下饲用替抗产品作用机制研究》的报告,指出博落回提取物(MCE)能够促进乳酸菌的丰富度,抑制病原菌,增强氨基酸的合成,表明MCE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产品的潜力巨大。(@小肠君)

晏向华:我国重要地方猪肠道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实践

[IF:N/A]

① FMT可改变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细菌的物种组成,其中格氏乳杆菌(LG)和发酵乳杆菌(LF)具有显著的抗腹泻作用;② LG的抗腹泻作用依赖于其分泌的GA蛋白;③ 早期腹泻的肠道炎症主要集中在空肠,GA蛋白可显著增加肠上皮细胞肠液吸收相关蛋白表达,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表达,同时GA蛋白可显著下调cAMP和cGMP的水平;④ 在无菌小鼠体内实验与上述结果一致;⑤ GA蛋白通过激活mTOR信号,进而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而发挥调节作用。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 resources of important local pigs in China

【主编评语】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的晏向华教授表题为《我国重要地方猪肠道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实践》的报告,指出粪菌移植(FMT)可缓解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该作用依赖于格氏乳杆菌分泌的GA蛋白。(@小肠君)

刘红兵:微生物垂直传递影响子代肠道微生物定植与功能发育的研究

[IF:N/A]

① 在仔猪早期肠道定植的微生物群的研究中,不同肠段的微生物群差异较大,仔猪品种的影响较小;② 不同肠段中的微生物群,空肠与回肠较为接近,盲肠和结肠较为接近,随着日龄的增长,各肠段微生物群趋于一致;③ 因此生命早期的粪便样本不能完全解析肠道微生物的信息;④ 母乳和母体阴道中的微生物群在促进粘膜微生物群聚集中起着主导作用;⑤ 粘膜相关微生物群与肠功能基因的空间表达明显相关,表明粘膜微生物群参与肠功能的发育和成熟。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microorganisms affects colonization and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s in offspring

【主编评语】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刘红兵发表题为《微生物垂直传递影响子代肠道微生物定植与功能发育的研究》,指出微生物垂直传递影响子代肠道微生物定植与功能发育的研究。(@小肠君)

韩新燕:外源粪菌干预对仔猪肠道微生态的调控

[IF:N/A]

① FMT能改善仔猪的腹泻,增强由FoxO信号通路介导的肠黏膜自噬水平;② 在微生物组方面,FMT提高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改变了39种菌属的相对丰度,其中21种丰度显著增加,18种显著降低;③ FMT可缓解免疫应激诱导的连接蛋白分布缺失和炎性免疫应答;④ FMT对肠道色氨酸代谢物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 ,其引起吲哚乙酸含量增加,可能是通过调节“AhR-IL-22”轴进而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提升。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in piglets by exogenous fecal microbiota intervention

【主编评语】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韩新燕教授发表题为《外源粪菌干预对仔猪肠道微生态的调控》的报告,指出粪菌移植调节受体仔猪肠屏障功能或许是由色氨酸代谢物及其下游信号通路AhR-IL22轴调节。(@小肠君)

武振龙:仔猪氨基酸代谢与肠道微生物

[IF:N/A]

① 我国蛋白质饲料利用率低,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② 猪乳中非必需氨基酸的浓度高于必须氨基酸,提示非必须氨基酸的重要性;③ 在饲料中添加甘氨酸改善了猪小肠绒毛的结构和肠黏膜通透性,进而提高蛋白质沉淀;④ 在断奶前补充两周的甘氨酸,能够明显地增加体重,效应可持续到35日;⑤ 甘氨酸通过提高乳酸杆菌改善柠檬酸杆菌引起的结肠炎;⑥ 猪小肠微生物可高效利用赖、精、组氨酸,同时肠道微生物也能够合成赖、苯丙、支链氨基酸。

Amino acid metabolism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piglets

【主编评语】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武振龙教授发表题为《仔猪氨基酸代谢与肠道微生物》的报告,指出甘氨酸通过改善肠道功能来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强调了非必须氨基酸的重要性。(@小肠君)

赵江潮:早期干预猪的肠道菌群可改善宿主健康和生长情况

[IF:N/A]

① 早期分离饲养,增加了仔猪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生长性能,随着时间菌群差异性降低,但生长性能改变一直存在;② 基于卫生假说,进行土壤接触饲养,到上市相比对照组体重增加4-6公斤,对土壤灭菌后上述效果仍然存在,说明生长性能提高与土壤灭菌无关;③ 土壤接触组的死亡、腹泻率等都比对照组低,菌群中有益菌丰度显著提高,致病菌减少;④ 两种模型的潜在机制可能是让肠道菌群提前成熟、对肠道形态的干预等;⑤ 未来有待进行多组学分析。

Early modulation of the swine gut microbiome improves animal health and growth performance

