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食品添加的磷酸盐,或在悄悄损害人们的
食品添加的磷酸盐,或在悄悄损害人们的运动能力
今天是第991期日报。
高磷饮食或降低运动能力并影响脂肪酸代谢
Circulation[IF:18.88]
① 小鼠分为2组,分别喂食高磷酸盐(2%)或正常磷酸盐(0.6%)饮食,持续干预12周,评估血清中的无机磷水平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关联;② 高磷酸盐饮食并未改变小鼠的体重或左心室功能,但降低了最大耗氧量、自主活动量、在动物跑步机上的持续时间、脂肪氧化及脂肪酸水平,并下调了肌肉中与脂肪酸合成、释放及氧化相关的基因表达;③ 在1603名人类受试者中,血清中较高水平的无机磷与更长的久坐时间、更少的中度以上活动时间相关。
High-Phosphate Diet Induces Exercise Intolerance and Impairs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Mice
01-07,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7550
【主编评语】无机磷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常用作防腐剂及增味剂。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小鼠实验中发现高磷酸盐饮食可降低小鼠的运动耐力,并影响脂肪酸代谢水平。在人体中,血清无机磷水平与参与锻炼的时间显著相关。(@沈志勋)
牛初乳提取物缓解小鼠结肠炎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IF:6.637]
① IMM-124E是一种牛初乳提取物,含有高水平的抗大肠杆菌LPS IgG,可能抑制细菌内毒素的暴露;② DSS处理或T细胞移植诱导小鼠产生急性结肠炎,IMM-124E处理可显著缓解结肠炎;③ IMM-124E浓度为100mg/kg体重时表现出最强的抗炎效应,浓度为25mg/kg或500mg/kg时抗炎效应较低;④ IMM-124E减少了免疫细胞的浸润,并减少了粘膜损伤,降低了肠道中的效应T细胞数量,增加调节性T细胞数量,同时减少了DSS诱导的血清中LPS结合蛋白的增加。
Administration of the hyper-immune bovine colostrum extract IMM-124E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murine colitis
2018-12-12, doi: 10.1093/ecco-jcc/jjy213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含有高水平大肠杆菌LPS特异性IgG的牛初乳提取物可通过减少LPS 暴露,缓解小鼠结肠炎。(@沈志勋)
肠道菌群及其产物,如何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综述)
EMBO Molecular Medicine[IF:10.293]
①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机制相关;② 肠道菌群诱导脂肪肝的可能机制:失衡的菌群引起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改变,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强,菌群以及产物通过肠道屏障进入肝脏,引起炎症反应;③ 肠道菌群影响脂肪的吸收是脂肪肝的重要诱因,短链脂肪酸、胆汁酸、胆碱、菌群发酵产生乙醇及苯乙酸盐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④ 菌群引起NAFLD的因果性证据正在积累,有望作为脂肪肝的治疗靶点。
The role of the microbiome in NAFLD and NASH
2018-12-27, doi: 10.15252/emmm.201809302
【主编评语】EMBO Molecular Medicine近期发表了来自Eran Elinav团队的综述,详细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中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的作用。(@mildbreeze)
Nature子刊:肠道中的致病共生菌如何促进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Nature Microbiology[IF:14.174]
① 定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菌群,可促进小鼠肝脏内的Th17应答和炎症,以及DDC诱导的肝胆管损伤;② 从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鹑鸡肠球菌,在PSC患者中也普遍存在;③ 这3种菌在小鼠中足以入侵肠粘膜、促进细菌移位和Th17介导的肝胆管疾病进展,这需要特定肺炎克雷伯菌株在肠上皮“造孔”的能力;④ 抗生素治疗可缓解PSC菌群诱导的小鼠肝脏Th17免疫应答。
