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幼年肠道菌群出问题,为啥会增加过敏疾-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幼年肠道菌群出问题,为啥会增加过敏疾

发布时间:2020-05-17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幼年肠道菌群出问题,为啥会增加过敏疾病风险?

今天是第1110期日报。

Science子刊:扰乱早期肠道菌群为何增加过敏风险

Science advances[IF:11.511]

① 在无菌(GF)和抗生素处理的小鼠中,自发性IgE升高是由对食物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所引起;② 该现象依赖于食物抗原驱动生成的、能产生IL-4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主要存在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其分化受树突细胞和B细胞调控;③ 这些Tfh主要产生于断奶期,成年GF小鼠若吃无抗原食物,可使Tfh减少,但由于存在生成IgE的长寿浆细胞,IgE仍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④ 定植共生菌群可限制食物抗原驱动的Tfh细胞生成,从而抑制IgE升高。

Food antigens drive spontaneous IgE elevation in the absence of commensal microbiota
05-22, doi: 10.1126/sciadv.aaw1507

【主编评语】免疫球蛋白E(IgE)是过敏性疾病中的关键介导因子,在无菌和抗生素处理的小鼠中会自发性升高,但机制不明。《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缺乏肠道菌群可导致小鼠在断奶期产生食物抗原诱导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从而导致IgE升高。这些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生命早期扰动肠道菌群可能增加过敏性疾病风险,也提示幼儿接受口服抗生素治疗后或许需注意特定食物的引入时间。(@李丹宜)

肠道菌群与食物过敏(综述)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IF:22.714]

① 健康菌群可预防食物过敏;② 菌群可通过调节肠道免疫细胞抗原摄取和呈递等方式,诱导食物抗原特异性Treg,还可调节嗜碱性粒细胞等过敏效应细胞,而且菌群诱导的肠道屏障保护应答可减少进入循环系统的食物抗原,从而减少致敏;③ 双重抗原暴露假说认为,口服暴露可促进对食物抗原的耐受,而屏障功能受损的皮肤暴露于食物抗原可促进致敏,正常的皮肤菌群对维持皮肤耐受环境很重要;④ 对这些机制的认知有助于开发菌群干预等防治食物过敏的新疗法。

The Microbiome and Food Allergy
04-26, doi: 10.1146/annurev-immunol-042718-041621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食物过敏与肠道菌群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近期发表长篇综述,对食物过敏相关假说以及菌群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值得专业人士关注。(@李丹宜)

Nature Reviews:短链脂肪酸在菌群-肠-脑轴中的作用(综述)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6.99]

① 短链脂肪酸(SCFA)被认为在菌群-肠-脑(MGB)互作中起介导作用;② SCFA可与G蛋白偶联受体或组蛋白去乙酰酶互作从而影响心理功能,并经体液、激素、免疫和神经途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大脑;③ 膳食干预研究间接表明SCFA在认知和情绪中有介导作用,动物研究为SCFA在神经精神疾病和心理功能中的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而相关人体研究则较少;④ 相关膳食干预研究,应对SCFA的系统循环水平进行量化;⑤ SCFA或可成为靶向MGB互作的干预性物质。

The role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microbiotagutbrain communication
05-23, doi: 10.1038/s41575-019-0157-3

【主编评语】短链脂肪酸(SCFA)是一类被广泛研究的菌群代谢产物,参与多种宿主生理过程。《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一篇最新综述,详细探讨了SCFA在菌群-肠-脑轴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值得专业人士参考。(@李丹宜)

JAMA子刊:喝含糖饮料与早死风险上升相关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17751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