【主编评语】阿肯色大学动物科学系助理教授赵江潮发表题为《Early modulation of the swine gut microbiome improves animal health and growth performance》的报告,指出仔猪早期饲养在有土壤的环境中提高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而提高了生长效率。(@小肠君)

姚军虎:日粮可降解淀粉调控奶山羊瘤胃代谢的微生物组学机制

[IF:N/A]

① 瘤胃作为反刍动物最大实质性消化器官,含有大量的微生物;② 瘤胃中ph值的动态变化是影响健康和发酵效率最敏感的指标,饲粮物理有效纤维和瘤胃可降解淀粉(RDS)的平衡对调节ph有重要作用;③ 随着日粮RDS的升高,烟酸和烟酰胺以及氧化磷酸化代谢降低,造成NAD+/NADH比值下降,迫使丙酸、乳酸增加,进而增加氧化还原电位电势;④ RDS增加后,瘤胃中厚壁菌门的数量上升,拟杆菌门的数量下降,同时也助于修复由JPH引起的瘤胃黏膜损伤。

Microbiology mechanisms of carbohydrates efficient utilization in dairy animals

【主编评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姚军虎教授发表题为《日粮可降解淀粉调控奶山羊瘤胃代谢的微生物组学机制》的报告,指出日粮可降解淀粉通过降低氧化磷酸化进而影响瘤胃微生物。(@小肠君)

王佳:调控消化道氢代谢微生物助力甲烷减排

[IF:N/A]

① 反刍动物通过排出甲烷维持瘤胃氢分压以保证纤维消化的顺利进行,反刍动物对于减排甲烷至关重要;② 对比单胃动物,瘤胃动物甲烷菌高,而单胃动物产乙酸菌高;③ 微生物分析,在科水平兔子盲肠以拟杆菌科为主,羊瘤胃以普氏菌科为主,在种水平上兔子的菌群分布比较均衡,而羊依旧比较单一;④ 31味中药提取物能够降低产氢量,进而能够降低甲烷产量,通过间歇式喂食中药能够有效降低瘤胃微生物的耐受性。

Regulation of hydrogen metabolism i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icroorganisms to reduce methane emission

【主编评语】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王佳教授发表题为《调控消化道氢代谢微生物助力甲烷减排》的报告,指出植物提取物通过调控瘤胃氢代谢,降低甲烷的生成量。(@小肠君)

彭楠:时空和饲料对小龙虾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的影响

[IF:N/A]

① 相比于膨化饲料,发酵饲料含有促进动物采食的高活性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够显著提高小龙虾的终末体重;② 血清和肝胰腺中的溶菌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显著高于膨化饲料喂食的小龙虾;③ 小龙虾不同发育阶段,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④ 相同地方使用不同发酵饲料,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明显,而不同地方使用相同饲料后微生物群落相似。

Effects of space-time and feed o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rayfish

【主编评语】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彭楠发表题为《时空和饲料对小龙虾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的影响》的报告,指出喂养发酵饲料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可提高小龙虾的产量(@小肠君)

马曦:饲用益生菌的筛选和功能鉴定

[IF:N/A]

① 全球每年生产的一半的抗生素都被用于我国畜牧业,抗生素残留、耐药性的传递、动物肠道菌群的紊乱等问题日益严重;② 饲用益生菌制剂的目标是提高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抑制病原体、改善肠道疾病症状;③ 筛选饲用菌株时,分离培养微生物是益生菌菌株选育的重要和基础步骤;④ 复合添加纤维源和丁酸梭菌能增加纤维降解菌、减少病原菌,并促进纤维源发酵、提高乙酸含量。

Screening and func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probiotics in pig feeding

【主编评语】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马曦教授发表题为《饲用益生菌的筛选和功能鉴定》的报告,指出益生菌制剂是饲用抗生素替代物的最佳选择,高质量菌种的筛选是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关键一步。(@小肠君)

张吉斌:水虻及其肠道微生物联合转化有机废弃物的研究和应用

[IF:N/A]

① 水虻肠道微生物及卵来源的微生物,具有转化有机废弃物的功能;② 水虻肠道微生物在转化猪粪便的过程中,能够降解抗生素并减少抗生素耐药基因;③ 有机废弃物转化后得到的水虻可制成虫粉,能够替代鱼粉,用于制备饲养蛋鸡的饲料;④ 水虻及其幼虫的肠道菌能够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转化,在解决环境污然问题的同时,可开发出昆虫蛋白饲料和多功能微生物有机肥。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waste conversion by stratiomyiid and their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s

【主编评语】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张吉斌教授发表题为《水虻及其肠道微生物联合转化有机废弃物的研究和应用》的报告,介绍了水虻肠道微生物在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小肠君)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167513.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