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抵御肠道病毒感染,病毒组干预或有助益
抵御肠道病毒感染,病毒组干预或有助益
今天是第1061期日报。
Nature子刊:调控肠道病毒组或可抵御肠道感染
Nature Microbiology[IF:14.174]
① 在免疫缺陷宿主中,肠道病毒组参与了对肠道感染的抵御作用;② 鼠科动物的星状病毒,可以帮助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小鼠抵御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③ 通过补充星状病毒获得的感染抵御能力,可通过同窝养殖或粪菌移植在免疫缺陷个体间横向传递;④ 这种感染抵御能力与特定星状病毒的肠道定植有关,需要依赖于肠道上皮细胞中的干扰素-λ(IFN-λ)信号通路。
Viral complementation of immunodeficiency confers protection against enteric pathogens via interferon-λ
04-01, doi: 10.1038/s41564-019-0416-7
【主编评语】肠道病毒组对于维护肠道稳态也具有重要作用。《Nature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一项研究,发现补充特定病毒可以帮助免疫缺陷小鼠提高肠道病毒感染的能力,且这种抗感染能力可通过共生菌群横向传播进行宿主间转移。该结果强调了肠道病毒在抵御肠道感染中的作用,有助于研究肠道病毒组-宿主互作机制。(@小肠君)
张发明等:菌群移植抗癌治疗的新武器(综述)
Cancer Letters[IF:6.491]
① 肠道菌群移植在抗癌的临床疗效和减轻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方面有重要作用;② 菌群移植用于消化道途径包括粪菌移植(FMT)和选择性菌群移植(SMT),菌群升阶治疗策略(step-up MT)需要个体化应用;③ 菌群移植用于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这一转化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④ 基于智能分离系统和独立实验室的“clean FMT”已进入临床应用;⑤ 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ET)作为新型给药途径,使肿瘤治疗中所需的全结肠途径反复移植成为可能。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Targeting Cancer Treatment
03-21, doi: 10.1016/j.canlet.2019.03.010
【主编评语】多项研究发现抗癌治疗的疗效和相关毒副作用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菌群移植有望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新手段。《Cancer Letters》近期发表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团队的综述,阐述了菌群和菌群移植在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特别提到了作者团队在菌群移植体系、新型移植途径结肠TET、选择性菌群移植领域的创新。文章全面综述了菌群移植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方法学、有效性及挑战,值得品读。(@李丹宜)
粪菌移植中的超级供体现象(综述)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3.52]
① 很多研究正在检验粪菌移植(FMT)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效果,发现可能存在超级供体现象,即特定供体的粪便比其他供体的更容易使FMT成功;② 供体菌群的高多样性可能是超级供体的一个预测因素;③ 供体菌群中是否含有受体所需的必要类群,从而恢复受体的代谢缺陷,也与FMT的有效性有关;④ 供体与受体在先天免疫相关遗传因素以及饮食、异生物质暴露和微生物互作等环境因素方面的匹配性,也可影响FMT成功率;⑤ 应摒弃一种粪便适用所有受体的想法。
The Super-Donor Phenomenon in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01-21, doi: 10.3389/fcimb.2019.00002
【主编评语】《Fr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