Gut pathobionts underlie intestinal barrier dysfunction and liver T helper 17 cell immune response in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01-14, doi: 10.1038/s41564-018-0333-1
【主编评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慢性炎性肝病,常伴随溃疡性结肠炎,肠上皮屏障紊乱可能是共同致病因素。Nature Microbiology本周发表的最新研究发现,PSC患者肠道菌群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可在肠上皮“打洞”,之后的致病共生菌移位可引起肝脏中的Th17应答,从而促进PSC疾病进展。这些发现提示,靶向肺炎克雷伯菌等菌群中的危险分子,恢复肠道屏障功能,或减少Th17免疫应答,是防治PSC的潜在策略。(@mildbreeze)
开发高效胆碱代谢抑制剂的新平台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4.357]
① 肠道微的胆碱-三甲胺裂解酶(CutC)与胆碱分子结合,通过裂解反应产生三甲胺;② 利用大肠杆菌和体外模型对胆碱的多种结构类似物进行筛选,发现硫代胆碱和甜菜醛是可能的CutC抑制剂;③ 之前报道的CutC抑制剂3,3-二甲基丁醇及其代谢物,对CutC的抑制作用有限;④ 甜菜碱醛可能与CutC结合形成一个较稳定的共价键,抑制无氧条件下单菌株和粪便中的胆碱代谢;⑤ 甜菜醛CutC抑制功能的发现,为开发菌群胆碱代谢抑制剂或治疗候选物提供了实践框架。
Structure-Guided Identification of a Small Molecule That Inhibits Anaerobic Choline Metabolism by Human Gut Bacteria
2018-12-17, doi: 10.1021/jacs.8b04883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在无氧条件下的胆碱代谢三甲胺,与人体疾病状态有广泛的联系。 本研究运用生物分子结构研究和诱变技术,通过人源大肠杆菌模型和其他体外检测技术,发现甜菜醛的胆碱代谢抑制功能优于已知抑制剂。该分子结构分析平台的建立,为开发以菌群代谢机能为靶标的治疗候选物提供了实践框架。(@小肠君)
Nature子刊:菌群内种间互作依赖于不造成代谢压力的分泌物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利用基因组层面的代谢建模,发现微生物分泌不会造成代谢负担的代谢产物,从而实现不同物种间的互作;② 对24种微生物进行两两配对,模拟了超过两万个不同条件下微生物配对的代谢和生长情况,发现了大量不会对生产者造成代谢负担的代谢物;③ 这类低消耗代谢物为种间交流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基础,为物种间互作研究提供了大量靶点;④ 厌氧环境更有利于低消耗代谢物的交换,可促进微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使微生物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Costless metabolic secretions as drivers of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in microbial ecosystems
01-09, doi: 10.1038/s41467-018-07946-9
【主编评语】微生物间通过交换代谢产物进行互作,但这些代谢产物往往会为微生物带来代谢压力。本研究通过计算机建模模拟不同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发现微生物利用代谢压力较小的分泌物进行种间信息交流,维持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该成果对研究菌群建立以及菌株互作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Nature子刊:神经肽的抗菌作用塑造水螅共生菌群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某些神经肽除了具有神经调节功能外,还具抗菌活性;② 模式生物水螅的外胚层上皮中,感觉和神经节细胞分泌具有抗菌活性的神经肽,这些神经肽可能塑造体表的菌群;③ 特殊神经肽NDA-1在早期发育期间减少革兰氏阳性细菌,从而有助于作为主要定殖细菌的革兰氏阴性曲杆菌沿身体轴线的空间分布;④ 水螅的其他神经肽也具有抗菌活性;⑤ 应在其他生物体中检测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肽,研究其是否有助于菌群的空间分布。
A secreted antibacterial neuropeptide shapes the microbiome of Hydra
2017-09-26, doi: 10.1038/s41467-017-00625-1
【主编评语】体表共生菌群建立和维持的机制一直缺乏定论。本研究以水螅为模型,发现某些神经肽除了具有神经调节功能外,还具抗菌活性,影响发育过程中体表微生物的结构和空间分布,为解释生物体表共生菌群形成机制提供了参考。(@小肠君)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5317658.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