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管住嘴~ 改善的不仅是代谢,或许还能让-大连春柳中医院

大连管住嘴~ 改善的不仅是代谢,或许还能让

发布时间:2020-06-07    来源:大连胃肠医院

管住嘴~ 改善的不仅是代谢,或许还能让皮肤更年轻

今天是第924期日报。

衰老

Cell:想要皮肤老得慢?试试少吃点

Cell[IF:31.398]

① 转录组分析表明,衰老使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表达发生大幅改变,其原有细胞特征变得模糊;② 生成和分泌胶原蛋白等胞外基质成分的基因表达下降,炎症、脂代谢和脂肪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上升,说明这些衰老细胞具有了促脂肪生成的特性;③ 细胞谱系追踪试验表明,年老小鼠真皮下的脂肪细胞确实源自皮肤成纤维细胞;④ 饮食可影响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衰老变化:长期热量限制可起预防和延迟作用,然而高脂饮食可加剧衰老特征。

Identity Noise and Adipogenic Traits Characterize Dermal Fibroblast Aging

11-08  DOI: 10.1016/j.cell.2018.10.012

【主编评语】衰老过程中,皮肤成纤维细胞发生了哪些变化?Cell本周上线的一项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和细胞谱系追踪等方法,鉴定出这些细胞衰老时发生的变化,并在小鼠中证实,长期热量限制可推迟这些衰老相关变化,而高脂饮食则让细胞老得更快。(@mildbreeze)

糖代谢

Nature子刊:靶向菌群改善代谢,应注意菌群改变的持续时间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高脂饮食(HFD)喂养1天即可使小鼠粪便菌群组成发生改变,早于HFD喂养4天时才发生的糖耐受损伤;② 抗生素处理可改善HFD小鼠的血糖,与短期HFD喂养的小鼠相比,抗生素的效果在长期HFD喂养的肥胖小鼠中更明显;③ 将吃正常饲料的无菌小鼠暴露于HFD小鼠的粪菌,持续至少45天才能引起血糖代谢障碍,而此时小鼠的脂肪增加尚不显著;④ 饮食可诱导肠道菌群的快速改变,而HFD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代谢障碍,需要菌群的持续作用。

Long term but not short term exposure to obesity related microbiota promotes host insulin resistance

11-08  DOI: 10.1038/s41467-018-07146-5

【主编评语】短期的肠道菌群失调是否会对血糖代谢产生显著影响?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不同的小鼠喂食试验证明,饮食可诱导菌群的快速改变,而菌群对糖代谢的影响则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这些发现提示,菌群相关疗法中,菌群改变的持续时间是改善代谢的重要因素。(@mildbreeze)

药物靶点

减少羟基应激的新型药物,或能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病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3.251]

① 源于糖和脂质的活性羰基类物质(RCS)在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中有潜在致病作用,肌肽等组氨酸二肽可作为RCS的清除剂,但体内易被降解;② 设计L-肌肽衍生物carnosinol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药理评估,发现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可抵抗肌肽酶降解、毒性低,可有效清除RCS;③ 可在肥胖大鼠和小鼠模型中,减少肝脏和骨骼肌中的RCS,减轻炎症、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脂肪性肝炎;④ RCS在肥胖相关代谢疾病中具有致病性,肌肽衍生物是新型的RCS清除药。

A carnosine analog mitigates metabolic disorders of obesity by reducing carbonyl stress

10-22  DOI: 10.1172/JCI94307

【主编评语】活性羟基类化合物(RCS)可作为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的生物标志物,但其致病性尚不明确。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近期发表一项药物研究,设计了可用于清除体内RCS的药物,并在动物模型中证实其具有缓解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的作用,说明RCS确实可促进这类代谢疾病,可作为药物治疗靶点。(@mildbreeze)

BMI

Lancet子刊:近200万人数据,揭示体重与死亡率的密切关联

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IF:19.313]

① 纳入1969648名非吸烟受试者,共有188057例死亡事件;② BMI与全因死亡率呈J型,BMI在25kg/m2以下时,每增加5kg/m2的BMI,风险比为0.81,而BMI在25kg/m2以上时,该风险比为1.21;③ BMI与除交通事故相关死亡外的所有死亡因素相关,大多数死因(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与BMI的关联成J型,BMI在21-25kg/m2之间时死亡风险最低;④ BMI与死亡率的关联在年轻人中更明显;⑤ 肥胖及体重不足均显著降低了男性及女性在40岁时的预期寿命。

Association of BMI with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36 million adults in the UK

10-30  DOI: 10.1016/S2213-8587(18)30288-2

【主编评语】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上新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对近200万非吸烟的英国成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BMI与全因死亡率及特因死亡率(疾病、精神、行为、自残、暴力等因素)均显著相关,总体来说,肥胖及体重不足均显著增加了死亡率,并降低了预期寿命。(@沈志勋)

印度微生物组

LogMPIE印度的全国性肠道微生物组研究

Scientific data[IF:5.305]

① LogMPIE研究是在印度全国范围内首次进行的大规模肠道微生物组研究,对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基础性调查;② 对象群体均匀分布在印度的14个区域,包括肥胖与不肥胖个体,年龄、身体活动等影响肠道菌群的因素也被纳入设计考量;③ 在1004个合格对象中,发现993个独特的微生物,与西方人相比,印度人有更高的粪便普雷沃氏菌丰度,普氏粪杆菌含量也较多;④ 该数据是研究、鉴别表征个体生理特点的重要微生物组资源,提供了印度人肠道菌群的特征信息。

LogMPIE, pan-India profiling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using 16S rRNA sequencing

10-30  DOI: 10.1038/sdata.2018.232

【主编评语】Scientific data近期发表了印度的首个全国性肠道微生物组研究LogMPIE,用16S rRNA测序进行分析,揭示了印度人独有的肠道菌群特征。(@mildbreeze)

瘤胃微生物

Nature子刊:驼鹿瘤胃菌群通过互营养谱写碳代谢乐章

Nature Microbiology[IF:14.174]

① 驼鹿瘤胃菌群测序得到 356 个宏组装基因组(其中 77 个完整度 >75%)和 810 个病毒重叠群;② 多聚糖利用位点(PULs)编码了参与碳降解的糖苷水解酶等基因,主要来自于拟杆菌门的微生物,特别是其下属的 RC9 群体和普氏菌;③ 基于这些物种的代谢模型构建了三级碳代谢食物链,分为难降解多聚物级、多聚物和糖酵解混合级,以及专一糖酵解级;④ 不同营养级间通过互营养协作来共同降解植物多糖;⑤ 病毒可通过影响菌群组成而间接影响瘤胃碳降解。

Interspecies cross-feeding orchestrates carbon degradation in the rumen ecosystem

10-24  DOI: 10.1038/s41564-018-0225-4

【主编评语】瘤胃菌群具有很强的植物多糖降解与利用能力。多组学分析发现,在驼鹿瘤胃菌群中,主要参与植物多糖碳代谢的物种来自于拟杆菌门,编码了 91% 的糖苷水解酶基因。特别是该门下所属的 RC9 肠道菌群体和普氏菌属微生物编码了一半以上的多聚糖利用位点。不同物种之间团结协作,最终完成了分解植物纤维的任务。(@gaoch)

本文地址:http://ltwc.86106666.com/yydt/20200607773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